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16篇“ 缺血性疾病“的相关文章
- TRIM56抑制剂在治疗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出了TRIM56抑制剂在治疗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通过验证TRIM56的表达与脑缺血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TRIM56作为预防和/或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潜在靶基因并提供TRIM56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脑缺血性疾病药物...
- 王海均王强平叶佑范李爽
- 活络酒联合蜡疗外治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活络酒联合蜡疗外治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Fontnine分期Ⅰ~Ⅲ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活络酒联合蜡疗外治,每日2次,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数字评分量表(NRS)疼痛评分、冷感觉评分、间歇性跛行评分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P-选择素(CD62P)阳性率,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4%,高于对照组的71.05%(P<0.01)。治疗后,两组NRS疼痛评分及间歇性跛行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对照组冷感觉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RS疼痛评分、冷感觉评分及间歇性跛行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血小板活化因子PAC-1、CD62P和疼痛相关物质PGE2、P物质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活络酒联合蜡疗外治法可抑制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血小板活化物质表达,减少疼痛物质的释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余远鹏周小莉郑宇航王卓君廖为翔
- 关键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蜡疗中医外治法
- DRG付费下脑缺血性疾病诊疗项目与临床路径匹配程度研究
- 2025年
- 目的 以脑缺血性疾病为例,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下医生实际诊疗项目使用情况,分析实际诊疗项目与临床路径的匹配程度。方法 梳理脑缺血性疾病患者实际诊疗项目使用情况及费用占比,构建诊疗项目条目池;基于专家咨询法确定基本诊疗项目,与临床路径进行对比匹配。结果 脑缺血性疾病全部诊疗项目中仅21.27%的使用率达到10%以上,但费用占比达82.96%;42项诊疗项目被筛选为基本诊疗项目;化验检查项目与临床路径匹配程度高,但在药物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脑缺血性疾病实际诊疗项目与临床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存在大量低使用率项目;部分高使用率项目并非基本诊疗项目,且多集中于化验检查项目中。建议DRG付费下增强临床路径关注度并定期进行更新优化,提升医生基于临床路径的诊疗意识,完善医生诊疗行为监管考核机制,定期更新优化临床路径,提高其可操作性。
- 代珊珊高广颖付映宏付映宏蔡心雨焦卫平焦卫平
- 关键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脑缺血性疾病诊疗项目
- PAPSS1激动剂、内源性蛋白质硫酸化修饰上调剂在制备及筛选治疗缺血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PAPSS1激动剂、内源性蛋白质硫酸化修饰上调剂在制备及筛选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本申请首次披露PAPSS1上调/激动及其介导的组蛋白硫酸化修饰与缺血性疾病的关联,为缺血性脑卒中...
- 王玉刚蒋莉郭丁源
- 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其后续治疗方案制订与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兖矿新里程总医院2021年5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CT检查及CT灌注成像检查,以临床综合检查确诊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梗死检出率、血管狭窄和血管闭塞检出率、缺血性脑梗死检出准确率、CT灌注成像检查与手术结果的小范围梗死部位检出情况。结果CT灌注成像检查缺血性脑梗死检出率为100.00%,高于常规CT检查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8,P<0.05)。CT灌注成像检查血管狭窄、血管闭塞检出率均高于常规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检查缺血性脑梗死检出准确率为99.00%,高于常规CT检查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2,P<0.05)。CT灌注成像检查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小脑梗死、脑干梗死检出率低于手术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CT检查相比,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评估区域脑血流量和容量灌注情况,为筛选近期脑缺血疾病发作危险性提供了可靠参考,提高了缺血性脑梗死检出率,为后续治疗方案制订与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作用,但CT灌注在小范围梗死检查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诊断方式。
- 张延腾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脑缺血性疾病常规CT
-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评估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在评估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疑似脑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ASL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A与ASL诊断结果,统计影像学诊断结果,对比ASL不同灌注组患者的入院NHISS评分与梗死面积。结果 68例患者经病理诊断,脑缺血疾病49例,非脑缺血疾病19例;ASL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A诊断;ASL阳性47例,其中6例患者高灌注,3例患者延迟高灌注,其中2例患者高灌注在梗死区,3例患者高灌注在梗死区与梗死周围,4例患者高灌注在梗死区周围;9例正常灌注,27例低灌注。非高灌注组患者的NHISS评分明显高于高灌注组、延迟高灌注组(P<0.05);非高灌注组、延迟高灌注组、高灌注组患者的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非高灌注组患者的Ⅳ度最高。结论 ASL可提高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且ASL非高灌注患者的NHISS评分更高、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 潘俊华
- 关键词:脑缺血性疾病磁共振血管成像高灌注
