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9篇“ 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相关文章
- 用于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导板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导板,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包括定位板、复位标签、定位柱、限位柱和阻尼片,定位板上设置有复位孔,复位标签与复位孔重合,定位柱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定位板上,定位柱上设置有第一通孔,限位柱的第一...
- 姚阳刘睿曹宗宝柯小林凌瑞
-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剂量学参数比较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61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IC-ISBT组和ICBT组,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差异。结果:IC-ISBT组的HR-CTV D_(90%)高于ICB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IC-ISBT组的直肠D_(2cm^(3))、D_(1cm^(3))和膀胱D_(2cm^(3))、D_(1cm^(3))显著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ISBT治疗能显著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直肠、膀胱的受量,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邹育林朱思瑾谭嗣盟
-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后装腔内放疗剂量学
-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导板组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导板组件,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包括置入主体、第一限制件和第二限制件,置入主体用于放疗治疗时置入到患者的身体内,置入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用于施源器的安装,第二通道用...
- 刘睿姚阳曹宗宝柯小林凌瑞
- 组织间插植放疗联合PD-1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生存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放疗联合PD-1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治的晚期NSCLC患者70例,既往接受一线以上治疗方案后出现疾病进展,患者均接受组织间插植放疗联合PD-1单抗的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远期预后。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影响NSCLC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结果]70例患者均接受了组织间插植放疗联合PD-1单抗方案治疗,患者平均治疗周期为(4.62±1.12)个,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2例(17.14%),疾病稳定45例(64.29%),疾病进展13例(18.57%),客观缓解率为17.14%,总有效率为81.43%。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个月,中位OS为14个月。在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致命性不良反应,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3~4级严重不良反应患者5例,占比7.14%。Log-rank检验结果为患者ECOG评分0~1分、C反应蛋白≤10 mg/mL、NLR≤5以及PD-L1表达阳性患者有更长OS。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以及PD-L1表达量均是NSCLC患者O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组织间插植放疗联合PD-1单抗的综合治疗为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ECOG评分、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PD-L1表达均是评估晚期NSCLC患者组织间插植放疗联合PD-1单抗治疗后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 卢俊秦娟邓佳秀张加勇刘建林潘荣强
- 关键词:组织间插植放疗生存期预后
- 用于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导板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用于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导板。;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插植放疗治疗。;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曹宗宝柯小林凌瑞
- 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
-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疗效、预后因素及毒副反应,从而明确组织间插植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
- 郝家伟
- 关键词:组织间插植放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
- 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中剂量比较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C/ISBT)中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20年1-7月收治的3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ISBT麻醉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入全身麻醉组(n=17)和局部麻醉组(n=15)。比较两组患者放疗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中的D_(90)、D_(100)、V_(100)、V_(150)、V_(200)、V_(CTV);直肠、膀胱、乙状结肠、小肠的D_(2cc)、D_(1cc)、D_(0.1cc);将HR-CTV D_(90)、危险器官D_(2cc)转换的2 Gy/次等效剂量(EQD2)与体外放疗剂量的叠加剂量所得的SUM HR-CTV D_(90)、SUM直肠D_(2cc)、SUM膀胱D_(2cc)、SUM乙状结肠D_(2cc)、SUM小肠D_(2cc);插植针使用情况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D_(90)、D_(100)、V_(100)、V_(150)、V_(200)、V_(CTV)、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直肠、乙状结肠、小肠的D_(2cc)、D_(1cc)、D_(0.1cc)均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膀胱的D_(2cc)、D_(1cc)、D_(0.1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SUM直肠D_(2cc)、SUM乙状结肠D_(2cc)均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SUM HR-CTV D_(90)、SUM膀胱D_(2cc)、SUM小肠D_(2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插植针数目多于局部麻醉组,插植针深度大于局部麻醉组,VAS评分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下行IC/ISBT均可取得满意的HRCTV剂量分布,而全身麻醉下患者SUM直肠D_(2cc)、SUM乙状结肠D_(2cc)剂量更低,疼痛感更轻,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张维帅高玉华卢庆刚马芳魏晶李卓曹阳
