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29篇“ 细胞间黏附因子“的相关文章
-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SAH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46例,观察组(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及sICAM-1、sVCAM-1、HMGB1水平变化,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评估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2.03±14.97)min、(18.73±4.41)d均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7.92±34.21)min,术后住院时间(23.35±4.15)d(均P<0.05);术后观察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HMGB1、sICAM-1、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知期预后良好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手术耗时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免疫状态影响小,并可明降低血清HMGB1、sICAM-1、sVCAM-1水平。
- 万腾吴晓凡李靖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
- 脓毒症合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D⁃乳酸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与肠黏膜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分析脓毒症合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水平与肠黏膜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9例脓毒症合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作为再灌注损伤组,纳入同期单独脓毒症患者44例为脓毒症组。按肠黏膜损伤程度的不同将再灌注损伤组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13例)、中度损伤组(29例)及重度损伤组(17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再分为预后良好组(47例)和预后不良组(1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组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预测价值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再灌注损伤组患者I⁃FABP、D⁃Lac、ICAM⁃1、IMA水平均高于单独脓毒症组,GLP⁃1水平低于单独脓毒症(P<0.05)。治疗前轻、中、重度损伤组患者I⁃FABP、D⁃Lac、ICAM⁃1、IMA水平依次升高,GLP⁃1水平依次降低(P<0.05)。治疗后,3组患者I⁃FABP、D⁃Lac、ICAM⁃1、IMA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重度损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同期轻、中度损伤组;3组患者GLP⁃1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重度损伤组GLP⁃1水平均低于同期轻、中度损伤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FABP、D⁃Lac、ICAM⁃1、IMA水平与AGI等级均呈正相关,GLP⁃1水平与AGI等级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I⁃FABP、D⁃Lac、ICAM⁃1、IMA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GLP⁃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FABP、D⁃Lac、ICAM⁃1、IMA、GLP⁃1联合对脓毒症合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均高于该5项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脓毒症合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清I⁃FABP、D⁃Lac、ICAM⁃1、IMA、GLP⁃1水平均与肠黏膜损伤程度和预后关系密切,联合预测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荣新方源宋卫平
- 关键词:脓毒症肠缺血预后
- 炎症因子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与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52例DFU患者(DFU组)及133例T2DM患者(T2DM组),同期选取1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NC)组。Pearson相关分析DFU患者血清ICAM-1与Wagner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NC、T2DM、DFU组HbA1c、TG、ICAM-1、C-RP、TNF-α、IL-6、IL-18、IL-1β依次升高,HDL-C依次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FU患者血清ICAM-1与C-RP、TNF-α、IL-6、IL-18、IL-1β及Wagner分级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AM-1、C-RP、HbA1c、IL-18是DFU的影响因素。结论 DFU患者高水平血清ICAM-1与炎症因子及Wagner分级密切相关,有助于识别病情严重程度。
- 方锦玲周迪军
-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细胞间黏附因子1炎症因子
- 细胞间黏附因子-1、尿微量白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在诊断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究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尿微量白蛋白(MAU)、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76例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男40例,女36例,年龄(47.71±8.12)岁,年龄范围为37~62岁。根据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25)和无AKI组(n=5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KI的影响因素,分析ICAM-1、MAU、Gal-3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AKI的诊断价值。结果AKI组术后ICAM-1[80.0%(20/25)]、Gal-3[88.0%(22/25)]和MAU[84.0%(21/25)]均高于无AKI组[19.6%(10/51)、21.6%(11/51)、17.6%(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ICAM-1、Gal-3和MAU水平升高是患者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ICAM-1、MAU和Gal-3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2、0.832和0.832时,约登指数最大,联合诊断AUC为0.901(95%CI:0.816~0.986)、灵敏度92.0%、特异度88.2%、阳性预测值79.3%、阴性预测诊断值95.7%,均高于各参数单项检验(P<0.05),诊断效能最佳。结论术后ICAM-1、Gal-3和MAU表达水平是患者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ICAM-1、Gal-3和MAU的高表达会影响肾功能,可作为诊断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KI的生物指标。
- 刘丹丹王蕊杨瑞霞王珊珊王苗苗
