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37篇“ 组织代谢“的相关文章
- 基于脂质和蛋白质成分定量分析的组织代谢应激分型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脂质和蛋白质成分定量分析的组织代谢应激分型方法,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将待测生物组织样本进行切片,制备组织切片样本,通过非线性光学成像技术对组织切片样本的蛋白质信号和/或脂质信号进行无标记成...
- 杨彬刘鑫
- 基于UPLC-Q-TOF-MS技术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代谢通路及代谢物质
- 2025年
-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结肠组织代谢物质差异,并探索UC疾病机制其相关代谢通路及代谢物质研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根据Pathway公共数据库,对鉴定出的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 5.0进行KEGG代谢通路注释分析。结果 与UC疾病密切相关的8条代谢通路分别是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Galactose metabolism、Alanine, aspartate and glutamate metabolism、Arginine and proline metabolism、beta-Alanine metabolism、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Fatty acid metabolism、Fatty acid biosynthesis;通路中相关联10种物质分别为丙二酸、2-脱氧核糖1-磷酸、(±)5,6-二羟基-8Z,11Z,14Z-二十碳三烯酸、L-天冬酰胺、4-胍基丁酸、5-氨基戊酸、胍基乙酸、N-乙酰基-D-半乳糖胺、delta-12-Prostaglandin J2。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过程中肠道长期处于长期的氧化应激状态致使肠道黏膜屏障受损,而损伤的肠道黏膜对氨基酸、糖类等能量物质代谢发生障碍。
- 王佳林马秀兰朱西杰李卫强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机制
- 棕色脂肪组织代谢及产热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棕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在幼龄动物的肩胛部、肾周、颈部深处等,其结构和功能都与白色脂肪组织不同。白色脂肪组织是储存能量的主要组织,而棕色脂肪组织是产热和消耗能量的主要组织。棕色脂肪组织在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结构和功能受多种因素调控。在畜禽养殖方面,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作用对于畜禽冬季抗寒有益。本文综述了棕色脂肪组织的来源及功能,以及冷应激、进食节律、昼夜节律、饲料添加剂和激素等因素对棕色脂肪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张崇志郭有华杨金丽孙海洲
- 关键词:棕色脂肪组织影响因素昼夜节律冷应激
- 电针对运动大鼠腓肠肌组织代谢酶及自噬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25年
- 背景:急性运动易引起机体内骨骼肌组织损伤和体内脂代谢紊乱,但急性运动联合电针调控机体内代谢和自噬通路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环跳”穴对急性运动大鼠骨骼肌代谢酶及自噬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逆电针组(20只),后两组设2个时相点,即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 h组,每个时相点10只大鼠。后两组进行适应性跑台运动训练后,进行急性运动训练,逆电针组大鼠于每天跑台训练前先介入电针治疗(参数为电针大鼠两侧“足三里”和“环跳”穴,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2 mA、留针30 min、1次/d、连续7 d),电针后休息10 min再进行急性运动。分别于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 h麻醉取大鼠双侧腓肠肌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骨骼肌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骨骼肌组织肝脂酶、脂肪酸合成酶、激素敏感脂肪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活性;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模型组大鼠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 h腓肠肌纤维排列出现紊乱、肿胀、破裂;逆电针组大鼠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 h腓肠肌纤维排列紧密,肿胀和破裂的细胞大为减少,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性差异;②模型组和逆电针组运动后3 h的肝脂酶和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均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模型组和逆电针组大鼠运动后3 h的脂蛋白酯酶、激素敏感脂肪酶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活性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激素敏感脂肪酶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活性在逆电针组运动后即刻高于模型组同期(P<0.05);与模型组运动后3 h相比,逆电针组运动后3 h脂蛋白酯酶活性升高(P<0.05),激素敏感脂肪酶活性降低(P<0.01);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62、自噬相关基因5和自噬相关基因7表达在模
- 郑荣发莫伟彬黄鹏陈俊吉梁婷资方宇李国峰
- 关键词:急性运动腓肠肌自噬基因
- 整合脑组织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测序分析研究酸枣仁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 2025年
- 目的整合脑组织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测序分析研究酸枣仁汤(Suanzaoren Decoction,SZRD)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文拉法辛(0.035 g/kg)组和SZRD低、高(12、24 g/kg)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进行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同时ig相应药物,连续给药28 d。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进行脑组织神经递质测定。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进行脑组织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通过多元统计对代谢轮廓进行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importanceinprojection,VIP)>1、P<0.05筛选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etabo Analyst进行通路分析。采用肠道菌群测序(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结构表征,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短链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将差异菌群的相对丰度,短链脂肪酸含量和差异代谢物的相对含量与行为学结果进行Spearman分析。结果SZRD可显著升高脑中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的含量(P<0.01)。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共鉴定到43个差异代谢物,其中8个脂肪酸和3个氨基酸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个磷脂酰胆碱,4个磷脂酰乙醇胺和1个鞘脂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ZRD低、高(12、24 g/kg)剂量组分别能显著回调15、11个差异代谢物(P<0.05),共同显著回调了10个差异代谢物(P<0.05),且共同作用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3条代谢通路。同时,SZRD可显著升高乳酸杆�
