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4篇“ 考古成果“的相关文章
理解考古成果 增加文化自信——王巍教授访谈
2025年
采访者:《历史教学》编辑王湉湉尊敬的王巍老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新修订的统编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中,有许多新内容,与以往教科书的文本有较大区别,反映了学术前沿和考古学的最新成果,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如何理解这些内容,有很大难度。您作为教材编写者,《历史教学》编辑部特邀请您进行专访,以帮助教师们和历史教育相关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教材、研究教材。问:统编版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新加入了很多考古学相关内容,体现了什么样的编修理念?七年级的学生可能从未接触过考古学,教材如何拉近他们和考古学之间的距离?答:新编初中和高中历史课本当中加入了很多考古的发现。考古是主要通过地下出土的实物资料来研究历史和文献。与文献历史学一样,其目的都是研究历史。在以往的教材当中,考古的内容很少。半坡遗址是1954年发掘的,河姆渡遗址是1973年发掘的。
王巍
关键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
变“被动”为“主动”,创新考古成果传播模式
2025年
重要考古成果传播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效方式,能够为地方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等主流媒体持续关注平潭南岛语族考古研究,以问题为线索,以建设为要义,变“被动”为“主动”,创新考古成果传播模式。
程枝文张阚
创设历史情境 具化考古成果
2025年
自新修义务教育统编历史教科书在初一年级使用以来,如何将教科书中新增的考古发现成果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已成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大挑战。考古发现是历史真实性的有力支撑,考古分析揭示了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将考古成果融入历史教学不仅有助于在中学生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中学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曲明秀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科书历史真实性考古成果创设历史情境
2023年度福建考古成果综述
2024年
2023年度,福建考古继续围绕“福建区域文明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文明进程研究”开展闽江上游地区流域调查与重点遗址发掘,在沿海地区全面实施“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考古学研究”;继续以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为主线,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明清青花彩瓷古窑址调查与研究”,开展沿海水下文物调查与发掘;继续加强福建特色考古资源研究,持续推进闽越国文化、“朱子文化保护利用”等项目。除此之外,在配合基建项目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项目中,也有不少重要收获,尤其是填补了我省西周时期制玉手工业的空白。
陈秋菊刘玮玮
关键词:考古学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考古调查古窑址闽越国遗址发掘
考古成果书写中华文明史的新篇章
2024年
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伟大祖国的历史,也是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书写好中华文明史的新篇章,考古成果的利用十分重要。考古学是中华民族历史认知的重要知识来源,尤其是这个学科所具有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上各区域、各族群之间的文明创造及其对于中华文明的贡献,将起到弥补文献记载不足的作用,书写中华文明史新的篇章。
霍巍
关键词:中华文明史中国考古学文明探源
博物馆公众考古实践之考古类展览研究——基于“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的思考
2024年
考古类展览是博物馆普及考古知识、推介最新考古成果的形式之一,也是公众考古实践活动重要的一环。本文以“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为例,结合该展览的调查问卷结果,同时参考了近年各地举办的考古类展览,认为目前考古类展览要促进考古学知识向观众的转化,需处理好科普性与学术性的平衡关系、真实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从公众考古科普的角度来看,目前大部分考古类展览存在观众与展览联系不紧密、文物内涵发掘不足、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为较大化发挥考古类展览在传播考古知识方面的作用,可以从注重展览的单向输出和互动体验、提高考古类展览的公众服务能力几方面做出努力,增强展览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可度,实现考古成果惠及民众。
杨惠娟
关键词:博物馆
叙事设计视角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以重庆大溪遗址考古成果转化为例
2024年
考古成果的转化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考古背后的故事成为此类文创产品开发的切入点,而叙事设计可提供较好的视角。重庆大溪遗址考古成果的文创产品开发结合情感化设计理论,形成了确立叙事主题、明确叙事视角、构建叙事情节、传达叙事价值的叙述设计模型,以及本能层的物境叙事、行为层的情境叙事和反思层的意境叙事相结合的叙事设计策略,文创产品凸显了大溪遗址的文化内涵。博物馆对考古成果文创产品的开发可从叙事设计视角出发,通过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者、“考古+文创”、用户之间的交互方式来展开,以明确的叙事主题和清晰的叙事层级为依托,突出文创产品的考古学文化内涵,从而深化公众对考古成果的认识,更好地巩固考古成果
易军李启让罗晓欢
关键词:博物馆考古成果文化内涵
考古成果在原创性临展策划中的创新实践:“从广州出发——‘南海Ⅰ号’与海上丝绸之路”策展回顾
2024年
考古成果与博物馆展示紧密关联,考古学科理论与研究成果在原创性临展的创新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2023年,南越王博物院策划并主办了“从广州出发——‘南海Ⅰ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依托“南海Ⅰ号”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以“透物见人”的理念为策展导向,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南海Ⅰ号”的航行路径与海上贸易景象。这种将古代货物生产基地—商品集散地—贸易路线联系起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为考古成果指导博物馆展览创新提供了良好借鉴。
潘洁
关键词: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
疑似矿物药遗存考古成果整理与研究
2024年
考古作为揭开中医药起源,挖掘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勾勒古代中国中医药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文章梳理近几十年有关疑似矿物药遗存的考古成果,结合科技考古等手段,思考传统矿物药是什么,以及如何判断矿物遗存作为药物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疑似矿物药遗存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疑似矿物药遗存研究为中药学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路径,同样也丰富了中药学史。
张晓宁周昱君张洪雷
关键词:科技考古中医药文化
洛阳古都考古成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古成果应用于历史教学有助于在中学生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适应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中学历史教学的新形势、新要求。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考古成果丰富,将洛阳古都考古成果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对拓展历...
徐笑一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相关作者

王鑫
作品数:7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考古工作 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成果 历史文化 文化遗址
刘斌
作品数:121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光束质量 数值模拟 甲醇渗透率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 球差
王清林
作品数:13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砖室墓 出土 东汉 壁画 磁器口
高蒙河
作品数:65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考古 考古学 文物 中国考古 遗址
李伯谦
作品数:61被引量:485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遗址 考古学 考古 考古研究 夏商周断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