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24 篇“ 缺血坏死 “的相关文章
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预防与治疗新策略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及其效果。方法选择60例诊断为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观察组患者采用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而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 李晓岳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 手术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 CT、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效果比较 2024年 根据技术优势与适用情景协助临床选择最符合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方案。方法 依据电子病例系统或健康记录系统中记录的股骨头缺血 坏死 患者的病例报告录入受试者,先后经CT诊断与MRI诊断检查,评价以手术结果为对照相的两种诊断路径的诊断效果是否能够达到理想预期。结果 全部受试者的股骨头缺血 坏死 关节构成比为76.25%(61/80),同时得出MRI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检出能力、正确检出阳性与阴性的能力更强(P<0.05)。结论 在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诊断中MRI检查表现出较出色的成像效果,利于明确骨髓水肿与低信号区域,优越性显著。 邢威 邢舒曼 孙会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 医学影像技术 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CT、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77例疑似股骨头缺血 坏死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MRI的检查,以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的综合评估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于分期的诊断差异。结果 77例疑似患者最终有58例患者诊断为股骨头缺血 坏死 ,另有19例其他骨关节疾病患者。CT在股骨头缺血 坏死 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1.03%,特异度为84.21%,符合率为81.82%。MRI在股骨头缺血 坏死 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4.83%,特异度为100%,符合率为96.10%。MRI检查对Ⅰ期患者的检出率为91.43%,高于CT检查的71.43%(P <0.05)。结论 MRI、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价值,其中MRI相较CT在Ⅰ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优势,能增加早期确诊疾病的机会,有助于更早对疾病实施干预治疗。 方鸿婷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股骨头缺血坏死 影像学诊断 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CT与MRI诊断效果观察 2024年 探究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患者均接受CT与MRI诊断,选取2020-05至2023-05月时间段,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应用常规CT、MRI诊断方法。结果 病理结果诊断为:在所选取的50例患者中的阳性患者、阴性患者分别为36例、14例。研究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以及不同疾病病期的检出率、诊断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在临床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疾病期间,使用MRI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以此为判断病情变化提供参考依据,临床诊断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效果明显。 吕建清关键词: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MRI 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 2024年 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实施CT与MRI诊断的相关效果。方法 从我院中纳入40例疑似存在股骨头坏死 的患者,具备诊断实施的相应需求。将样本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n=20),两组患者均来自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对照组实施CT诊断,而观察组执行MRI。 结果 两组均能产生较突出的诊断符合率,但在诊断效能对比上观察组符合率、敏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患者来说影像学检查相应方式效果突出,MRI诊断比之CT能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值得推荐。 赵尚增关键词: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磁共振成像 DCE-MRI成像在内固定干预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应用评估的研究 2024年 探究DCE-MRI成像在内固定干预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应用评估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10月-2024年11月我院接收的60例接受内固定干预股骨颈骨折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均进行两次检测。其中观察组运用DCE-MRI成像扫描,对照组运用MRI扫描。对比分析两组检测表现、对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诊断价值、股骨头血管转归情况以及探究早期内固定治疗复位情况与股骨头缺血 坏死 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DCE-MRI检测表现、诊断价值优于MRI检测,固定治疗干预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转归情况良好,且早期内固定治疗复位情况越好,股骨头缺血 坏死 的发生率就越低。结论 DCE-MRI可评估早期股骨头缺血 坏死 程度,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狄群 赵兴永关键词: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早期干预治疗 骨碎补总黄酮经JAK2/STAT3/SOCS3通路抑制幼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 坏死 骨组织中促凋亡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TFRD)对幼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 坏死 病程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动物实验研究。选用2月龄健康新西兰白兔1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50只)、TFRD组(50只)。模型组及TFRD组行双侧臀肌交替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7.5 mg/kg),每周2次,对照组同部位同频次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0.3 mL/kg);TFRD组于第1次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开始每天灌服TFRD溶液(35 mg/kg),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6 mL,连续8周。根据是否发病将模型组分为模型发病组及模型未发病组;将TFRD组分为TFRD发病组及TFRD未发病组。造模结束后,取双侧股骨头行病理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股骨头组织中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OCS3)及凋亡相关因子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SOCS3相对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坏死 发生率22.86%(8/35);TFRD组坏死 发生率15.79%(6/38)。