搜索到13811篇“ 红霉素耐药“的相关文章
ptxP1与ptxP3型红霉素耐药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患儿临床表现的比较研究
2024年
目的明确临床百日咳鲍特菌分离株红霉素耐药状况及其ptxP1与ptxP3型构成,比较2种基因型菌株导致的百日咳患儿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及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确诊的百日咳病例,采用玻片血清凝集试验鉴定疑似百日咳鲍特菌菌落,使用E试验和K-B纸片法检测分离菌株对红霉素的敏感性。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ptxP基因并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应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鉴定出百日咳鲍特菌192株,其中红霉素耐药188株(97.9%)。耐药株中,ptxP1型占30.3%(57/188),ptxP3型占69.7%(131/188)。在<1岁患儿中,ptxP3型感染患儿发作性咳嗽的发生率较ptxP1型更高(57.1%比29.4%,P<0.05),ptxP3型较ptxP1型感染患儿出现呼吸暂停或窒息(23.8%比17.6%)、咳嗽后呕吐(44.4%比32.4%)、咳嗽末吸气性啸音(72.0%比50.0%)和并发肺炎/支气管炎(85.7%比73.5%)的概率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岁患儿中,ptxP1型感染患儿的白细胞值高于ptxP3型感染者[13.5(9.9,24.5)×10^(9)/L比10.3(7.0,16.4)×10^(9)/L,P<0.05],ptxP1型较ptxP3型感染患儿出现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概率更高(17.4%比4.4%,P>0.05)。结论ptxP3型红霉素耐药百日咳鲍特菌已成为百日咳主要的致病型别;ptxP3型红霉素耐药株比ptxP1型红霉素耐药株引起的婴儿百日咳表现更为典型明显,出现重症的可能性更高。
郭孟杨汪丙松袁林李振胡亚红杜倩倩史伟王亚娟姚开虎
关键词:百日咳红霉素基因型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柔红霉素耐药与PD-L1蛋白表达相关
2024年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柔红霉素(DNR)耐药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AML患儿骨髓样本作为研究组,以50名骨髓正常供体骨髓样本作为对照组。培养人AML细胞系HL60、THP-1、U-937、Molm-13,Western blot检测PD-L1蛋白表达量。构建LV-PD-L1-shRNA、LV-PD-L1-WT-OE慢病毒载体,分析PD-L1对Molm-13细胞DNR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结果研究组PD-L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AML细胞系中PD-L1蛋白表达量高于健康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P<0.05),PD-L1表达与AML患儿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率、预后危险分层、两个标准化学治疗方案后疾病缓解情况有关(P<0.05)。PD-L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PD-L1低表达组(P<0.05)。与LV-PD-L1-WT-OE组比较,LV-PD-L1-shRNA组PD-L1 mRNA表达量降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LV-PD-L1-shRNA可提高Molm-13细胞对DNR的敏感性。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可能为PD-L1潜在的目标基因。结论PD-L1在儿童AML中高表达,与患儿化疗耐药有关,其可能通过调控G6PD引起DNR耐药
宋丽丽管玉洁马平李宁
关键词:柔红霉素耐药
DNMT3A R882H突变通过调控NRF2/NQO1通路介导AML对柔红霉素耐药的机制研究
目的: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常发生碱基突变且大多数突变发生在882位点上的精氨酸...
