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1篇“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文章
绝经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2025年
探究绝经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方法 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收治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均采用宫腔镜手术,观察疾病良、恶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超声征象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关性。结果 Logistic非线性单因素分析,绝经年龄、孕次、慢性基础病、息肉内部回声、肌壁关系与疾病良恶性无相关性,月经不规律、BMI指数、绝经出血、息肉大小存在差异(P<0.05);Logistic非线性多因素证实,月经不规律、绝经出血、BMI指数≥25kg/m2、息肉≥15mm是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恶性检出率高,常见于月经不规律、肥胖人群,绝经出血、息肉直径>15mm是息肉癌变高风险因素,良、恶性病理诊断与早期临床特征、术前超声征象具有相关性。
柴东明
关键词: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病理超声
宫腔镜7Fr冷刀在绝经子宫内膜息肉中的治疗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宫腔镜7Fr冷刀在绝经子宫内膜息肉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被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绝经女性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37例接受电刀治疗,实验组患者37例接受7Fr冷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治疗前和治疗1月和3月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分的差异,术的疗效差异和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VEGF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术1月和术3月的VEGF比较,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治疗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7Fr冷刀在治疗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时,能够减少手术相关的损伤,对患者的VEGF影响更小,临床疗效更佳。
何叶陈枫
关键词:宫腔镜冷刀子宫内膜息肉电刀疗效
体重指数、腰臀比及胰岛素抵抗与绝经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究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抵抗(IR)与绝经子宫内膜息肉(E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资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怀疑为绝经E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EP组(n=90)和非EP组(n=90)。比较两组的BMI、WHR、IR发生情况、性激素水平,分析BMI、WHR及IR与绝经EP发病的关系。结果EP组的BMI、腰围、臀围、WHR均高于对照组(P<0.05);EP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及IR发生率均高于非EP组(P<0.05);两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患者BMI、WHR与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BMI、WHR、HOMA-IR是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MI、WHR、HOMA-IR与绝经EP发生均具有相关性,临床需重视肥胖、胰岛素水平过高患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张娟周生碧彭丽霞郑云迎
关键词:体重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绝经子宫内膜息肉
探讨CD38、CD138、ER、PR在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樊飞宇
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影像学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分析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超声影像学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北京交通大学医院收治的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 200例,根据病理诊断将息肉良性病变患者纳为良性组(1 141例),将息肉癌前病变及恶变患者纳为恶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超声影像特征,并分析影响绝经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病变及恶变的因素。结果 1 200例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 141例(95.08%),恶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9例(4.92%)。体重指数、绝经前月经规律性、绝经出血以及绝经出血次数、内膜体积、息肉直径在两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重、绝经前月经不规律、绝经出血、绝经出血次数≥2、内膜体积以及息肉直径均是绝经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多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率低,且患者超重、绝经前月经不规律、绝经出血≥2次、内膜体积偏大以及息肉直径明显增加均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危险因素。
邱文风卢云涛聂颖夏蓉晖秦冬颖李素英程珏
关键词: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病理超声影像
绝经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手术切除转归的回顾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绝经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手术切除的复发情况及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绝经子宫内膜息肉绝经子宫内膜增厚”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4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超声检查情况、宫腔镜术中情况、术病理诊断、既往病史、肿瘤标记物、性激素水平、术随访情况等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宫腔镜手术息肉复发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45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13±6.78)岁(51~85岁),平均绝经年龄(50.91±3.43)岁(40~54岁)。455例患者的术病理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息肉431例(94.73%)[含腺肌瘤样息肉15例(3.30%)],子宫内膜病变24例(5.27%)[其中恶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15例(3.30%)]。绝经良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访3年,27例患者复发,整体复发率为6.26%,其中子宫内膜息肉伴有/不伴有萎缩性内膜复发率最低(5.47%),腺肌瘤样息肉复发率较高(13.33%),子宫内膜息肉伴有增殖期内膜复发率最高(21.43%),且3类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高峰期在术1~2年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前有子宫内膜息肉病史和子宫内膜息肉及其内膜的病理类型是术复发的高危因素。27例复发患者中有4例再次行息肉切除术,术病理结果仍为良性。结论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手术切除,整体复发率较低,且复发时仍以良性为主。腺肌瘤样息肉和伴有增殖期内膜的患者更容易复发,需要加强随访。
