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82篇“ 结肠手术“的相关文章
【评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用于结肠手术中肠道功能恢复: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2025年
重要性尽管微创手术术后恢复速度快,但结肠切除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延迟是及时出院的常见障碍。目的评价围手术期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对选择性微创结肠切除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设置和参与者ALLEGRO试验是一项在27家英国医院进行的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共有590例因良性或恶性疾病而计划进行选择性微创结肠切除术的成年人被1∶1随机分配至2%静脉利多卡因注射组(观察组)或生理盐水安慰剂注射组(对照组)。招募时间为2018年8月13日至2023年4月11日,2020年3月20日至2020年7月6日暂停招募,随访终止时间为2023年8月10日。干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接受2%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剂量为1.5 mg/kg,然后以1.5 mg/(kg·h)的速度给药6 h或12 h。对照组患者接受0.9%生理盐水给药6 h或12 h。主要结局和指标主要结局为术后72 h肠道功能恢复的患者比例,由GI-3耐受(连续三餐摄入食物和液体未出现明显恶心或呕吐)和排气或排便的复合终点定义。有11个次要结局,包括GI-3恢复时间、GI-2恢复(经口进食和排便耐受性)时间、术后肠梗阻、术后恶心和呕吐评分、镇痛总效益评分、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情况、恢复质量-15评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分、加强恢复方案依从性、达到医学定义的出院时间以及患者自我评估的出院时间。结果本试验初期纳入590例患者(观察组295例,对照组295例),在33例患者被随机化排除后,最终共纳入557名患者,其中观察组279例,对照组278例;女性患者249例(44.7%);平均年龄(66±10.9)岁;532例患者(96%)接受随机化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0例(57.3%)和164例患者(59.0%)在72 h内实现了GI-3复合结局定义的肠道功能恢复(调整后的绝对差异为-1.9%,95%CI:-8.0%~4.2%);相对风险为0.97(95%CI:0.88~1.07)。在11个次要终点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和相关性在接受选
霍志魁李建男
关键词:利多卡因肠道功能
机器人右半结肠手术现状和展望
2024年
机器人右半结肠手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相比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机器人的手术操作更加精准灵活,在进行复杂手术和腹腔内吻合时具有更大的优势。近年来,国内外多款机器人手术系统相继推出并开始应用于外科手术,为手术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新可能。本文就机器人右半结肠手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分别进行阐述。
李太原何鹏辉
关键词:结肠肿瘤右半结肠切除术机器人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患儿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HAEC者归入术后HAEC组,未发生HAEC者归入无术后HAEC组;从患儿性别、行根治手术年龄、合并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术前HAEC史、术前造瘘史、病理分型、合并低白蛋白血症等方面分析影响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HAEC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13例HSCR患儿,术后1年内发生HAEC 47例(术后HAEC组),未发生HAEC 266例(无术后HAEC组)。术后HAEC组与无术后HAEC组患儿性别、行根治手术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8/47比94/266)、术前HAEC史(21/47比60/266)、术前造瘘史(11/47比27/266)、长段型及全结肠型HSCR(16/47比45/266)、合并低白蛋白血症(38/47比176/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OR=2.522,95%CI:1.301~4.887)、术前合并HAEC(OR=2.812,95%CI:1.415~5.589)是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发生HAEC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术前合并HAEC是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HAEC的危险因素;重视术后HAEC发生的高危因素,可以有效减少HSCR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黄圆媛任红霞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外科手术儿童
经典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时机与术前肠道管理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SCR)是小儿常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之一,以消化道远端肠管缺乏神经节细胞为病理特点,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病变肠管。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的进步,80%~90%的患儿新生儿期即可明确诊断。但诊断后何时进行根治手术尚存在争议,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新生儿期后的延迟手术方案。明确诊断至接受根治手术期间,需要正确、规范的肠道管理,以缓解远端肠道梗阻,维持患儿排便,预防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 disease-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同时确保患儿正常营养需求,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本文就HSCR根治手术时机以及术前肠道管理的必要性、肠道管理方式及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路航唐杰唐维兵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医护灌肠疗法
结肠手术术后护理用的清创设备
本发明涉及清创负压引流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结肠手术术后护理用的清创设备,包括前端引流管、医用海绵,医用海绵套接在前端引流管上,前端引流管的外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变距适应创面尺寸的变距密封组件,前端引流管远离变距密封组件的一端...
王婷刘丽华杨姝 陈莉冬 刘娇洁 贾丽敏王玥张静 黄文
专科护士主导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专科护士主导的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6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3)与对照组(n=3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专科护士主导的ERAS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低于对照组的27.27%(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97%,高于对照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士主导的ERAS护理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中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改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刘娟王小英尹仙玉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手术
舒适与精细双轨护理路径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舒适与精细双轨护理路径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HD)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收治的80例HD手术患儿,根据舒适与精细双轨护理路径实施时间分组,实施前40例患儿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施后40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与精细双轨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家属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与精细双轨护理路径干预可促进HD患儿术后恢复,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满意度。
周明雅梁文霞彭兰春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胃肠功能家属焦虑
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先天巨结肠手术患儿疼痛评分及疾病知识掌握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联合改良截石位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9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围术期观察组实施CNP,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呼吸频率、心率、进食时间、排气时间、灌肠时间、灌肠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肛门功能评分、治愈率、护理满意度与知识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NP联合改良截石位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能有效改善患儿肠道功能,促进躯体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林玉珍温苑明张美雪冯淑谊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改良截石位先天性巨结肠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对手术质量的影响:以结肠手术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以《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4-8部分:医疗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对于结肠手术的影响为例,评估《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应用对于外科手术服务质量的影响及其实施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分别提取2018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标准实施前)与2019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标准实施后)结肠手术患者数据,分析与比较患者年龄、共病等基础特征,并采用间断性时间序列分析(ITSA),评估标准实施对于不良事件、住院时长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4442例结肠手术患者,其中标准实施前的患者为2936例,实施后的患者为150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标准实施前相比,标准实施后的结肠手术患者共病指数较高(2.25±4.95 vs 3.95±6.14,P<0.0001),恶性肿瘤患病率较高(14.03%vs 26.10%,P<0.0001),平均住院日增加(10.95±8.52 vs 13.29±9.50,P<0.0001),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未提高(1.12%vs 0.86%,P=0.4164)。ITSA显示,标准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住院时长均无显著增加。结论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标准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应对患者病情的加重对于临床结局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
张天一刘建超郑超刘微刘月辉
关键词:质量安全管理
基于循证的围手术期管理在机器人巨结肠手术患儿中的应用实践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围手术期管理在机器人巨结肠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住院治疗的175例行机器人巨结肠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意愿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17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的围术期管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循证构建的围手术期管理路径在机器人巨结肠手术患儿中的应用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既缩短了住院时间,也提高了满意度,是一种可行、高效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法。
史雯嘉熊紫薇黄燕方觅晶孔珊珊汤绍涛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症机器人辅助手术围手术期循证实践

相关作者

费阳
作品数:46被引量:21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切口疝 腹壁缺损 补片修补 补片
李霖
作品数:95被引量:330H指数:10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结直肠癌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镜
郁宝铭
作品数:322被引量:3,561H指数:3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直肠癌 大肠癌 直肠肿瘤 低位直肠癌 外科手术
朱光辉
作品数:113被引量:24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细胞 误诊 结肠癌
郑民华
作品数:717被引量:8,589H指数:4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检查 微创外科 直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