-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因子-1尿微量白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心脏瓣膜置换术急性肾损伤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白细胞介素-33水平变化及与气道重塑和肺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变化及与气道重塑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哮喘分为哮喘组(30例)和肺炎组(6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96名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MCP-4、s ICAM-1、IL-33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支气管壁厚度(WT)、支气管腔直径(LD)、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纤维粘连蛋白1(FN1);分析血清MCP-4、ICAM-1、IL-33与FEV_(1)、PEF、FVC、WT、LD、Col-Ⅰ、FN1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肺炎组血清MCP-4、s ICAM-1、IL-33、Col-Ⅰ、FN1水平高于对照组,FEV_(1)、FVC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血清MCP-4、s ICAM-1、IL-33、Col-Ⅰ、FN1水平高于肺炎组,FEV_(1)、FVC低于肺炎组(P<0.05)。血清MCP-4、s ICAM-1、IL-33与FEV_(1)、FVC呈负相关(r<0,P<0.05),与Col-Ⅰ、FN1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血清MCP-4、s ICAM-1、IL-33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中表达水平异常升高,与气道重塑和肺功能情况密切相关。
- 曹玲徐湘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白细胞介素-33
-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 研究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AIONFH)的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AIONFH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期间就诊于青岛...
- 刘开凯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酒精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清标志物
- 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人多梳蛋白2水平变化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疾病转归的关联性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人多梳蛋白2(HPC2)水平变化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ICAM-1,HPC2水平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I CAM-1、HPC2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因素,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危险因素。结果: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的提高,血裔ICAM-1、HPC2水平随之升高(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ICAM-1,HPC2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437,r=0.415,P<0.05);进展组HI期、N期、吸烟史、并发症占比高于未进展组(P<0.05),进展组病灶直径、ICAM-1、HPC2水平均高于未魏展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AM-1、HPC2水平升高是导致宫颈癌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ICAM-1、HPC2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导致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对于预后预测有较好的效能。
- 周冉张勇
-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因子-1宫颈癌疾病转归
- 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反应蛋白/白蛋白、Toll样受体4、降钙素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究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Toll样受体4(TLR-4)、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急性阑尾炎患儿,按照病理类型分为单纯性阑尾炎组(34例)和复杂性阑尾炎组(52例)。比较两组CRP/ALB、PCT、TLR-4、sICAM-1水平,对影响复杂性阑尾炎的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复杂性阑尾炎组CRP/ALB、TLR-4、PCT、sICAM-1水平高于单纯性阑尾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AlB、TLR-4、PCT、sICAM-1水平是复杂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OR>1,P<0.05)。四项联合检测预测复杂性阑尾炎的AUC高于CRP/ALB、TLR-4、PCT、sICAM-1单独检测(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CRP/ALB、TLR-4、PCT、sICAM-1单独检测。结论复杂性阑尾炎发生时,CRP/ALb、TLR-4、PCT、sICAM-1水平异常升高,均是影响复杂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在预测复杂性阑尾炎上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复杂性阑尾炎具有较好的诊断和病理分型价值。
- 张培戚士芹未德成
- 关键词:TOLL样受体4降钙素原
- 血清可溶性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 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可溶性CD40L(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C反应蛋白(hs-CRP)及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25例患者,在手术后1年进行回访,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术后再狭窄组与术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血清指标水平并分析sCD40L、sICAM-1、hs-CRP、血清总胆红素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再狭窄组患者血清sCD40L、sICAM-1、hs-CRP水平升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狭窄组患者血清sCD40L、sICAM-1、hs-CRP、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Spearman分析,血管再狭窄与血清sCD40L、sICAM-1、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774、0.729、0.505),血管再狭窄与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呈负相关(r=-0.683)。ROC曲线发现血清sCD40L、sICAM-1、hs-CRP、血清总胆红素均有预测价值(0.998、0.969、0.825、0.939)。结论 血清sCD40L、sICAM-1、hs-CRP、总胆红素是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王星张明磊高建步张永杰齐贵彬
- 关键词:SCD40LSICAM-1术后再狭窄
-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 背景 脑梗死是对人类健康危害非常大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患者年龄逐渐降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atherosclerotic,LAA)脑梗死在临床上发病率...
- 王园春
-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
相关作者
- 于丹

- 作品数:102被引量:335H指数:10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补中益气汤 病理学 眼针 A549/DDP细胞 A549/DDP
- 潘茜

- 作品数:65被引量:195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病理学 眼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医院校 眼针疗法
- 关洪全

- 作品数:223被引量:934H指数:15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脾虚小鼠 眼针 脾虚证 免疫 中医
- 王哲

- 作品数:647被引量:2,440H指数:20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眼针 病理学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腰椎 K562细胞
- 高原

- 作品数:119被引量:382H指数:10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病理学 补中益气汤 眼针 顺铂耐药 中医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