桂婷黄睿邓姗
关键词: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
芳香化酶抑制剂预防绝经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AI)在预防绝经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临床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绝经患者58例,均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28),研究组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照组术仅观察随访。随访观察患者术生化指标、体重指数(BMI)、子宫内膜厚度、外周血中雌激素水平、息肉复发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生化指标和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外周血中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无术复发,对照组2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I在预防绝经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期待进一步探索临床应用推广。
金欣李桂林
关键词:芳香化酶抑制剂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宫腔镜7Fr冷刀在绝经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7Fr冷刀在绝经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将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5例绝经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分为息肉组(165例)和非息肉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影像学特点。再根据治疗方式将165例息肉组患者分为诊刮组、冷刀组和电刀组,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上耗费的时间、住院总费用和手术效果。结果:(1)子宫内膜息肉绝经内膜增生患者中占比为89.19%,内膜恶变患者占比为1.08%。(2)将息肉组和非息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患者绝经年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P<0.05),其他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宫腔镜诊断绝经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92.70%,特异度70.00%)明显优于超声诊断(敏感度63.60%,特异度45.00%)。(4)宫腔镜7Fr冷刀组患者用对于绝经子宫内膜息肉的完全切除率达到100%,术中及术并发症为0,治疗总费用适中。结论:宫腔镜7Fr冷刀对于绝经子宫内膜息肉可以完成诊疗同步,且对扩张子宫颈的要求相对较低,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医疗总费用也相对适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雷燕杜欣邢琦高悦
关键词:宫腔镜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
绝经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征、超声特点与病理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影像特点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47例,分析临床特征、超声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47例子宫内膜息肉中,良性组119例,恶性组28例.恶性组和良性组年龄、绝经年龄、初潮年龄、孕次、产次、雌二醇水平、恶性肿瘤个人史/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绝经出血次数≥2、糖尿病、高血压、肥胖(BMI≥28)、息肉≥1 cm和息肉伴血流信号、内膜厚度及息肉直径占比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纳入绝经出血次数≥2次、息肉B超回声、息肉伴血流信号这3项指标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此模型的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971.结论绝经出血次数≥2次、超声提示伴血流信号的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独立风险因素,临床中需要对此类患者保持高度警惕.
徐阳峰黄青周乔芳
关键词: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超声特点病理诊断
绝经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3
2021年
目的探讨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87例绝经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分为良性组(368例)、癌前病变及恶变组(1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影像特点,并分析绝经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不同良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影像特点。结果(1)癌前病变及恶变组有19例(4.9%,19/387),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恶变4例(1.0%,4/387);良性组有368例(95.1%,368/387),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息肉229例(59.2%,229/387)、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91例(23.5%,91/387)、腺肌瘤样息肉48例(12.4%,48/38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OR=3.080,95%CI为1.147~8.273,P=0.026)和绝经前月经不规律(OR=7.574,95%CI为2.510~22.852,P<0.01)是绝经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3)良性组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绝经出血患者所占比例(68.1%,62/91)和出血次数≥2次者所占比例(31.9%,29/91)均高于另外两类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超声检查条状血流信号所占比例(27.5%,25/91)及点状血流信号所占比例(15.4%,14/91)均高于另外两类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绝经子宫内膜息肉多数为良性病变,恶变率低。肥胖、绝经前月经不规律是绝经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增生性子宫内膜息肉多表现为绝经出血且超声检查多见条状或点状血流信号。
王翔颜琪田文艳张慧英
关键词: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绝经后出血出血次数恶变率血流信号癌前病变

相关作者

豆艳艳
作品数:17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垂体后叶素 腹腔镜 大子宫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 肌瘤剔除术
范治军
作品数:10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鼻咽癌 细胞周期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 绝经后 内膜息肉
张珺
作品数:48被引量:598H指数:1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META分析 条目 类风湿关节炎 随机对照试验 职业倦怠
张博
作品数:19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绝经期 宫腔粘连 宫腹腔镜联合 子宫
叶红
作品数:62被引量:374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研究主题:宫腔镜 宫腔粘连 宫腔镜检查 文献复习 自然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