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28篇“ 结核患者“的相关文章
PDCA护理模式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 分析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护理模式对肺结核患者诊疗依从性、咳痰排痰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干预组和PDCA组,每组42例。传统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PDCA组在传统干预组基础上加用PDCA护理模式,2组均观察30 d。比较2组诊疗依从性,干预第1天和第30天患者咳痰排痰情况(日排痰量和痰液黏稠度)及生活质量(QLICD-PT评分,包括治疗心理、歧视感、消极心理、治疗经济、疾病生理、社会支持、一般生理和健康教育8个维度)。结果 PDCA组诊疗依从性高于传统干预组(P <0.05)。干预第1天,2组患者日排痰量、痰液黏稠度和QLICD-PT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第30天,PDCA组患者日排痰量、痰液黏稠度和QLICD-PT各维度评分均优于传统干预组(P <0.001或P <0.01)。结论 采用PDCA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肺结核患者诊疗依从性、咳痰排痰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
孙艳芳崔晓华张艳萍马丽莎锁维蔓
关键词:肺结核
结核患者心理痛苦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025年
目的构建肺结核患者心理痛苦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病区收治的232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比例,将其分为建模组(n=162)和验证组(n=7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肺结核患者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进行可视化展示,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肺结核患者心理痛苦发生率为42.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结核病病程、合并糖尿病、应对方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结核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敏感度为0.843,特异度为0.801;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敏感度为0.874,特异度为0.791。两组Hosmer-Lemeshow检验均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肺结核患者心理痛苦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风险人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成小清袁丹蔡益兰
关键词:肺结核心理痛苦影响因素
结核患者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分析
2025年
分析与研究在加强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工作后,抗结核药在肺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44例肺结核患者,纳入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均在抗结核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总结治疗方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一线抗结核药为主要治疗方案,联合用药比例高;不良反应主要类型为肝功能受损和消化道反应;≥60岁、服药依从性差及复治患者比例高,部分存在吸烟情况。结论 抗结核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复杂,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十分重要,以保障患者安全、有效治疗。
黄艳
关键词:肺结核抗结核药物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2025年
通过研究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比较不同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3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实验组采取一种精细化诊治方式,对照组则采取常规诊治方式。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在心理状态、生活功能、社交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疗效满意度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实验组病灶缩小和闭合率分别达到100.00%和46.84%,均较对照组稍高(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5%,较对照组的26.84%显著降低(P<0.05)。结论 新型治疗方案对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功能和社交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奥斯曼·阿卜力米提图妮萨海妮姆·艾斯卡尔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肺结核不良反应发生率
重症肺结核患者SAA/CRP、IL-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25年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7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轻症组,比较不同程度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血清IL-6水平及SAA/CRP。分析重症肺结核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IL-6、SAA/CRP与肺结核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SAA/CRP对重症肺结核的预测价值。结果轻症组、重症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血清IL-6、SAA、CRP水平及SAA/CRP高于轻症组(P<0.05)。PWR、PLR、IL-6、SAA/CRP均是重症肺结核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IL-6、SAA/CRP与肺结核程度均呈正相关(r=0.560、0.483,P<0.05),血清IL-6水平与SAA/CRP水平呈正相关(r=0.657,P<0.05)。血清IL-6、SAA/CRP联合预测重症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927(95%CI:0.872~0.963)。结论PWR、PLR、IL-6、SAA/CRP均是重症肺结核的影响因素,血清IL-6、SAA/CRP与肺结核病情程度相关,血清IL-6、SAA/CRP联合对肺结核进展至重症的预测价值较高。
张琳余彦廷陈静范稚坚
关键词:肺结核白细胞介素-6淀粉样蛋白A重症
营养支持对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对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的120例肺结核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60)和营养组(n=60)。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营养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及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BMI、PA及Hb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营养组的PA、Hb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LYM均高于治疗前,NLR、PLR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营养组的LYM高于常规组,NLR、PLR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组的痰菌改善率为73.33%,高于常规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支持可改善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卢春丽袁园黄亚玲汪敏
