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68篇“ 细胞学研究“的相关文章
- 茄子抗青枯病种质资源鉴定及病菌侵染过程细胞学研究
- 2025年
- 青枯病是严重制约茄子生产的土传病害,鉴定筛选抗青枯病的茄子新种质,研究青枯菌在茄子植株内的侵染和增殖状况,对揭示抗病机理并推进茄子抗病育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苗期伤根灌注法对17份茄子种质材料进行青枯病抗病性鉴定,并采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从细胞学层面观测了青枯菌在感病茄子根部和茎部增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筛选出了高抗病(HR)材料3份,抗病(R)材料13份;根据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进程,明确了接种青枯菌后3~7d为发病初期,7~14d为发病高峰期,14d后为发病末期,为表型鉴定提供了依据;发病前期随着病情加重,植株体内的青枯菌数量增多,3级病级时达到最多,根部和茎部视野内的青枯菌数量分别为23个和120个,而至最高病级4级时青枯菌数量减少,根部和茎部视野内分别为2个和23个,说明青枯菌在茎部的增殖速度比根部快,随着病情加重,青枯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变化。
- 郑旭阳梁梦迪钟川王鹏于文进
- 关键词:茄子青枯菌抗病性鉴定
- 人工诱导泥鳅雌核发育的细胞学研究和诱导参数优化被引量:1
- 2024年
- 为培育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全雌品种,研究通过细胞荧光染色后进行细胞学观察确定人工诱导泥鳅雌核发育的热休克起始时间,并进一步利用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对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泥鳅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二倍体泥鳅受到灭活的鲤(Cyprinus carpio)精子刺激后,第二极体与卵核分开的时间在人工授精后3—5min;卵子在人工授精后3.5min后再热休克2min的诱导孵化率达到10.26%。通过分析野生型泥鳅胚胎、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泥鳅胚胎、泥鳅×鲤杂交胚胎和单倍体泥鳅胚胎的发育,发现部分雌核发育的胚胎可以正常发育,而杂交胚胎和单倍体胚胎会出现明显的发育障碍。核型和流式细胞检测分析表明利用本研究获得的热休克参数进行处理可得到二倍体雌核发育子代,二倍率达64.71%。研究从细胞学层面获得泥鳅雌核发育的诱导参数,可为利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开展全雌泥鳅育种提供指导。
- 钟汶蓉陶彬彬徐闻谭娟罗红瑞宋焱龙陈戟胡炜
- 关键词:热休克受精细胞学泥鳅
- 攸县油茶远缘杂交亲和性的细胞学研究
-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良种是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油茶杂交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内不同性状互补间的杂交,对油茶远缘杂交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因此...
- 叶佳伟
- 关键词:远缘杂交亲和性细胞学受精障碍
- 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的细胞学研究
- 2024年
- 以高自然加倍材料RL36及其单倍体(H-RL36)和低自然加倍材料L119A的单倍体(H-L119A)为试验材料,观察其花粉活力和花药形态,检测不同生育时期营养器官以及生殖器官的细胞倍性,同时观察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以探索单倍体自然加倍产生可育配子的原因,剖析潜在的细胞学机制,为单倍体自然加倍的生物学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高自然加倍单倍体材料H-RL36具有圆形饱满可育的花粉粒,花药组织发育正常,而低自然加倍单倍体材料H-L119A花药内无活性的花粉且形态异常,花药组织皱缩,表现出不育。倍性检测发现,不同生育时期2个单倍体材料的叶片细胞染色体数均未发生加倍,H-RL36雄穗在小喇叭口期存在二倍化细胞和少数四倍体细胞,而H-L119A细胞未出现二倍化现象。利用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观察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分离行为发现,在第1次减数分裂后期,H-RL36多数细胞染色体偏向一极分离,之后进行正常的第2次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配子,进而产生可育花粉;而H-L119A细胞内染色体不均等分离,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不可育配子,最终退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偏分离可能导致单倍体自然加倍的产生,且单倍体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加倍是2个相互独立的过程。
- 张利华刘小慢马苗苗李星星张琪凡郑斌瑞刘宗华宋允允李浩川
-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染色体偏分离
- 氯诺昔康纳米粒温敏凝胶的质量评价和细胞学研究
- 2024年