- 艾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促进下肢缺血性疾病术后再灌注损伤康复效果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优化下肢缺血性疾病(lower extremity ischemic disease,LI)再灌注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促进LI术后再灌注损伤患者的快速康复。方法:将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的LI手术治疗后再灌注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艾灸组、中药离子导入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艾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灸干预,穴位选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委中、命门,每日1次;中药离子导入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离子导入干预,每日1次;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干预。4组干预时间均为14 d,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4 d后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肢肿胀程度、腿围、患肢皮肤色泽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干预后4组患者的疼痛、患肢肿胀程度、腿围、患肢皮肤色泽以及睡眠质量均优于干预前,且联合组的干预效果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在LI再灌注损伤康复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促进LI再灌注损伤患者的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于波苏坤白建英徐英桑梅洁
- 关键词:艾灸中药离子导入下肢缺血性疾病再灌注损伤
- 孕早期血清胎盘生长因子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对胎盘缺血性疾病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对胎盘缺血性疾病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其在亚型中的预测效能差异。方法 采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98例胎盘缺血性疾病孕妇(病例组)和147例正常孕妇(对照组),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孕早期血清PLGF、PAPP-A和β-hCG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及似然比等指标,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胎盘缺血性疾病组血清中PLGF、β-hCG、PAPP-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GF、PAPP-A及β-hCG预测胎盘缺血性疾病的AUC分别为0.785、0.762及0.734,灵敏度为66.3%~72.4%,特异度为70.9%~75.7%。3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达到0.892,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81.7%,明显优于单项指标(P<0.05)。在疾病亚型中,3项联合指标对FGR的预测效能最高,其次是子痫前期,胎盘早剥最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eslow-Day检验,P>0.05)。结论 孕早期血清PLGF、PAPP-A及β-hCG联合对胎盘缺血性疾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效能在不同亚组中总体一致,有望作为一种筛查和早期预警的手段应用于临床,以帮助识别高危孕妇,及时给予预防和干预措施。
- 周庆调余晓红
- 关键词:胎盘生长因子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 胫骨微创骨膜牵张术治疗足部慢性缺血性疾病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 分析胫骨微创骨膜牵张术治疗足部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筛选阳春市人民医院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足部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以入组时间分组,各30例。对照组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观察组行胫骨微创骨膜牵张术治疗,比较趾端血氧饱和度和足背血流速度、足部周围神经和踝肱指数、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趾端血氧饱和度和足背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足部周围神经和踝肱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胫骨微创骨膜牵张术的应用,可以使足部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的足部疾病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趾端血氧饱和度,优化足部血流速度,治疗效果显著。
- 蓝芳令
-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编码
- 2024年
-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栓塞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这几种常见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知识和准确编码进行整理归纳,使用2019年WHOICD-10第二版和国家临床版2.0对其进行编码并分别举例编码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编码为I70.2,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再进行细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编码为I73.1;下肢动脉栓塞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都编码于I74.3,根据不同部位和类型具体编码。编码员在进行疾病编码时要了解疾病内涵,区分疾病性质和临床表现,并仔细阅读病案,正确编码以确保数据上传质量。
- 黄珂
- 关键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ICD-10疾病编码
相关作者
- 谷涌泉

- 作品数:567被引量:3,166H指数:2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下肢缺血 糖尿病足 腔内治疗 外科治疗 介入治疗
- 张福先

- 作品数:207被引量:1,41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
- 研究主题:腔内治疗 肺动脉栓塞 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 杨牟

- 作品数:125被引量:259H指数:8
-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
- 研究主题:诊治 下肢缺血性疾病 缺血后适应 血管外科 大隐静脉曲张
- 黄学阳

- 作品数:104被引量:32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中西医结合治疗 疏肝活血法 中医学 血管内皮祖细胞 模型大鼠
- 张晓进

- 作品数:62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 研究主题:药物组合物 类化合物 缺血性疾病 藤黄酸 甘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