关键词:营养支持肺结核营养状况
自拟中药方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对耐多药肺结核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9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治疗,均进行6个月耐多药肺结核强化治疗。评价两组病灶吸收和痰菌转阴情况,检测CD3^(+)、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47.83%和76.09%)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09%和5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强化治疗后CD3^(+)、CD4^(+)升高,CD8^(+)、IL-6和TNF-α降低,并且观察组上述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辅助治疗能够有效调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态,促进病灶吸收和痰菌转阴,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可得到保证。
张志杰侯明杰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中药T淋巴细胞亚群安全性
结核病防治“新疆模式”对肺结核患者延迟情况的影响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新疆模式”实施前后新疆肺结核患者延迟情况,探究“新疆模式”对患者延迟的影响,为完善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按照现住址导出2011—2022年登记管理的新疆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新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就诊延迟、诊断延迟、治疗延迟和总延迟,使用Cochran-Armitage test比较不同年份各类延迟的趋势变化,用卡方检验比较“新疆模式”前后各类延迟率的变化。结果“新疆模式”实施前(2011—2017年)患者就诊延迟率、治疗延迟率、总延迟率呈下降趋势(Z=-44.513、-54.849、-46.698,P<0.05),诊断延迟率呈上升趋势(Z=11.431,P<0.05);实施后(2018—2022年)患者就诊延迟率、诊断延迟率、治疗延迟率、总延迟率均呈下降趋势(Z=-62.192、-27.213、-34.885、-71.244,P<0.05),就诊延迟率、治疗延迟率、总延迟率比实施前下降(χ^(2)=5725.095、636.603、5542.940,P<0.05),诊断延迟率略有升高(χ^(2)=24.175,P<0.05)。患者总延迟天数由实施前38(22,65)d下降至实施后的31(15,61)d(P<0.05),其中就诊延迟天数由31(15,55)d下降至25(8,43)d(P<0.05),诊断延迟天数由2(0,9)d下降至1(0,8)d(P<0.01)。结论“新疆模式”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新疆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诊断延迟和治疗延迟,是控制肺结核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
王明哲杨璐鹭王新旗王森路毕洪波
关键词:肺结核结核病控制
个性化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2025年
研究个性化照护模式对肺结核病例对于疾病认知的提升作用。手段 抽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接纳的98名肺结核病例作为试验样本,依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划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含49例。对照组接受标准护理程序,而观察组则在标准程序之上增加个性化护理措施。两组病例在护理前后的肺结核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状况、生活品质及治疗配合度进行比较。成果 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在肺结核知识掌握率、生活品质评分、治疗配合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在SAS和SDS心理评估中的得分低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肺结核病例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善其心理状况,增强生活品质和治疗配合度,应予以临床推广。
李宏星
关键词:肺结核个性化护理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
2017—2022年西安市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17—2022年西安市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减少患者就诊延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安市2017—2022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进行描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17—2022年西安市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天数中位数为24(P_(25)~P_(75):10~56)d,就诊延迟率为45.10%(12822/28429),就诊延迟率在疫情前3年(2017—2019年)逐年下降,疫情后3年(2020—2022年)先上升后下降,不同性别及年龄组的就诊趋势总体基本相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民族为其他(OR=0.62),诊断结果为无病原学结果(OR=0.70)与就诊延迟呈负相关(P均<0.05);疫情后(OR=1.14)就诊延迟风险高于疫情前;女性(OR=1.07)就诊延迟风险高于男性;45岁及以上年龄组就诊延迟风险升高;患者职业中其他职业的患者与幼托儿童和学生相比,就诊延迟风险升高;患者来源为直接就诊(OR=3.11)、转诊(OR=5.34)、追踪(OR=8.22)与就诊延迟呈正相关。结论2017—2022年西安市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较为普遍,女性、中老年、被动发现的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就诊延迟的发生。
杨春龙王艳飞陈明亭
关键词:肺结核就诊延迟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谭守勇
作品数:407被引量:2,345H指数:24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结核 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王黎霞
作品数:192被引量:4,186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结核 结核病 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 结核病防治
张慧
作品数:303被引量:4,591H指数:27
供职机构:长沙医学院
研究主题:结核 结核病 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 结核病防治
李亮
作品数:240被引量:1,963H指数:2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结核 结核病 耐多药结核病 结核病防治 耐药结核病
高孟秋
作品数:253被引量:1,335H指数:1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肺结核患者 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