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3篇“ 经济范畴“的相关文章
- 《资本论》语境中的经济范畴批判
- 2025年
- 经济范畴作为社会存在的形式、规定,只能最终依靠变革社会存在达到克服其矛盾的目的,而不能以一个范畴克服另一个范畴的方式加以消解。对于这一点,马克思从孤岛上的鲁滨逊开始讨论各种生产形式,从而判定经济范畴之所以能充当主体性是因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关联在一起。对于鲁滨逊来说,各种不同的活动只表示他的不同的活动方式,这里,他与自己创造的财富的物的关系是十分明了的。
- 孙亮
- 关键词:鲁滨逊经济范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体性《资本论》社会存在
- 重审《资本论》语境中经济范畴批判的三重维度
- 2024年
- 经济范畴批判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入口和具体化的操作方式。汉语学术界对此未能深入挖掘。当资本原则与现代人的存在方式产生矛盾时,一批西方左翼学者却发出“消失的乌托邦”的论调。要深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的进展与变化,我们需要激活和实现将政治经济学批判具体化为革命的实践。为此,我们需要把握经济范畴批判的三重内涵:从存在论维度看,必须走出像黑格尔那样将经济范畴理解为独立自主的意识存在,实现对经济范畴的“历史起源”给予追问;从认识论维度看,要批判将经济范畴颠倒为社会主体的观念,同时又要批判经济范畴具有的自然主义特征;从解放论维度看,要使经济范畴的主体性消失,就必须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构,其关键在于对这一生产方式前提条件的消解。
- 孙亮
-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范畴资本主义
- “既有的经济范畴”与范畴批判: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本质
- 2024年
- 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恩格斯提到了一件在如今看来似乎无关紧要却又关乎实质的事情。这件事概要地来说,就是恩格斯驳斥了洛贝尔图斯等人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抄袭说”的谬论。恩格斯对洛贝尔图斯等人的驳斥从经验性的说明上升到了本质性的批判,以“既有的经济范畴”与范畴批判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同以往经济学家的根本区别,阐明了《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本质。因此,厘清“既有的经济范畴”的来源、本质、理论意义及其局限,从唯物史观的《资本论》指向以及《资本论》唯物史观的理论定向出发说明马克思范畴批判的理论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马克思《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本质,对于我们当下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及其现实性意义依然具有不可估量的启示作用。
- 徐帅康
- 关键词:《资本论》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坚守——马克思经济范畴伦理化的思想意蕴
- 2022年
- 19世纪,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稳固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欧洲迎来了激荡的社会变革。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政治体制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贡献了前所未有的广阔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各种社会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得不到有效调节,劳动人民也首次遭受到这样严重的资本压迫和资本剥削。面对大规模加速的阶级分化,斯密、西斯蒙第、克尔凯郭尔等思想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关注伦理化的经济学范畴的同时,马克思整合了他所处时代的思想资源,为今天建构21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条可参照的思考路径。
- 姚国荐
- 关键词:《资本论》
- 作为《资本论》方法的经济范畴批判与资本辩证法
- 2021年
- 《资本论》致力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资本论》方法的传统解释路径由于未突破政治经济学方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唯心主义性质,而未能触及《资本论》的现实批判维度;阿尔都塞明确提出突破形而上学的封闭圆圈,研究《资本论》开放性空间的任务,但却在此止步不前;展开《资本论》现实批判维度的方法乃是经济范畴批判与资本辩证法,前者旨在突破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形而上学性质,后者旨在突破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唯心主义性质,从而彰显《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有原则高度的批判。
- 马丽娟
- 关键词:《资本论》症候阅读法
- 青年恩格斯对私有制的内在批判——基于《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核心经济范畴的考察被引量:1
- 2020年
- 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主要运用内在批判即内在矛盾的视角分析国民经济学的核心经济范畴,以批判私有制进而揭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虚伪性.所谓内在矛盾的分析视角,就是从国民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出发,通过揭示私有制条件下经济范畴本身所引起的难以克服的矛盾,指明消灭私有制是扬弃矛盾的前提,因而具有历史必然性.以这样的一个视角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批判,表明恩格斯唯物主义转向的基本完成和其共产主义思想的日益成熟.青年恩格斯开启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批判路径,对于解决市场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 陈沛丽
- 关键词:恩格斯私有制共产主义
-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范畴体系
- 2019年
- 资本论》是以经济范畴为元素构建的理论体系,本文以此为逻辑出发点,系统性地分析经济范畴的科学属性和理论张力,同时以历史脉络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中经济范畴的生成逻辑,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经济范畴的理论贡献,在此基础上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经济范畴体系的理论担当,而这需要通过加强对经济实践的提炼和抽象,基于发展的根本主线,体现应有的价值理性,充当中国经济学话语权建设的理论载体,以及借助理论张力完成系统性整合来实现。
- 张方波
- 关键词:经济范畴
- 区域经济范畴的产业间投入产出分析——以京津冀为例
- 京津冀区域长期以来是我国的政治、科教、文化中心,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核心,国家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枢纽和门户。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自然、历史、体制方面的原因,京津冀与珠三角、长三角之间拉开了较大差距。据此本文以京津冀区域...
- 宋伟
- 关键词:区域经济
- 论经济范畴的形上学意蕴——以谢·以布尔加科夫《经济哲学》为例
- 2019年
- 布尔加科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早期研究农业经济学,后转向哲学形上学维度来探讨经济范畴,写就了《经济哲学》一书,完成了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向德国观念论及宗教哲学的不断转变。在《经济哲学》著作中,布尔加科夫追溯了经济活动的发展历程,将经济视为人生命活动的展开,并作为先验主体具有"世界精神"的创造性。
- 景剑峰赵萌
- 关键词:生命先验主体
- 中国经济学话语建构史的双重审视——基于“国家软实力”和马克思经济范畴“术语的革命”视角
- 2019年
- 中国经济学的话语建构经历了从学术话语移植、话语自建构尝试、话语体系初步形成的历史发展进程。从国家软实力和马克思在经济范畴上所实现"术语的革命"之基本逻辑进路及其整体方法论的双重视域审视中国经济学的话语建构史,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建构,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更宏大的叙事背景下实现更具有整体理论视野的"术语的革命",进而助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 陈韬
- 关键词:国家软实力经济学
相关作者
- 何国文

- 作品数:11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 研究主题:卓炯 经济思想研究 商品经济 经济思想 经济范畴
- 冯佺光

- 作品数:29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山地经济 经济范畴 经济协同发展 人地关系 三峡库区
- 卫兴华

- 作品数:722被引量:2,289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政治经济学 经济理论 劳动价值论
- 蔡继明

- 作品数:304被引量:2,064H指数:2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城市化 广义价值论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 郭道夫

- 作品数:7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研究主题:计酬 经济范畴 经济机制 经济杠杆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