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 Observatory,SDO)/日震磁像仪(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HMI)观测到的矢量磁图,运用安培(Ampere)定律的积分形式计算2014年11月7日活动区AR12205发生X1.6级耀斑期间的垂直电流密度。通过分析光球层上垂直电流密度的时间演化,发现它在耀斑爆发期间突然增加,增加的区域对应于耀斑双带的辐射增强位置。然后将强电流密度轮廓叠加在AIA160 nm波段的观测图像上,发现电流密度的形态和分布与耀斑带有强相互关系。这些观测结果与三维标准耀斑模型的理论预测一致,我们的研究为三维磁准分界层(Quasi-Separatrix Layer,QSL)重联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观测证据。
2017年9月6日08:57UT位于日面西南方向的活动区NOAA AR12673上爆发了一个X2.2级的耀斑.应用SDO(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HMI(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HMI)观测到的矢量磁图,我们计算出了活动区在耀斑爆发前一时刻的视向电流分布图.结果显示,在该活动区的磁中性线上存在一条高密度的S形长电流带.SDO/AIA(Atmospheric Imaging Assembly,AIA)在EUV和可见光波段观测的图像显示耀斑首先在电流带上形成一个亮点,此后几乎严格沿着电流带向两端迅速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与电流带形态极为相似的耀斑带,这种相似关系暗示着耀斑爆发可能与活动区内电流分布特征存在某种紧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