- 关键词: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局部晚期宫颈癌
- 基于3D打印的组织间插植放疗个体化三维模型导板的制造方法
- 本发明属于医疗模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3D打印的组织间插植放疗个体化三维模型导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患者信息采集;基于所述患者信息进行预计划设计;将所述患者信息传输至3D打印系统;基于所述预计划设计和所述患者信息在...
- 倪千喜朱俊阳小华
- 超声引导下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腔内后装治疗在II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腔内后装治疗在IIB期宫颈癌治疗中疗效。方法将2018年10月—2021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宫颈癌IIB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各9例,两组均给予6MV-X三维调强放疗平均剂量:46.8 Gy,调强放疗末应用超声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联合宫腔管后装放疗DT 30 Gy/5f,对照组仅CT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放疗DT 30 Gy/5f,放疗期间两组均行顺铂或卡铂单药化疗4~6个周,在6周内完成治疗。结果对照组2年LC,RC和DM的发生率分别为100%,89%和11%,实验组的2年的LC,RC和DM分别为100%,100%和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HR-CTV体积分成<30 cc和>30 cc,其中>30 cc组中区域转移,远处转移和G3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子宫穿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腔内后装治疗相比G3-G4毒性为0%,穿孔为0%,都优于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鉴于>30 cc HR-CTV患者的预后较差,G3-G4毒性增加,HR-CTV体积分层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指导。超声引导下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可能是未来代替传统三维后装放疗的新模式。
- 孙微波吴晓翠孙明霞李海婷田勤马丽佳张艳秋管民李子园
- 关键词:超声引导
- 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局部复发转移晚期妇科肿瘤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估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局部复发转移晚期妇科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徒手近距离插植放疗的局部复发转移晚期妇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依据病灶大小、部位、复发前无进展生存(PFS)等情况分组的患者间客观缓解率(ORR)。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复发后PFS,组间比较行log-rank(Mantal-Cox)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复发后PFS影响因素。总结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共20例患者入组,全组ORR为80%(16/20)。亚组分析显示,复发转移病灶长径<4 cm的13例患者均客观缓解,≥4 cm的7例患者中3例客观缓解,两组间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阴道内复发转移的13例患者均客观缓解,阴道外复发转移的7例患者中3例客观缓解,两组间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复发前PFS时间<6个月的6例中的3例和≥6个月的14例中的13例均客观缓解,两组间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中位随访6个月(1~13个月)。至随访结束,9例(45%)患者进展。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复发转移病灶长径<4 cm(≥4 cm比<4 cm:HR=4.192,95%CI 0.992~17.710,P=0.029)、复发前PFS时间≥6个月(≥6个月比<6个月:HR=0.163,95%CI 0.038~0.696,P=0.004)、放疗剂量≥15 Gy(≥15 Gy比<15 Gy:HR=0.207,95%CI 0.049~0.881,P=0.016)者复发后PFS较好,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均不是复发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20例患者均未出现3级及以上直肠、膀胱放射损伤。结论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局部复发转移晚期妇科肿瘤效果明确,且安全性好。
- 孙乃萍任俊丽
- 关键词:复发近距离放射疗法
相关作者
- 任晓俊

- 作品数:21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组织间插植 剂量学 宫颈癌 CT引导 局部晚期宫颈癌
- 赵林

- 作品数:100被引量:294H指数:9
-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近期疗效 中晚期宫颈癌 疗效观察
- 刘宏军

- 作品数:4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组织间插植放疗 介入化疗 外生型宫颈癌 外生型
- 王铁君

- 作品数:107被引量:44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组织间插植 宫颈癌 放射疗法 放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 张浩伟

-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组织间插植放疗 妇科肿瘤 妇科恶性肿瘤 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 细胞学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