- 目的以三嵌段共聚物PCL-PEG-PCL(PCEC)为载体材料,制备氯诺昔康纳米粒温敏凝胶(LN/PCEC NPsgel),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细胞摄取情况、体外抗炎活性、体内滞留等情况研究。方法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氯诺昔康纳米粒(LN/PCEC NPs),并进行药剂学性质表征研究。利用PCEC的温敏性制备LN/PCEC NPsgel,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RAW264.7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作用。研究载药纳米粒对炎症细胞分泌NO的影响来观察其体外抗炎活性。通过大鼠踝关节腔注射RB/PCEC NPsgel观察其在体内的滞留情况。结果LN/PCEC NPs呈球形,粒径为(112.80±2.01)nm,Zeta电位为-(8.45±0.48)mV,包封率为(86.73±3.18)%,载药率为(20.02±0.73)%。LN/PCEC NPsgel的pH值为(7.01±0.06),LN的含量为(4.62±0.17)%,体外释放可达58 d。RAW264.7细胞对载药纳米粒的摄取呈时间、浓度和能量依赖性,LN/PCEC NPs可显著抑制炎症细胞分泌NO。RB/PCEC NPsgel经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后,在第15天时仍可显示出强烈的荧光。结论LN/PCEC NPs具有良好的制剂学性质,对炎症细胞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LN/PCEC NPsgel经踝关节腔注射后可在大鼠关节炎症部位形成不流动的凝胶并长期滞留,减少了药物的渗漏,具有长效缓释特性,可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型温敏凝胶递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夏天翊陈甜甜索敬远刘金涛王乐乐李蕊欣李珂珂
- 关键词:氯诺昔康纳米粒温敏凝胶
- 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系统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的1994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样本。以阴道镜活检结果宫颈上皮内病变(CIN)1级及以上(≥CIN 1级)为金标准,分别采用人工阅片、AI阅片和AI辅助系统阅片(AI辅助阅片)3种方式对宫颈细胞学液基薄层涂片进行阅片。比较不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下不同年龄段样本3种阅片方式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3种阅片方式的阅片时长。结果1994例样本中,活检结果≥CIN 1级共102例,总体阳性率为5.12%,TCT结果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ASC-US)的阳性率为9.6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LSIL)的阳性率为4.91%。TCT结果≥ASC-US时,≥30岁组样本AI阅片阳性率高于18~2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8~29岁和30岁组人工阅片和AI辅助阅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CT结果≥LSIL时,18~29岁和30岁组人工阅片、AI阅片和AI辅助阅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CT结果≥ASC-US时,人工阅片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0%、95.30%,AI辅助阅片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10%、94.66%,两种阅片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CT结果≥LSIL时,人工阅片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67%、98.78%,AI辅助阅片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35%、97.15%,AI辅助阅片的灵敏度高于人工阅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工阅片比较,AI辅助阅片的总阅片时长减少25.34 h,总阅片时长减少率为50.76%(25.34/49.92);平均每张涂片减少45.75 s,平均阅片时长减少率为50.77%(45.75/90.12)。结论病理医师运用AI辅助系统进行宫颈癌变筛查时,可以保证阅片准确度,提高细胞学阅片效率。
- 王凯怡赵亚丹谢慧君邓再兴
- 关键词:宫颈癌人工智能细胞学阴道镜检查
- 大葱雄性不育花药败育的形态学特征和细胞学研究被引量:8
- 2023年
- 为明确大葱雄性不育株的花器官形态、花药和花粉败育时期及其细胞学机理,采用花器官形态观测、花粉活力检测、石蜡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对出口保鲜大葱雄性不育系FCY-A及其保持系FCY-B的花药发育过程和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大葱保持系FCY-B花药饱满,正常开裂散出花粉,花粉活力较强;单个花粉粒呈超长球形,具单沟,外壁纹饰呈脑纹状、较粗糙,表面遍布深浅不一的微穴。而不育系FCY-A花药干瘪,表面未见花粉,花粉无活力;花粉粒间粘连、重叠,未见正常的单粒花粉粒,大多数花粉粒塌陷、变形,表面杂质较多、不光滑且有疣状突起。不育系FCY-A败育时期始于四分体时期,败育原因是绒毡层细胞异常增大,细胞程序化死亡延迟,不能为小孢子发育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导致小孢子空泡化和小孢子外壁发育异常,花粉败育。
- 岳丽昕王清华刘泽洲孔素萍高莉敏
- 关键词:大葱雄性不育绒毡层细胞学观察
- 水晶蜜柚果实无籽机理细胞学研究
- 2023年