楚璇
微小RNA-29b靶向卷曲蛋白6参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柔红霉素耐药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微小RNA-29b(miR-29b)靶向卷曲蛋白6(FZD6)参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柔红霉素(DNR)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检测AML细胞系在不同DNR浓度下的生存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AML细胞系中miR-29b的表达。选取THP-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miR-NC mimics组(转染miR-NC mimics)、miR-29b mimics组(转染miR-29b mimics)、miR-29b mimics+pcDNA组(转染miR-29b mimics和pcDNA)、miR-29b mimics+pcDNA-FZD6组(转染miR-29b mimics和pcDNA-FZD6),转染24 h后使用10 mM DNR处理培养24 h。q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DNR处理的THP-1细胞中miR-29b和FZD6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预测并检测miR-29b和FZD6靶向关系。CCK-8、Edu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DNR处理的各组THP-1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AML细胞系对DNR的耐药性是呈浓度依赖性的,qRT-PCR结果显示,miR-29b在AML细胞系THP-1(1.00±0.05)、KG-1(1.87±0.16)、HL-60(2.96±0.21)及Kasumi-1(3.73±0.29)中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qRT-PCR及Western blot证明miR-29b可直接负靶向FZD6(0.32±0.04,0.37±0.05,0.48±0.06,P<0.05)。miR-29b过表达可使AML细胞对DNR的耐药性减弱,抑制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凋亡能力(43.59±5.24,21.97±3.13,P<0.05)。上调FZD6可一定程度上逆转上调miR-29b表达对THP-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65.21±6.39,38.26±4.09,P<0.05)。结论miR-29b通过靶向抑制FZD6降低AML细胞对DNR的耐药性。
赖思含何莹易海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柔红霉素耐药
郑州地区70株红霉素耐药B群链球菌分子特征及耐药基因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郑州地区妊娠晚期妇女携带红霉素(ERY)耐药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的耐药表型、分子分型及耐药基因,为GBS感染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了河南省妇幼保健院2021—2022年妊娠晚期妇女生殖道分泌物分离获得的86株GBS菌株,使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出ERY耐药的GBS菌株,对其进行10种抗菌物敏感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确定其分子分型、克隆群分型、耐药基因等分子特征;比较不同克隆群携带耐药基因情况。结果筛选出70株ERY耐药的GBS,7.14%(5/70)的菌株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macrolide-lincosamide-streptogramin B,MLSB)具有诱导型耐药(inducible MLSB,iMLSB)表型,84.29%(59/70)的菌株具有结构型耐药(constitutive MLSB,cMLSB)表型,8.57%(6/70)菌株具有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林可酰胺类敏感(macrolides resistance and lincosamide susceptibility,MS)表型。这70株GBS对克林霉素(CLI)、四环素(TE)和左氧氟沙星(LEV)的耐药率分别为91.43%(64/70),54.29%(38/70)和60.00%(42/70);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模式,ERY-CLI-LEV耐药表型占比40.00%(28/70),ERY-CLI-TE耐药表型占比30.00%(21/70)。这70株GBS主要携带有大环内酯/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mreA(100.00%)和ermB(53/70,75.71%)、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6)-Ⅰa(22/70,31.43%)和aph(3′)-Ⅲ(18/70,25.71%)、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22/70,31.43%)和tetO(13/70,18.57%)。这些菌株共检出12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s),来源于7个克隆群(clonal complexes,CCs),CC12占48.57%(34/70);CC12菌株均携带ermB未携带ermA,CC19、CC651菌株中lsaE、lunB和aac(6′)-aph(2″)的携带率、CC651和CC452菌株中ant(6)-Ⅰa携带率以及CC19、CC23菌株mefA和msrD的携带率显著高于CC12菌株(P<0.001)。结论郑州地区ERY耐药GBS呈现多重耐药表型,在分子分型上存在多样性,CC12为本地区主要流行的克隆群。cMLSB表型和ermB基因是最常见ERY耐药表型和基因型,TE耐药主要由tet
泰淑红段毅涛于静潘思佳袁恩武
关键词:GBS全基因组测序
β-溶血性链球菌的临床特征及对红霉素耐药性研究
2021年
β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i,BHS)是人或动物的重要致病菌,可定植于呼吸道、阴道、皮肤等处。依据其细胞壁多糖抗原可分为19个血清群,其中最常见的是A群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和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但新的证据表明,由C~G群链球菌所致疾病数量呈增加趋势[1]。红霉素是治疗该菌感染的重要物。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性BHS不断增多。为此,本研究对分离出的BHS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以及安全用提供依据。
