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篇“ 结瘤因子“的相关文章
- 改造禾谷类作物识别结瘤因子并增加根瘤菌定殖数目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改造禾谷类作物识别结瘤因子(Nod factors)并增加根瘤菌定殖数目的方法。本发明人首次鉴定获得一个新的水稻Myc factors受体,即MYR1基因;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改造禾谷类作物使之识别结瘤...
- 王二涛何江曼张晓伟戴慧玲刘欢董文涛
- 刺槐对根瘤菌结瘤因子的响应及血红素降解因子HmuS在共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氮素匮乏生境中,豆科植物可与一类统称为根瘤菌的土壤细菌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促成特化植物器官—根瘤或茎瘤的形成。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关系的建立精细而复杂,是双方多层次多信号交流与调控的结果。近几十年,共生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模...
- 霍海波
- 关键词:刺槐结瘤因子
-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大豆结瘤因子受体NFR1α的互作蛋白被引量:6
- 2020年
-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作物和粮豆间作作物,挖掘大豆的生物固氮潜力,对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大豆结瘤因子受体蛋白GmNFR1?(Nod Factor Receptor)对结瘤至关重要,但其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大豆mRNA为模板,利用RT-PCR方法扩增到GmNFR1α蛋白的激酶结构域(GmNFR1α-pk),构建了pGBKT7-GmNFR1α-pk诱饵表达载体,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大豆根瘤AD-cDNA文库,从文库中分离到与GmNFR1α-pk相互作用的71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筛选到12种与GmNFR1α-pk互作的蛋白,包括钙离子结合手性蛋白、豆血红蛋白、结瘤素Nod44等蛋白。以大豆豆血红蛋白GmLbc2为例,回转酵母以及烟草体内BiFC验证其与诱饵蛋白的相互作用,对其进行同源蛋白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并利用百脉根毛根转化技术鉴定GmLbc2在结瘤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GmNFR1α介导的结瘤信号传递途径,为大豆与根瘤菌共生互作机制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
- 柯丹霞彭昆鹏
- 关键词:大豆共生固氮酵母双杂交豆血红蛋白
- 百脉根中Lj5NG4与结瘤因子受体LjNFR1互作调控根瘤菌侵染
- 2020年
- 以百脉根结瘤因子受体激酶LjNFR1为诱饵,通过建立百脉根根瘤共生不同时期的酵母膜双杂文库筛选获得了一个与之互作的生长素相关转运蛋白Lj5NG4。通过酵母双杂交和烟草Split-Luc等试验进一步证实了Lj5NG4与LjNFR1的蛋白互作。利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及超表达技术创建相关转基因材料,研究发现Lj5NG4可能在根瘤菌侵染前期起负调控作用,但对结瘤过程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启动子表达也证实了Lj5NG4在侵染前期根毛中强烈表达,成熟根瘤内部不表达。外源施加生长素试验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会减弱Lj5NG4突变体的早期侵染表型,这表明生长素在共生结瘤发育中通过Lj5NG4发挥功能。
- 宋嘉宾端木德强
- 关键词:百脉根生长素
- 改造禾谷类作物识别结瘤因子并增加根瘤菌定殖数目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改造禾谷类作物识别结瘤因子(Nod factors)并增加根瘤菌定殖数目的方法。本发明人首次鉴定获得一个新的水稻Myc factors受体,即MYR1基因;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改造禾谷类作物使之识别结瘤...
- 王二涛何江曼张晓伟戴慧玲刘欢董文涛
- 文献传递
- 紫穗槐丛枝菌根(AM)根系分泌物诱导根瘤菌结瘤因子及作用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为了进一步揭示丛枝菌根(AM)真菌促进紫穗槐结瘤数量及提高固氮能力的机制,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结合结瘤因子生物检测法,研究了菌根化紫穗槐苗木根系分泌物对根瘤菌结瘤因子的诱导效果,以及结瘤因子紫穗槐苗木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菌根分泌物能够显著诱导根瘤菌产生结瘤因子,HPLC检测图谱33min出现的色谱峰物质能够诱导紫穗槐的根毛产生变形;结瘤因子回接盆栽紫穗槐实生苗结果表明,在灭菌基质上播种的紫穗槐苗木能够产生根瘤原基并结瘤,且双接种结瘤因子和AM真菌处理的紫穗槐苗木产生根瘤原基的数量显著高于单独接结瘤因子处理的苗木;结瘤因子提高了紫穗槐的菌根侵染率,结瘤因子的量越大,AM真菌对紫穗槐的侵染效果越显著;结瘤因子与AM真菌混合接种能显著提高紫穗槐苗木的生物量。
