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02篇“ 综合影像“的相关文章
一种综合影像学指标、呼出气VOCs数据的肺小结节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
一种综合影像学指标、呼出气VOCs数据的肺小结节恶性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属于肺癌前病变和肺癌早期预测领域。为提高肺癌前病变和肺癌早期预测的准确度,本发明采集在肺部CT检出的肺小结节病人CT图像,然后对肺小结节病人CT...
车春利王伟陈一平彭懿德
一种LED车灯综合影像检测装置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LED车灯综合影像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LED固定座;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和风机,所述第一安装架安装于LED固定座上,所述风机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大雾模拟机构...
陆卫黄陆文辉伍珍林
综合影像白平衡的稀疏光流跟踪河流测速方法
2023年
为了提高天然河流测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测量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影像白平衡的稀疏光流跟踪河流测速方法。实验证明:本方法未经图像预处理时的测量精度与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large-scal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LSPIV)相当,然而,本方法无需人工辅助示踪,测量成本低,测量时间减少了约50%,显著提高了测量效率,且对水面复杂的成像条件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在天然示踪场景下的应用能力更优。在预处理阶段引入基于影像自动白平衡(auto white balance,AWB)的全反射算法。在高速流场下,测量精度有了显著提升。本方法测量精度合理,人工输入参量少,计算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在高速流场下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刘雅楠李好胜邓刚胡娜
关键词:自动白平衡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综合影像评估进展
2023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破裂和侵蚀是大多数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及时发现和诊断易损斑块,对临床尽早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冠状动脉成像方式能够发现更为准确的易损斑块特征,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将对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影像学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胡馨刘四斌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易损斑块诊断显像
综合影像学在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的新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肝细胞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大多数患者为中晚期肝癌,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目前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主要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免疫靶向药物等保守治疗。目前对治疗疗效的评估主要采用MR动态增强扫描。随着CT、多普勒彩超等一些检查方式中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中表现出特有的优势。本综述主要对各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及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张涵张涵
关键词:肝癌疗效评估影像学检查
HRCT与MRI综合影像诊断在中耳乳突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与MRI综合影像诊断在中耳乳突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中耳乳突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HRCT、MRI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各检查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检出率进行比较,对中耳乳突炎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结果:三种检查方式的直接征象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征象阳性检出率比较,HRCT+MRI检查>HRCT检查>MRI检查,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联合MRI检查具有较高的间接征象阳性检出率,可在术前明确显示中耳乳突炎周围侵犯情况,应用在该病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高。
粟秦孙睿李志林申旭旗
关键词:中耳乳突炎HRCTMRI
慢性乳腺炎的综合影像学表现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慢性乳腺炎的X线、超声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在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慢性乳腺炎患者。55例术前行X线检查(52例行单纯FFDM检查,3例行FFDM联合DBT检查);53例术前行超声检查;13例术前行MRI检查。分析60例患者的X线、超声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1)临床及病理:60例患者,共61个病灶,其中左乳32个,右乳29个。慢性化脓性炎及肉芽肿性炎53例,肉芽肿性小叶炎5例,导管扩张症3例。(2)影像学表现:55例X线检查共发现56个病灶,其中非对称36例(36/56,64.3%);肿物9例(9/56,16.1%);结构扭曲9例(9/56,16.1%);单纯乳晕增厚2例(2/56,3.6%)。超声表现为低回声35例(35/53,66%);不均质回声11例(11/53,20.7%);肿块4例(4/53,7.5%);结构紊乱1例(1/53,1.9%);导管扩张1例(1/53,1.9%);阴性1例(1/53,1.9%)。MRI表现为肿块影7例(7/13,53.8%);非肿块影6例(6/13,46.2%)。MRI增强后有环形强化12例,液性区平均ADC值为0.87×10^(-3)mm^(2)/s。结论对于40岁以下育龄女性的乳房肿块患者,X线表现为非对称影或肿块,超声表现为不规则形的低回声,MRI上病灶边界不清、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并伴有内壁光整的小环形强化、液性区ADC值较低时,可以有效提示慢性乳腺炎的诊断。
程兰兰胡汉金吕王婧汪飞刘成成
关键词:慢性乳腺炎X线超声MRI成像
一种基于综合影像的病理分析系统
本发明涉及病理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综合影像的病理分析系统,所述病理分析系统由信息上传模块和信息下载模块组成;通过所述信息上传模块对患者的身体各个部位进行影像扫描并分别制作成影像单片进行分类存储到数据库中,通过所...
肖欣邵永肖子朋胡楠
文献传递
颈椎病综合影像诊断与进展
2021年
目的:探究和分析综合影像技术对于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及几种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市□□医院收治的129名颈椎病患者综合影像诊断结果进行研究。并通过查阅颈椎病病情症状等,及其与影像学检查相关性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查阅近3年影像学检查相关性的文献,比较X线平面、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效应(TCD)几种检查手段的优点与缺点。结果:X线为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使用率为37.21%,但只能够作为检测颈椎出现异常大致位置的一种检查办法;使用CT扫描血管造影进行检测率为24.03%,尤其螺旋CT成像可以更加快捷更方便的显示椎动脉病变情况;核磁共振的使用率为8.53%,但容易受钙化及一些金属物的影响而导致诊断差错;TCD检查,使用率为30.23%,为最便捷、经济、高效准确的检查手段。结论:在颈椎病影像诊断过程中,X线为最常用的诊断方法,螺旋CT成像结果并不是真实的,而是计算机重建图像。核磁共振因为无创伤,可以代替颈动脉造影。TCD检查联合三维彩色超声技术,为疾病诊断跟深层次的诊断。上述几种方法都各有优点,因此在实际临床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判断,综合性的进行考虑,检查手段相互配合,共同辅助对病症进行最准确分析,给出最适合的诊断治疗。
秦浩民
关键词:颈椎病综合影像
IgG4相关性疾病的综合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的CT、MRI及18F-FDG PET/CT综合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4年11月-2020年7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诊治的33例确诊为IgG4-RD患者的综合影像学资料,其中33例均行CT或MRI其中一项检查及18F-FDG PET/CT检查,其中CT增强检查30例,MRI增强检查12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11例,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17例。结果33例中除2例表现为胰腺单独受累外,其余均表现为多器官组织受累,胰腺弥漫性肿大18例,局限性肿大7例,胆管受累18例,胆囊受累7例,肾脏受累9例,两肺组织受累5例,全身多发淋巴结受累20例,唾液腺泪腺受累3例,主动脉受累12例,腹膜后纤维化累及输尿管伴重度肾积水、梗阻性肾衰4例,前列腺受累12例,垂体受累2例。33例PET/CT显像所有受累器官均呈不同程度高代谢,其中前列腺受累12例在PET/CT显像表现为典型的高代谢"八字征"。结论IgG4-RD累及全身多组织脏器,掌握IgG4-RD的综合影像学表现特征可显著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
夏海红王祖飞高杨叶勇军徐晓飞刘建平舒恩芬
关键词:IGG4相关性疾病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相关作者

戚跃勇
作品数:314被引量:982H指数:1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影像诊断
邹利光
作品数:448被引量:1,435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
梅文铭
作品数:19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何权瀛
作品数:933被引量:9,055H指数:3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 支气管哮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周宇
作品数:70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地震伤 成像检测 CD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