程振娜闫晓华
关键词:耐药性
广州市香港海鸥型菌红霉素耐药性与基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对红霉素耐药性及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从青蛙和草鱼肠道中分离的菌株共122株,使用K-B法对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红霉素抗生素的耐药性测定,用PCR方法检测红霉素耐药株中红霉素抗性基因ereA,ereB,ermA,ermB,ernC,MefA/E,mphA,SAT4的携带情况,并将检测阳性结果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香港海鸥型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28.7%,其中蛙源株耐药率为35.1%,鱼源株耐药率为25.9%。对红霉素耐药的35株菌中,蛙源株ereA基因检出率为30.8%,鱼源株没有检出ereA基因。结论广州地区香港海鸥型菌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蛙源株对红霉素耐药率比鱼源株高,海鸥型菌蛙源株对红霉素产生的耐药性与ereA基因相关。
张铮峰张冰纯王盼盼陈定强赵路宁余琳
关键词:红霉素耐药性耐药基因
青蒿琥酯逆转CD7^+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对柔红霉素耐药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逆转CD7^+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CD7^+AML)细胞对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的耐药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Art组(0、0.01、0.1、1μmol/L)、DNR组(0、0.02、0.2、2 mg/L)、Art(0、0.01、0.1、1μmol/L)+DNR(0、0.02、0.2、2 mg/L)联合组。Art、DNR、Art+DNR作用CD7^+AML细胞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内DNR含量,72 h后Western blot定量检测P170蛋白。结果:与单独应用Art或DNR相比,Art+DNR处理后,CD7^+AML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和细胞内DNR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细胞内P170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Art可通过下调CD7^+AML细胞P170抗原表达,增加细胞内DNR的物浓度,从而增强疗效、逆转耐药
章俏雷方炳木马光丽江妤刘永华江锦红王晓丽金伟媚曾玉晓
关键词:青蒿琥酯柔红霉素
红霉素耐药粪肠球菌ermB基因及水平转移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红霉素耐药粪肠球菌中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及其水平转移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红霉素耐药粪肠球菌耐药基因ermB,采用液体环境传递法研究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水平转移情况。结果 20株耐红霉素粪肠球菌中ermB基因17株为阳性,阳性率为85.00%。液体环境传递实验结果表明,3.57%(10/280)菌株携带的ermB基因在粪肠球菌之间液体环境中水平转移;1.39%(4/288)菌株携带的ermB基因在粪肠球菌与葡萄球菌之间液体环境中水平转移;无法统计菌株携带的ermB基因在粪肠球菌与大肠杆菌之间液体环境中水平转移情况。结论耐红霉素粪肠球菌ermB基因携带率较高,且该基因在粪肠球菌间和异种菌株间液体环境下可发生水平转移。
卢大雷桓新王乐冯卫东马颖冯彩丽
关键词:粪肠球菌红霉素耐药基因水平转移
沉默HMGA2基因表达逆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DNR对柔红霉素耐药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HMGA2基因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耐药细胞株HL-60/DNR对柔红霉素(DNR)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GA2的表达。通过转染HMGA2 siRNA(si-HMGA2)沉默HMGA2。CCK8实验检测DNR对HL-60/DNR细胞的抑制率。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与野生型HL-60相比,HL-60/DNR中HMGA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DNR对cell组和si-NC组HL-60/DNR细胞的抑制率无明显差异。与si-NC组相比,DNR对si-HMGA2组HL-60/DNR细胞的抑制率显著提高。DNR对cell组、si-NC组和si-HMGA2组HL-60/DNR细胞的IC50分别为4.46μg/mL、4.67μg/mL和0.98μg/mL。cell组和si-NC组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无明显差异;与si-NC组相比,si-HMGA2组HL-60/DNR细胞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HMGA2在耐药细胞HL-60/DNR中高表达,沉默HMGA2可以逆转HL-60/DNR的DNR耐药性并加速细胞的衰老。
于宝丹郑润辉李海明
关键词:柔红霉素

相关作者

糜祖煌
作品数:460被引量:3,047H指数:32
供职机构: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耐药基因 基因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 分离株 鲍曼不动杆菌
秦玲
作品数:136被引量:1,438H指数:22
供职机构: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耐药基因 基因研究 Β-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基因
梁建华
作品数:64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克拉霉素 敏感菌 酮内酯 红霉素 衍生物
王丽平
作品数:165被引量:32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猪链球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大蒜辣素 P-GP
丁云芳
作品数:151被引量:1,112H指数:1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肺炎链球菌 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