- 庄倩赵晓娟宋福强
- 关键词:AM真菌紫穗槐菌根侵染率结瘤因子
- 豆科植物结瘤因子受体及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共生固氮中的功能研究
-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建立的共生固氮作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在农业、环境、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目前,众多研究者从根瘤菌、宿主植物及外界环境等方面入手,不断更新和完善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作为共生信号途径...
- 陈梦肖
- 关键词:豆科植物结瘤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
- 文献传递
- 结瘤因子水解酶、其编码基因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瘤因子水解酶、其编码基因及应用。所述结瘤因子水解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重组表达得到的重组结瘤因子水解酶MtChit5能够高效地将结瘤因子水解为脂质几丁质二糖No...
- 史德海林奥斯丁巴特瑟谢致平刘伟田野
- 文献传递
- 结瘤因子水解酶、其编码基因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瘤因子水解酶、其编码基因及应用。所述结瘤因子水解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重组表达得到的重组结瘤因子水解酶MtChit5能够高效地将结瘤因子水解为脂质几丁质二糖NodS...
- 史德海林奥斯丁巴特瑟谢致平刘伟田野
- 文献传递
- 结瘤因子和苏芸金菌素对干旱胁迫下燕麦产量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结瘤因子(LCO)和苏芸金菌素(TH17)在逆境环境下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该试验在盆栽条件下,以‘坝莜3号’燕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干旱胁迫并叶面喷施浓度为0.01μmol/L的LCO和TH17,比较燕麦产量、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和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与喷施清水对照(CK)相比,正常水分条件下喷施LCO和TH17能促进燕麦生长,提高产量;在干旱胁迫下(SS)喷施LCO和TH17能减轻燕麦株高、穗长、穗粒数、生物产量、单株粒重以及干物质积累速率的降低幅度,且在苗期喷施LCO和TH17燕麦单穗粒重增加幅度最高,分别较干旱胁迫对照(SSCK)提高61.25%和65.00%。(2)干旱胁迫下,LCO和TH17使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多的时期是拔节期,分别较SSCK增加27.19%和41.00%;可溶性总糖在抽穗期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较SSCK高61.43%和112.54%;可溶性蛋白在苗期提高幅度最大,且分别较SSCK提高9.58%和13.80%。(3)干旱胁迫下,LCO和TH17使SOD和POD活性增加幅度最大的时期均是抽穗期,CAT活性则是在拔节期增加幅度最大。(4)干旱胁迫下,在苗期LCO和TH17使燕麦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降低幅度最大,分别较SSCK降低17.61%、36.67%和43.43%、30.28%。研究表明,在苗期喷施LCO和TH17使燕麦产量提高幅度最高;干旱条件下,不同时期喷施LCO和TH17能提高燕麦自身渗透调节能力、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干旱条件。
- 胡廷会李立军李杨刘晓芳张婷婷刘景辉DONALDL SMITH
- 关键词:结瘤因子干旱胁迫渗透调节物质
相关作者
- 张忠明

- 作品数:89被引量:16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百脉根 根瘤菌 紫云英根瘤菌 根瘤 豆科植物
- 柯丹霞

- 作品数:30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共生结瘤 百脉根 大豆 豆科植物 基因
- 俞冠翘

- 作品数:32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苜蓿中华根瘤菌 苜蓿根瘤菌 NIFA 根瘤菌 NIFA基因
- 缪礼鸿

- 作品数:144被引量:588H指数:13
-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
- 研究主题:酵母菌 菌剂 白酒 白酒风味 酿酒
- 谢致平

- 作品数:23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根瘤菌 传感器 结瘤 土壤水分 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