- 常佳东吴江韩瑞秦雪梅杜晨晖闫艳
- 关键词:酸枣仁汤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酸枣仁皂苷A
- 基于Bloch-McConnell方程仿真的组织代谢产物信息评估方法、装置、介质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loch‑McConnell方程仿真的组织代谢产物信息评估方法、装置、介质。本发明通过两阶段的Bloch‑McConnell仿真,评估代谢产物对正常组织和病灶组织CEST信号的贡献,避免了通常采用的全...
- 温清清王康吴丹张祎
-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代谢特征及疾病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代谢物质差异,探索UC疾病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造模法建立UC大鼠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技术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结果根据筛选条件变量权重(VIP)>1、P<0.05筛选差异性代谢物,筛选结果中上调物质18种:苯乙酰甘氨酸、N-(邻甲苯酰)甘氨酸、对甲苯基硫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18∶1/0∶0)、2-[(5Z,8Z,11Z,14Z,17Z)-icosa-5,8,11,14,17-戊烯氧基]丁酸、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8∶2/0∶0)、孕烯醇、LPC(0∶0/18∶1)、LPE(0∶0/18∶2)、Thr-Glu-Leu-Lys、LPC(16∶1/0∶0)、1-(13Z,16Z-docosadienoyl)-glycero-3-phosphate、Hecogenin、LPE(0∶0/16∶1)、LPE(18∶2/0∶0)、LPE(14∶0/0∶0)、10-脱氧甲霉素、Glycerophospho-N-Palmitoyl Ethanolamine;下调物质2种:[(2S)-2-hexadecanoyloxy-3-tetradecanoyloxypropyl](6Z,9Z,12Z,15Z)-octadeca-6,9,12,15-tetraenoate、LPC(O-16∶1/0∶0)。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两个代谢途径。结论UC疾病发生过程中与氨基酸、脂质物质代谢异常有关,其疾病机制可能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发生改变及脂质中甘油磷脂类、三酰甘油代谢异常相关联。
- 王佳林马秀兰韩金荣朱西杰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代谢组学氨基酸代谢
- 应用代谢组学及代谢流技术探究IPF小鼠肺组织代谢变化规律
- 第一部分建立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库探究肺组织生理状态节律变化规律研究背景及目的生物节律自20世纪初被发现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生理状态下,光照、饮食、睡眠等可以通过调节节律基因的转录翻译及激素的分泌使得机体发生24小时昼夜节律...
- 孙维
- 关键词:IPF节律变化
- 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代谢及神经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 目的:探索针刺对脑梗死患者病灶中心脑组织代谢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
- 李松代安洪王正标范勤连张青海杨云施静
- 关键词:针灸脑梗死脑组织代谢META分析
-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大鼠心肌组织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大鼠心肌组织代谢产物谱,探讨其病证生物学基础。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检测舌象色度、心电图、心功能,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心肌组织差异代谢物,并对代谢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舌象色度R、G、B值均显著降低(P<0.05),心电图心率、ST段抬高幅度显著上升(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上升(P<0.05);心肌组织结构模糊,有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肿胀、破裂、溶解,嵴结构断裂减少。代谢组学共鉴定出29个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差异显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7个上调、22个下调),主要富集于硫胺素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嘌呤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糖酵解/糖异生,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三羧酸循环,丙酮酸代谢10条代谢通路。结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可较好地模拟冠心病心血瘀证病理过程,其病理机制涉及葡萄糖代谢、线粒体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嘌呤代谢等多层次代谢网络紊乱。
- 李静郭志华刘建和钟森杰匡慧芳杨漾刘祎张秋雁
- 关键词: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生物学基础代谢组学
相关作者
- 刘旺根

- 作品数:59被引量:472H指数:1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黄芪建中汤 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鼠胃黏膜 胃癌前病变
- 常小荣

- 作品数:887被引量:5,451H指数:37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艾灸 针刺 针灸 隔药饼灸 灸法
- 王雪萍

- 作品数:32被引量:2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黄芪建中汤 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荷瘤小鼠 组织芯片
- 刘密

- 作品数:469被引量:2,358H指数:23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艾灸 针灸 灸法 隔药饼灸 针灸学
- 钟欢

- 作品数:129被引量:487H指数:14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艾灸 针刺 慢性萎缩性胃炎 代谢组学 艾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