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7篇“ 美学建构“的相关文章
- 论中国影视美学建构的道、术、象
- 2025年
- 中国影视美学的概念提出已经很多年了,也有不少名家的著述。早在1998年黄会林先生就在《当代电视》杂志上著文,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中国影视美学的建设。那时,她认为,“电影电视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媒中传播最广最快、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传播方式之一”①。
- 徐兆寿
- 关键词:影视美学中国影视文化传媒文化传播方式美学建构电影电视
- 新时代中国乡土题材电影的美学建构
- 2025年
- 表现乡村生活,关注乡土社会,是中国电影创作的重要传统之一。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淳朴、诗意的乡土想象,到左翼电影中调、衰败的“废园”呈现,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激奋昂扬的乡土革命与乡村建设风貌,到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乡村镜像,中国乡土题材电影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表现内容和美学风格特色。
- 周仲谋
- 关键词:乡土题材乡土想象中国电影创作左翼电影美学建构乡土社会
- 纪录片《这货哪来的》中的美学建构与视角转向
- 2025年
- 文章从美学建构与视角转向两个方面,分析了纪录片《这货哪来的》的叙事特色:以独特的视角切入生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十八个小商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背后的故事,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精彩卓绝的生意江湖。使观众得以更深入地探寻物品背后的故事,感受其与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纪录片《这货哪来的》通过丰富的视听元素和叙事手法,构建起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深度的影像世界。
- 李锦毓
- 关键词:美学建构
- 舞剧《朱鹮》十年:时间性、姿势与情动——兼议当代中国舞剧的美学建构
- 2025年
- 由上海歌舞团创排的舞剧《朱鹮》以特有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式当代美学,其创作结构显现出不同于传统叙事性舞剧的特点:简化处理的情节构建了“时间性”的展开;非表意的停顿彰显了“姿势”的情念程式;极致的情感摆荡凸显出“情动”的延宕与流变。舞剧《朱鹮》通过“农耕时代”“现代文明”和“博物馆”三个重要场景的转换昭示了“时间性”的新维度,使时间与生命关联。非表意性“姿势”使舞蹈的身体返回其本真,同时,“情动”在舞剧中连续性的生成和摆荡弱化了舞蹈的叙事性,构成情感强度的回归。
- 张素琴张紫嫣
- 关键词:时间性情动美学建构
- 从主体到身体:西方美学建构的两个关键环节
- 2024年
- 学科意义上的美学建立于18世纪的德国,鲍姆嘉通于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的诞生。然而,美学的建构并未因这一宣告而完成自身使命。对于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宣告本质上呈现的是开端,美学学科由此开启自身的建构过程。站在当代的视角回顾,西方美学的建构经历了从主体到身体两个关键环节。
- 卢春红
- 关键词:学科意义《美学》西方美学美学建构美学学科
- 数字戏剧表演美学建构:理念阐发、实践路径和技术赋能被引量:1
- 2024年
- 将戏剧表演美学与数字美学有机融合,建构一种优势互补的新型数字戏剧表演美学范式,是促进戏剧数字化转型并大规模提高知名度的一条可行路径。数字戏剧表演美学以“现场实时人人、人机观演互动共创”为本质属性,包含“现场实时”“人人观演互动”“人机互动共创”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实践路径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戏剧创演,打造元宇宙戏剧、人工智能表演等较之以往更具互动性、参与性和沉浸性的数字戏剧创演模式。
- 杨冬妮
- 关键词:数字技术
- 走向“超实践美学”——后理论时代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第三条道路
- 2024年
- 实践美学重视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实践活动,而后实践美学则采取了一种“去实践化”的举动。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共享着同一种有关实践的理念,即都对实践作了一种非哲学的、社会学化的、历史科学化的理解。20世纪西方的实践哲学和美学转向提出了“审美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实践”这个大问题。审美可以是一种实践,但不是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眼中的实践,而是一种奠基在源初的生活世界中的前反思性的现象学意义上的实践。“超实践”不是不要实践,而是回到一种带有原发性的、主客未分状态下的前反思性实践。超实践美学建立在一种崭新的“超实践”观的基础上,是后理论时代中国当代美学建构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美学形态,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
- 肖建华
- 关键词: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
- 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思想在老年生活美学建构中的价值与应用
- 2024年
- 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思想在老年生活美学构建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深刻揭示了劳动与美、人的自由精神、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还强调了劳动的社会性和美的社会性,这种美学思想在重塑劳动观念、促进精神富足、强化社会参与方面为老年生活美学构建提供价值。在实践应用上,提出了搭建多元化平台、深化劳动美学教育、强化支持体系、促进广泛交流、推动社会共识等建议,以期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幸福的晚年生活环境。
- 葛颖
- 再现式历史纪录片的东方美学建构
- 2024年
- 中国从不缺少对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内容创作,大量历史纪录片对中国式美学范式的应用与表现更是淋漓尽致。再现式历史纪录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表达和记录,能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吸引力。历史纪录片往往强调纪实性和再现性,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故事,要突出影像性和共情性,将东方美学的价值观念和内涵完美投射。再现式历史纪录片从叙事表达的诗性化、语言修辞手法的创新和文化精神的共鸣共情等方面出发,建构出独特的东方美学。
- 褚宣铭程富琳丁雅璇
- 关键词:东方美学
- 中国生命美学对书法美学建构的启发
- 2024年
- 梳理中国生命美学核心观念及架构,以天人合一与内在超越以及审美人格的养成作为书法美学的建构逻辑。在方东美的生命美学形上论启发下,拓深阐释实现天人合一的美感环节。一是从书法发生论中提取美感自觉与发用,阐释天人沟通与内在超越;二是梳理书法审美范畴,汇聚美感类型、标举审美价值,结合艺术实践,圆成审美人格。
- 周睿
- 关键词:生命美学书法美学形上学美感审美人格
相关作者
- 杨春时

- 作品数:279被引量:1,597H指数:2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主体间性 美学 文学思潮 实践美学 审美
- 张玉能

- 作品数:439被引量:97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新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 美学 席勒 审美
- 彭修银

- 作品数:101被引量:27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东方美学 美学研究 美学 美学范畴 艺术
- 王志敏

- 作品数:78被引量:212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
- 研究主题:电影 中国电影 电影美学 电影理论 电影学
- 刘悦笛

- 作品数:296被引量:1,02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生活美学 分析美学 美学 中国美学 中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