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4篇“ 细菌黏附“的相关文章
- 一种生态耐久抗菌防细菌黏附双功能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耐久抗菌防细菌黏附双功能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通过酯化反应将天然薄荷醇接枝到丙烯酸酐上,再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天然薄荷醇改性聚丙烯酸酯;同时采用曼尼希反应将天然紫檀茋接枝到壳聚糖上,得到天然紫檀茋...
- 王莉莉赵小敏吴明华李皓李相谕李硕康
- 种植体表面特性对细菌黏附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种植体周围细菌在种植体表面的早期黏附是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对细菌的黏附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光滑钛、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和阳极氧化等不同表面特性对细菌黏附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物理改性和生物修饰技术对增强种植体抗菌性能的影响,探索各种表面处理技术在抑制这些生物膜形成方面的有效性,为优化种植体设计和提高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 冯丹峰黎红
- 关键词:种植体细菌黏附生物膜表面特性表面修饰
- 口腔修复用金属材料与细菌黏附作用的研究现状
- 2024年
- 口腔环境温暖潮湿,是一个复杂的电解质环境,该环境不仅适合各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有利于促进微生物对口腔金属材料黏附,进而导致金属腐蚀现象的发生。口腔金属材料受到微生物释放的酸、碱物质的腐蚀,力学性能会显著下降,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此外,金属材料被腐蚀后可释放金属离子对口腔黏膜造成损害,引发牙周病及义齿性口炎等,影响身体健康。近年来,人们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及在金属表面添加抗菌涂层的方式来减少细菌的附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对口腔常用的金属材料及细菌黏附作用的研究进行总结,阐述口腔修复用金属材料与细菌黏附作用的研究现状。
- 孟春秀高传飞郭冲冲李君刘琨
- 关键词:口腔修复金属材料细菌黏附
- 抗细菌黏附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 2024年
- 探讨抗细菌黏附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以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得到SiO_(2)静电纺丝液,将全氟辛基三甲氧基硅(FAS)掺入纺丝液中,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得抗细菌黏附的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结果表明: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可有效抵御亲水环境中悬浮的细菌细胞,防止其在纤维膜表面黏附。将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培养24 h,从抗菌平板上发现其具有较为优异的抗菌活性。此外,利用L929细胞在培养24 h和72 h后对其体外细胞毒性进行检测,发现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仍保持较低的细胞毒性。认为:抗细菌黏附氟化SiO_(2)纳米纤维膜可进一步拓展抗菌纤维的应用。
- 李雪梅孟海涛王照伟李晓玉朱泽阳
- 关键词:抗菌活性
- 基于重力驱动液滴定向运输的主动式抗细菌黏附及抗菌研究
- 2024年
- 有害细菌黏附在各种材料表面会时刻危害着人类生命健康,每年为应对有害细菌黏附所付出的经济成本数以亿计。黏附在材料表面的细菌最终将形成难以清除的生物膜,预防细菌在初始阶段的黏附可以显著减少生物膜的形成,这是应对细菌黏附的有效途径。迄今为止,预防细菌的初始黏附所采用的手段包括超疏水表面、超亲水表面、润滑表面和智能响应型防黏附表面等。但上述提到的绝大多数抗细菌黏附手段属于静态的被动式抗细菌黏附策略,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力驱动实现液滴定向运输的主动式抗细菌黏附策略,并且结合银纳米粒子负载的杀菌区构建了一种新型主动式抗细菌黏附系统。通过实验探究了微坡高度、倾角与液滴运动的关系,并得到了最优条件。动态抗细菌黏附测试发现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黏附率高达99.71%和98.79%,具有良好的主动抗细菌黏附效果,验证了重力驱动细菌液滴定向运输主动式抗细菌黏附策略的有效性。末端杀菌区不但具有良好的被动抗黏附效果,并且可以有效地杀死运动至杀菌区的细菌液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高达100%和100%。本研究提出的基于重力驱动实现液滴定向运输的主动式抗细菌黏附策略的抗黏附效果显著,构建的整个新型主动式抗细菌黏附系统具有良好的抗细菌黏附和杀菌能力,为应对细菌黏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在生物医学、微流控技术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华子浛秦祖赠林璟刘自力
- 关键词:杀菌
- 胃肠微环境下吻合钉仿生表面对细菌黏附的微流场仿真
- 2024年
- 目的模拟在吻合钉植入人体以后,吻合钉表面与肠壁组织之间的微流场环境,研究其仿生疏水化表面对细胞外液流速和壁面处流体剪切力的影响,进而通过流场的变化调控细菌的黏附。方法观察鲨鱼皮肤微结构,建立细菌在微流场环境中的简化二维运动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模拟静态流场和动态流场中,细菌分别在光滑表面和微织构表面的运动,比较两种表面环境下细菌周围的流场特征和流体剪切力,分析流体剪切力影响细菌黏附的内在机制。结果仿生微织构的加入增强了微流场内细胞外液的流速,在静态流场中流体对细菌的黏滞作用较小;动态流场中流体对细菌的推动作用更强;一定范围内的微坑宽度使微织构壁面所受流体剪切力更大。结论吻合钉的仿生微织构表面,加快了细胞外液的流速,提高了微织构壁面和细菌所受流体剪切力,对细菌的附着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为吻合钉抑菌表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冯荣川胡亚辉马言张春秋刘淑红刘帮付蔚华
- 关键词:抑菌性
- 抛光和牙周维护对聚醚醚酮表面性能的影响及细菌黏附性能研究
- 刘恒妍
- 一种抗细菌黏附的结直肠癌微环境响应性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细菌黏附的结直肠癌微环境响应性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涉及纳米材料自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以树状分子聚乙烯亚胺作为载体接枝抗肿瘤药物奥沙利铂和抗具核梭杆菌黏附结直肠癌细胞的N‑乙酰半乳糖胺得到OGP,然后引...
- 高辉 靳丹阳 武腾玲 马飞贺 安金霞
- 天然薄荷醇改性聚丙烯酸酯防细菌黏附剂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利用天然小分子薄荷醇(MT)的立体防细菌黏附功能,通过酯化反应将其接枝到丙烯酸酐(AC)上,继而聚合生成新型含MT防细菌黏附侧链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P(MAC-co-AA)]。采用浸轧法处理棉织物,赋予棉织物优良的防细菌黏附效果。结果表明,当MT和AC物质的量比为2∶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5 h时,P(MAC-co-AA)酯化率高达70.9%,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细菌黏附效果最好。相比MT,P(MAC-co-AA)的最大分解温度由130℃提高到252℃,其热稳定性大幅提升。当P(MAC-co-AA)整理液用量为20 g/L时,P(MAC-co-AA)整理棉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细菌黏附率高达99.9%。
- 赵小敏王莉莉吴明华李惠军
- 关键词:薄荷醇棉织物
- 基于重力驱动实现液滴定向运输主动式抗细菌黏附的研究
- 华子浛
相关作者
- 林璟

- 作品数:123被引量:151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
- 研究主题:抗菌 季铵盐 细菌黏附 防细菌 酯基
- 刘自力

- 作品数:292被引量:57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
- 研究主题:催化剂 肉桂醛 糖蜜酒精废水 催化化学 光催化
- 刘晓国

- 作品数:100被引量:270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
- 研究主题:改性 氧化石墨烯 防细菌 细菌黏附 涂料
- 焦艳军

- 作品数:86被引量:214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种植体 牙种植体 XIVE种植体 细菌黏附 种植体周围炎
- 王珏

- 作品数:54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XIVE种植体 细菌黏附 牙种植体 种植体周围炎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