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04篇“ 经导管封堵术“的相关文章
导管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偏头痛的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 研究导管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导管PFO封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缓解程度;偏头痛严重程度[偏头痛残疾评估问卷(The 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 smentquestionnaire,MIDAS)]。结果 (1)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头痛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导管PFO封堵治疗PFO偏头痛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少其发作频率,缩短持续时间,同时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偏头痛严重程度。
陈世忠
关键词:经导管封堵术卵圆孔未闭偏头痛
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导管封堵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胸微创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导管封堵治疗小儿ASD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及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04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方式的不同分为导管组(n=54)和微创组(n=50)。比较2组手结果、手相关指标、后并发症、前及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房收缩期内径(left atrial systolic diameter,LAD)、右心室舒张期内径(righ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RVEDD)、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changes of right ventricular area fraction,RVFAC)]的变化。结果:导管组手成功率为96.30%,微创组手成功率为9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手时间、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微创组(均P<0.05)。2组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3个月,2组LAD及RVEDD均较前降低(均P<0.05),2组RVEF及RVFAC均较前升高(均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微创ASD封堵是治疗小儿ASD的有效式,其疗效与导管封堵相当,尽管后恢复较慢,但不影响心功能恢复。
马佳佳朱文庆张峰吴鹏鹏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
超声心动图引导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导管封堵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对比超声心动图引导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导管封堵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80例为研究组,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112例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封堵成功79例,失败1例,成功率98.8%;对照组封堵成功109例,失败3例,成功率97.3%。研究组后有3例残留少量心包积液,其余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后发现1例股静脉血栓,1例穿刺处血肿,5例少量心包积液。所有病例随访1年,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及肺动脉直径均较前明显缩小,三尖瓣反流面积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使用的封堵器大小与超声心动图评价的ASD最大径呈正相关(r=0.940,P<0.01),对照组使用的封堵器大小与超声心动图筛选的ASD最大径亦呈正相关(r=0.928,P<0.01),研究组的相关性略高于对照组。结论: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不亚于导管封堵,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左浩黄月管雪徐亚丽曾百祎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经导管封堵术
导管封堵治疗不明原因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
2021年
探讨针对不明原因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患者,采取导管封堵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诊断为不明原因卒中合并PFO的患者并且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拜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的用药治疗方式,30例观察组则是采取导管封堵治疗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卵圆孔闭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主要与次要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的总发生率(P<0.05);随访3个月与6个月观察组患者头痛影响测定 -6(HIT-6)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导管封堵治疗不明原因卒中合并PFO的效果满意且预后良好。
刘遂欢高汉华
关键词:经导管封堵术卵圆孔未闭疗效预后
导管封堵治疗不明原因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 探讨导管封堵治疗不明原因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PFO封堵治疗的不明原因卒中合并PFO患者6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颅多普勒超声(TCD)增强试验证实存在右向左分流.随访观察导管PFO封堵成功率、有效封堵率、并发症、脑缺血事件及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最终入选不明原因卒中合并PFO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4~68(47±11)岁,PFO直径(静息状态)(1.6±0.6)mm.前右向左分流量,中量者11例,大量者48例(其中淋浴状及雨帘状分流者41例).导管PFO封堵成功率为100%(60/60),无严重围手期并发症.后随访2~29个月(中位数12个月),后6个月45例患者完成TCD增强试验随访,其中,中、大量残余右向左分流者4例,有效封堵率达91%(41/45).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脑梗死复发,无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结论 导管PFO封堵治疗不明原因卒中合并PFO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付强郭彩霞杜丽娟白亚秋龚浠平鞠奕陆菁菁胡建科曲辉董可辉陈步星王拥军
关键词:卒中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术
导管封堵治疗伴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评价导管封堵对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偏头痛伴PFO(食管超声心动图和颅多普勒超声造影同时阳性确诊)的患者43例。根据是否接受PFO封堵分为手组(9例)和非手组(34例)。采用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评估偏头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的头痛特征,追踪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头痛缓解情况。结果 手组的手成功率为100%;1年后复查仅见右向左分流残留1例,分级为2级。手前HIT-6评分明显高于非手组[(68±5)分比(62±6)分];手治疗后HIT-6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非手组[(49±4)分比(57±4)分、(1.8±1.1)次/月比(2.4±1.3)次/月、(4.3±2.1)h/次比(5.6±3.2)h/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后与治疗前HIT-6评分降低差值在手组女性、先兆型偏头痛和持续性右向左分流患者中大于非手组[(17.5±3.7)分比(5.4±2.8)分、(17.3±2.8)分比(7.2±3.5)分、(18.2±3.9)分比(10.3±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FO封堵对女性、静息状态下存在右向左分流的先兆型偏头痛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李晓晴马闻建袁鹏王力郑海亮
关键词:偏头痛卵圆孔未闭经导管封堵
导管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隐匿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近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导管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PFO)合并隐匿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随访2009-05至2015-12期间在阜外医院成功实施导管PFO封堵的PFO合并隐匿性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56例,并于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随后每隔6个月行电话随访。结果:56例患者中合并隐匿性卒中54例,合并短暂性缺血发作2例,53例(94.6%)使用北京华医圣杰公司PFO封堵器,后应用阿司匹林6个月,平均随访(34.67±23.24)个月,所有患者后均无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病史,后均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导管PFO封堵治疗PFO合并隐匿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中期疗效满意,仍需要进一步长期大规模随访。
黄浩佳胡海波徐仲英张戈军潘湘斌郑宏金敬琳吕建华李世国闫朝武徐亮万俊义刘琼蒋世良
关键词:心脏缺损卒中
超声心动图定性与定量诊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在导管封堵的价值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2-DE)定性与定量诊断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
李伯琳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封堵术
文献传递
导管封堵胸微创封堵及胸骨正中切口修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治疗中3种不同手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ASD患者,A组为导管封堵,B组为胸微创封堵,C组为胸骨正中切口修补。结果:三组患者手成功率、残余分流以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手时间、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相比B组与C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手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ASD,而导管封堵相比其他两种式手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更高。
艾成陈有东程远建兰建军江汝健付立
关键词: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导管封堵术
导管封堵与外科手治疗室间隔缺损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对比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安全性和济费用,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治疗VSD的临床对比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VSD大小、住院时间、手费用等,计算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成功率、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次要并发症等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共11篇文献,总样本量2 07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封堵组和外科手组性别构成比、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封堵组患者的年龄较高,治疗的VSD直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封堵组的成功率与外科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3%比98.4%,P=0.99);导管封堵组总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次要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外科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9%比25.05%,P<0.000 01)、(0.56%比2.44%,P=0.002)、(9.91%比22.69%,P<0.000 01);导管封堵组住院时间低于外科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3±2.05)d比(11.08±3.76)d,P<0.000 01];导管封堵组的手费用稍高于外科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 793.76±2 196.06)元比(16 919.96±2 647.63)元,P=0.36]。结论导管封堵VSD成功率、手费用与传统外科手比较无明显差别,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患者,因此随着封堵器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适应证范围内导管封堵可作为VSD外科手治疗的替代方法。
钟炜郑宏李平刘志东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导管封堵术外科手术

相关作者

赵世华
作品数:486被引量:2,200H指数:21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肥厚型心肌病 MRI 心肌病
张志辉
作品数:58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经导管封堵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蒋世良
作品数:432被引量:3,508H指数:29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磁共振成像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宋治远
作品数:495被引量:1,369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窦房结 窦房结细胞 介入治疗 乳鼠 室间隔缺损
徐仲英
作品数:224被引量:1,62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