- 【目的】水晶蜜柚原产于马来西亚,是海南柚类的主栽品种之一,但有关水晶蜜柚果实无籽的原因未见报道,探究水晶蜜柚果实无籽原因可为蜜柚高效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水晶蜜柚的花粉活力与萌芽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花粉管伸长荧光显微观察、杂交实验、胚胎胚囊石蜡切片观察等细胞学角度研究水晶蜜柚果实的无籽机理。【结果】水晶蜜柚活力强的花粉76.58%,萌芽率88.48%;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但出现异常二分体和三分体现象;水晶蜜柚杂交的花粉管能伸长至子房并到达胚珠,完成受精作用,而自交的花粉管只能伸长到花柱中下部,到达不了子房,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水晶蜜柚胚胎胚囊石蜡切片显示不做处理和自交的胚胎发育一致,前期发育正常,能观察到胚胎从幼胚发育到鱼蕾形胚,鱼雷形胚时胚囊出现中空异常状态,珠柄消失;杂交的胚胎能从幼胚正常发育到子叶胚,珠柄未消失,有发育成种子的迹象;水晶蜜柚与三红蜜柚杂交的坐果率为21%,其自交和去雄套袋不授粉的坐果率只有3%和2%;杂交所得的果实的种子为饱满可育的种子,其自交和去雄套袋不授粉的种子为败育和退化的种子。【结论】水晶蜜柚花粉育性正常,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胚囊正常可育,水晶蜜柚无籽的原因是自交不亲和且具有单性结实能力。
- 李爱基曾丽萍吴芳芳李语琳汪奇沈雁黄家权安烁宇李新国
- 关键词:花粉管伸长胚胎发育
- 貉卵母细胞成熟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究貉卵母细胞成熟发育特征,为貉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及优质成熟卵母细胞的挑选提供依据,以提高貉的体外受精效率。【方法】采集1~3岁(性成熟)繁殖期母貉的新鲜卵巢,制备光、电镜样品,观察貉卵母细胞成熟发育过程中细胞器变化;利用X射线微分析技术探索卵母细胞质膜化学元素变化与成熟发育的关系。【结果】根据颗粒细胞层数、卵泡直径、卵母细胞大小以及透明带的变化,将貉卵母细胞成熟发育划分为8个时期。貉卵母细胞在早期发育阶段(第Ⅰ~Ⅳ期)由颗粒细胞包围,逐渐出现透明带、卵泡腔,生发泡内的染色质越来越致密;随着卵母细胞的成熟发育(第Ⅴ~Ⅶ期),微绒毛、皮质颗粒出现;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数量明显增加,且逐渐迁移至皮质区,同时线粒体、脂滴形态发生变化。卵母细胞成熟时(第Ⅷ期),高尔基复合体及粗面内质网消失,皮质颗粒在质膜下排列;排卵后,核仁发生致密化。随着卵泡腔的增大,卵母细胞质膜表面的钠、氯和硫含量呈下降趋势,第Ⅴ期卵母细胞质膜中钠、氯和硫含量显著高于第Ⅶ期(P<0.05),钙含量显著低于第Ⅵ期和第Ⅶ期卵母细胞(P<0.05);钾含量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第Ⅵ期卵母细胞质膜中钾含量显著高于第Ⅴ期和第Ⅵ期(P<0.05)。【结论】貉卵母细胞发育至第Ⅴ期后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增多,质膜化学元素含量发生变化,卵母细胞膜电位发生去极化,开始进入成熟发育阶段,此时的卵母细胞具备体外发育成熟的能力。
- 唐毓杨镒峰张颖薛海龙冯怀亮许保增
- 关键词:细胞器化学元素
- 龙葵腺毛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 2023年
-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龙葵(Solanum nigrum L.)四叶一心期叶片及茎表皮腺毛的种类、分布,探究了不同类型腺毛的起源、生长、成熟、分泌、衰老等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征;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了龙葵腺毛成分、分布,为龙葵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龙葵腺毛分为单细胞头腺毛和多细胞头腺毛两类,前者主要分布于茎表面和叶上下表皮,后者主要分布于茎表面的单细胞头腺毛之间、叶脉及叶边缘;(2)龙葵腺毛发育起始于表皮细胞突起,单细胞头腺毛顶端生长,具1~4个柄细胞,4种类型;多细胞头腺毛可再分为1层、2层与3层多细胞头腺毛,另具3种特殊类型;(3)龙葵成熟腺毛具分泌能力,通过皮下空间的物质积累导致腺毛头细胞表面形成突起、包块、破口,最终释放分泌物;而头细胞与柄细胞随即皱缩、衰老。(4)超微结构显示,腺毛头细胞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极为丰富,合成代谢及分泌活动活跃,产生大量包裹嗜锇物质的囊泡,囊泡与细胞壁融合,进而将嗜锇物质转移至细胞壁并积累,随后储存在角质层下的皮下空间直至分泌释放;(5)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腺毛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蛋白质、酚类和多糖,头细胞中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蛋白质、酚类和中性多糖,柄细胞中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
- 马璐璐刘昭陈佳琪李伟金晓霞岳中辉
- 关键词:腺毛发育超微结构组织化学
相关作者
- 康振生

- 作品数:708被引量:3,457H指数:31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条锈菌 条锈菌 小麦条锈病 条锈病
- 黄丽丽

- 作品数:548被引量:2,571H指数:28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研究主题:苹果树腐烂病菌 小麦 条锈菌 小麦条锈菌 苹果树腐烂病
- 韩青梅

- 作品数:133被引量:738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超微结构 条锈菌 油菜菌核病 细胞学研究
- 陈劲枫

- 作品数:423被引量:2,321H指数:26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黄瓜 甜瓜属 甜瓜 栽培黄瓜 蔓枯病
- 胡东维

- 作品数:108被引量:716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稻曲病菌 超微结构 小麦 菌核 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