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示:与模型发病组比较,TFRD发病组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较高,骨小梁分离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染色示:TFRD未发病组较其他实验组骨小梁形态更完整、骨小梁周围可见成骨细胞、空骨陷窝更少,病理变化得到明显改善。ELISA显示:与模型发病组比较,TFRD发病组P-JAK2、P-STAT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相关X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均下降,Bcl-2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PCR示:与模型发病组比较,TFRD发病组JAK2、STAT3、SOCS3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FRD可以经JAK2/STAT3/SOCS3通路抑制幼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 坏死 骨组织中促凋亡因子表达,减� 刘露 姜旭 何哲希 朱兴涛 杨嘉飞 俞松关键词:激素性 骨碎补总黄酮 神经生长因子改善糖尿病大鼠随意皮瓣缺血 坏死 的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改善糖尿病大鼠随意皮瓣缺血 坏死 的分子机制。方法:①建立Wistar大鼠I型糖尿病模型,将这些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组)和实验组(DM+NGF组)两组,设计9 cm×3 cm的改良McFarlane皮瓣并进行皮瓣移植,观察两组皮瓣的存活情况并统计存活面积。采集大鼠皮瓣组织,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皮瓣存活与血管生成的关系,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研究两组CD31、VEGF血管指标蛋白表达差异以及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的变化。②利用建立的高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模型,将细胞实验分为细胞模型组(DM组)和细胞实验组(DM+NGF)组两组,通过CCK-8增殖实验、MCM2+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血管成管实验,分析在高糖环境下NGF对HUVE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利用STRING数据库探讨NGF对VEGF、SDF1α、HIF-1α、PDGFA、TGF-β1等常见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互作情况以及功能富极化分析;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NGF对其表达的影响。通过RNA-seq测序和Western blot分析NGF对HUVEC的影响机制。结果:动物实验方面:DM+NGF组比DM组皮瓣存活面积多(P<0.01);CD3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DM+NGF组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比DM组高(P<0.01),且DM+NGF组CD31和VEGF表达均较DM组高(P<0.05);而皮瓣组织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的RAGE下降(P<0.05),而p-ERK1/2上调(P<0.05)。细胞实验方面:成功建立了25 mmol/L高糖模型,100 ng/mL NGF能促进HUVEC的增殖(P<0.01);与DM组比,DM+NGF组的细胞迁移和细胞血管生成能力明显加强(P<0.01),且DM+NGF组的VEGF、PDGFA、HIF-1α、Arg-1和bFGF相对表达量更高(P<0.05),而KEGG和GO功能富集化富集结果主要与血管形成和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途径等相关。结论:NGF可能通过影响AGE-RAGE/MAPK-ERK1/2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大鼠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从而改善随意皮瓣的缺血 坏死 。 王晓武 朱仙懂 王永强 吴志炫 温知楷 吴大洲 陈吉彩关键词:缺血皮瓣 转录组学 神经生长因子 81例改良Bacon术后外置肠管缺血 坏死 发生情况及对策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改良Bacon术后外置肠管缺血 坏死 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以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4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1例患者中伴外置肠管缺血 坏死 8例,不伴外置肠管缺血 坏死 73例。记录改良Bacon术后外置肠管缺血 坏死 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影响改良Bacon术外置肠管缺血 坏死 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24.69%),外置肠管缺血 坏死 8例中,3例出现腹膜炎急诊行乙状结肠造口术,5例患者外置肠管坏死 在肛缘附近,无局部和全身症状,保守治疗成功;吻合口狭窄12例均行扩肛治疗。无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及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括约肌张力状态和直肠系膜张力状态与外置肠管缺血 坏死 具有关联性(P<0.05)。结论改良Bacon术后外置肠管缺血 坏死 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BMI、括约肌张力状态和直肠系膜张力状态。患者的选择、术前充分扩肛以及肉毒素注射、术后定期观察是预防外置肠管缺血 坏死 的有效措施。 王玉行 胡军红 李国宾 常远 张振飞关键词:低位直肠癌 改良BACON术 升压药物导致肢端缺血 坏死 1例 2024年 休克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的失血失液、严重创伤、感染等强烈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致细胞缺血 、缺氧,导致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环衰竭。一些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微循环受损,包括皮肤瘀斑、肢端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1]。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患者中有多达1/3的患者伴有循环性休克[2],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当患者经及时、充分的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维持血压,此时,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休克本身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可能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本文主要对2021年本科室收治的1例循环衰竭大剂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导致肢端末梢循环障碍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 林燕萍 谭国良 郑雪兰 何鲤穗 黄庭龙关键词:血管活性药物 循环衰竭 升压药物 皮肤瘀斑 微循环障碍 细胞缺血
相关作者
裴福兴 作品数:1,401 被引量:7,677 H指数:3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 大骨节病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刘吉华 作品数:192 被引量:1,120 H指数:19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MRI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赵德伟 作品数:534 被引量:2,120 H指数:23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 手术治疗 髓芯减压 马大庆 作品数:435 被引量:3,661 H指数:3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CT 影像诊断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表现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王坤正 作品数:776 被引量:6,100 H指数:3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生物力学 骨关节炎 股骨颈骨折 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