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8篇“ 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相关文章
- 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翼管神经切断术自上个世纪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期间,不断有学者报道了其各种手术方式以及治疗疗效,但因当时的手术环境限制,翼管神经定位困难,且该手术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致使翼管神经切断术遭受了很多争议。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蓬勃发展,翼管神经切断术再度兴起,并获得了大量肯定的疗效评估,或将为药物难以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理论基础、解剖结构、手术路径、疗效及相关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贺佳萌柳林整
- 关键词:翼管神经切断术鼻内镜变应性鼻炎
- 翼管神经切断术的原理与实践被引量:5
- 2024年
- 借助传统的神经环路可以实现神经-免疫的双向调控,这一发现为重新认识翼管神经切断术(vidian neurectomy,VN)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就VN的发展历史、神经-免疫相互作用的原理、VN的应用解剖以及内镜术式进行重点介绍,旨在为临床展现一幅较为全面的从理论到实践的VN画图。
- 赵长青孙希才万玉柱叶菁谭国林刘剑锋王艳杰程冯丽安云芳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神经免疫翼管神经切断术
- 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翼管神经切断术(vidian neurectomy)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逐渐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已作为难治性变应性鼻炎重要的外科治疗手段。近年来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就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进展、疗效及并发症等进行归纳综述。
- 龚婉扬许昱
- 关键词:翼管神经切断术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鼻内镜
- 用于执行翼管神经切断术的设备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科器械,该外科器械包括轴和从轴的远侧端部朝远侧延伸的探针。该探针包括远侧末端和消融元件,该远侧末端被构造成刺穿组织表面以进入患者的神经管,该消融元件能够操作以消融位于神经管内的神经。该外科器械还包括布置...
- H·F·萨拉扎J·H·小廷内斯J·帕鲁什M·J·西塔迪
-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I型超敏反应,会导致患者产生鼻痒、打喷嚏、流涕和鼻塞等反应,这种反应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有关。有调查研究显示,AR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长,中国AR的患病率从11.1%(2005年)增长至17.6%(2011年)[1]。即使采用了规范的治疗方法,仍有约20%的患者无法有效控制病情[2]。国外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有18.9%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未能控制AR症状[3],国内也有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未能控制症状的患者占26.1%[4]。Bousquet等[5]将这种即使经过治疗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AR定义为一种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severe chronic upper airway disease,SCUAD)。这些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依然有无法缓解的鼻部症状,还可能伴有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11],这可能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 杨卓莹陈仁杰朱鲁平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翼管神经切断术
-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39例因中重度持续性AR行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主观症状进行疗效评估并分组,即有效组及无效组,分析影响远期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 39例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主观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比术前更低(P<0.05)。无效组合并鼻息肉及哮喘患者比有效组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鼻息肉及哮喘均为影响AR患者远期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AR患者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合并鼻息肉及哮喘是影响远期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
- 杜慧慧朱凯铨麻琼钒郑国君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 中鼻甲黏膜瓣覆盖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中鼻甲黏膜瓣覆盖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贵州省赫章县人民医院于2023年1—12月收治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中鼻甲黏膜瓣覆盖翼管神经切断术,对照组治疗方法为传统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鼻塞症状评分、上皮化时间、创面修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鼻塞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鼻塞症状评分较手术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上皮化时间、创面修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中鼻甲黏膜瓣覆盖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的效果确切。
- 黎安静周霞王涛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翼管神经切断术
-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 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与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均为临床上较为普遍的疾病,两者经常表现为合并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社交生活、损害其生活质量,甚至...
- 贺佳萌
- 关键词:翼管神经切断术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
- 以腭骨蝶突为指引的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27例
- 2024年
- 目的探讨以腭骨蝶突为指引的翼管神经切断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耳鼻咽喉科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并行翼管神经切断术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27例,通过以腭骨蝶突、腭鞘管后口为解剖标志在等离子辅助下消融腭骨蝶突前的软组织,暴露腭鞘管切断腭鞘动脉及咽支神经后定位翼管前口,切断翼管神经。统计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疗效情况。结果27例患者均成功定位翼管神经并将其切断,术后第6个月末各症状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出现短期硬腭麻木1例(3.4%),术中未损伤蝶腭动脉主干,无继发性出血,患者鼻部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以腭骨蝶突为指引的翼管神经切断术入路相对简单,安全且有效。
- 邱增玉
- 关键词:翼管神经切断术变应性鼻炎视觉模拟评分法手术并发症
- 双侧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了解双侧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变应性鼻炎治疗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分析双侧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了解双侧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的并发症。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海南省人民医...
- 叶易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远期疗效并发症
相关作者
- 赵长青

- 作品数:290被引量:1,11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鼻窦炎 鼻内镜下 翼管神经切断术 变应性
- 冀永进

- 作品数:47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鼻内镜下 翼管神经切断术 蝶窦 单侧 疗效分析
- 谭国林

- 作品数:145被引量:84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鼻内镜下 鼻咽癌 鼻内镜 鼻咽肿瘤
- 张艳廷

- 作品数:27被引量:134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鼻内镜下 翼管神经切断术 变应性鼻炎 喉肿瘤 CD44-V6
- 安云芳

- 作品数:138被引量:48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鼻内镜下 变应性 大学生 翼管神经切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