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44篇“ 经鼻内镜“的相关文章
- 一种神经外科经鼻内镜器械
- 本发明公开一种神经外科经鼻内镜器械,包括:可转动调节的转动安装机构,转动安装机构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可高度调节的升降支撑机构,升降支撑机构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固定升降支撑机构的安装固定机构,转动安装机构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患者鼻腔...
- 张毅姚勇卢琳刘继方叶涨刘杰沈正杨浦军
- 经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研究组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远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前庭囊肿手术治疗时,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切除术具有减轻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势,有助于加快术后康复。
- 翟钊
- 关键词:鼻前庭囊肿鼻前庭囊肿揭盖术
- 经鼻内镜与传统显微镜在脑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 观察经鼻内镜与传统显微镜在脑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1例。两组均实施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常规组采用传统显微镜辅助手术,试验组采用经鼻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应激指标、嗅觉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0.25±10.37) min、(50.45±10.27) mL、(9.28±1.45) d,均低于常规组[(81.34±10.46) min、(56.33±10.72) mL、(10.76±2.35) d](P<0.05);试验组的肿瘤切除率为88.24%(45/51),高于常规组[70.59%(36/51)](P<0.05);试验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分别为(531.45±50.71) pmol/L、(292.66±20.65) ng/L、(6.25±1.49) nmol/L,均低于常规组[(565.38±50.27) pmol/L、(313.75±20.61) ng/L、(7.36±1.45) nmol/L](P<0.05);试验组术后Sniffin's Sticks嗅棒法下嗅觉识别域、嗅觉察觉域、嗅觉辨别域评分分别为(8.33±1.76)分、(8.18±1.27)分、(8.26±1.52)分,均高于常规组[(7.52±1.36)分、(7.45±1.31)分、(7.39±1.46)分](P<0.05)。结论 与传统显微镜相比,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经鼻垂入路切除术治疗脑垂体瘤可有效缩短手术耗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对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升肿瘤切除率、减轻术后应激、避免嗅觉功能损伤均有积极意义。
- 赵梓淇廖莎
- 关键词:脑垂体瘤神经内镜嗅觉功能
- 一种经鼻内镜下硬脑膜缝合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鼻内镜下硬脑膜缝合装置,包括钛夹,两侧内壁分别设有相吻合的锯齿;夹持器,包括固定杆、滑动设在固定杆上端的活动杆、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杆两端的下钳头和固定手柄、通过第一转轴与固定杆前端转动连接的上钳头及与...
- 王睿智申远董全
- 多学科团队管理干预在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管理干预在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82例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团队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弹性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症状困扰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症状困扰程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管理能够提高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心理弹性,预防其手术并发症,减轻其症状困扰,改善其生活质量。
- 邵惠玲
- 关键词:心理弹性
-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眶内海绵状血管瘤(OCH)内镜下经鼻手术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8年9月至2024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鼻科接受经鼻内镜手术的47例OCH患者。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检查结果、手术方式及转归,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主要指标视力、视野、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47例OCH中肌锥外型12例、肌锥内型34例、视神经管内型1例。患者术前视力下降34例,视野缺损41例,眼球突出12例,复视4例,头痛/眼痛9例。35例肿瘤全切除,22例行筛骨垂直板眶壁重建;6例行眶减压及视神经减压术;1例行肿瘤部分切除、眶减压和视神经减压术;1例行眶减压及视神经减压术及瘤内注射博来霉素;2例行肿瘤部分切除及眶减压手术;2例单纯行眶减压术。术后平均随访(52.9±28.3)个月。术前34例视力下降患者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35±0.36,术后提高至0.56±0.38(P=0.001)。术前41例视野缺损患者中33例术后缺损范围明显减小,术前MD值为(-21.23±8.29)dB,术后改善至(-12.78±9.75)dB(P<0.001)。12例眼球突出的患者术后明显改善,眼球突出度由术前的(16.50±1.78)mm降至术后的(14.08±1.78)mm(P=0.002)。结论经鼻入路内镜手术治疗OC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筛骨垂直板进行术后眶壁重建是经鼻内镜手术的优势。
- 马晶影黄谦崔顺九姜利斌杨本涛黄振校孙炎董怿周兵
- 关键词:内镜手术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 经鼻内镜低位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新型RT人工泪管置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初步报告
- 2025年
- 目的:研究经鼻内镜低位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RT新型人工泪管置入手术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鼻泪管阻塞继发的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A组)43例(44眼)采用低位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新型RT人工泪管置入术。对照组(B组)39例(39眼)采用常规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后3~6个月取出人工泪管,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6个月。观察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评估其安全性。结果:A组治愈42眼(95.45%),好转2眼(4.54%);B组治愈38眼(97.43%),好转1眼(2.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12眼(30.77%)使用骨动力系统用于磨削骨质,A组未使用骨动力系统;A组手术时间为(31.88±1.64)min;B组手术时间为(48.54±4.4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人工泪管从内眦脱出2例,A组在人工泪管置入或取出时,均无管体被拉断裂的病例,无人工泪管从内眦侧脱出的病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人工泪管导致的泪点撕裂,术后随访平均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低位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RT新型人工泪管置入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有效、安全的方法。
- 周希彬陶海柳川白芳王朋王立华王菲
- 关键词:泪囊炎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
- 经鼻内镜手术颅底重建实践与探讨
- 目的随着内镜颅底手术的临床越来越多的应用,可靠的颅底重建技术为内镜颅底手术的效果提供了安全保障。虽然术中脑脊液流量较小的颅底缺损已通过各种无血管和/或非细胞技术成功处理,但高流量脑脊液漏合并较大颅底缺损通常需要以带蒂血管...
- 朱宏伟
- 关键词:内镜手术颅底重建脑脊液漏
- 一种经鼻内镜单端缝合装置
- 一种经鼻内镜单端缝合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采用单端缝合方式进行颅底硬膜缝合时,由于操作空间具有一定限制,对于线夹的启闭操作相对精细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本发明的线夹安装在套管上,套管内设置有平移块,...
- 刘利姜春南张帆张凌
- 一种经鼻内镜单端缝合装置
- 一种经鼻内镜单端缝合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采用单端缝合方式进行颅底硬膜缝合时,由于操作空间具有一定限制,对于线夹的启闭操作相对精细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本发明的线夹安装在套管上,套管内设置有平移块,...
- 刘利姜春南张帆张凌
相关作者
- 许庚

- 作品数:355被引量:5,659H指数:4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鼻窦炎 鼻息肉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鼻窦炎 经鼻内镜
- 史剑波

- 作品数:307被引量:2,999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鼻息肉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鼻窦炎 经鼻内镜 鼻窦炎
- 张革化

- 作品数:299被引量:1,783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经鼻内镜 鼻息肉 鼻窦炎 变应性鼻炎患者
- 杨钦泰

- 作品数:329被引量:1,617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经鼻内镜 鼻息肉 变应原 变应性鼻炎患者
- 刘贤

- 作品数:102被引量:918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经鼻内镜 内窥镜检查 鼻窦炎 外科手术 鼻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