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5篇“ 职务发明“的相关文章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中的职务发明权属问题研究——最高人民法院2013-2023年案例实证考察
2025年
【目的】在职员工或离职员工将某技术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占为己有的情况表明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存在疏漏,为此本研究深入分析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中的职务发明权属问题。【方法】通过对我国职务发明认定标准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进行实证考察,以探寻我国职务发明权属的模式和社会实效。【结果】我国法律有关职务发明认定的职责标准和资源标准在整体上呈现出立法的“厚雇主主义”,近10年的案例实证考察表明企业职务发明的胜诉率高达71.4%,而被学者诟病的“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情形并不常见。【结论】最高人民法院在职务发明认定上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裁判标准,而且社会实效表明,我国实务已经摸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折中主义”职务发明权属模式,并稳步发展。
王玮
关键词:商业秘密职务发明司法实践
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因应
2024年
纵观我国职务发明制度,存在研发阶段“准职务发明人”保障救济措施不足、职务发明认定标准不明、范围不清以及利益分配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导致职务发明人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参照域外经验,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完善职务发明权属与报酬给付制度是保障职务发明人权益的“两架马车”。着力点应放在完善研发阶段科研人员保障及救济措施、以制度加持创新模式化解职务发明的界定难题和以契约自由为宗旨完善发明人报酬获取机制。从而在专利研发中和专利成果转化中,激发发明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发挥单位在资源集结上的作用,兼顾单位利益,实现两者在专利研发和成果转化上的双向发力。
戴璐
关键词:职务发明人权属报酬
单位的投入和付出对职务发明认定及归属判定的影响
2024年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根据专利法第六条、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单位。可将上述判断职务发明创造的条件分解为:作出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是主张权利的单位员工;该发明属于单位的业务范围;发明创造的内容与员工在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有关。
陈博
关键词: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法本职工作
职务发明行政管理权权力结构与功能反思
2024年
未来科技政策改革应以功能主义界定高校和科研机构职务发明行政管理权。在投资主义原则下,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务发明行政管理权形成法定单向度三级权力结构。这种结构体系容易造成权责关系不清和制度衔接不畅,降低制度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问题根源于,未依功能主义原则对职务发明进行类型化,明确行政管理权的法理基础。因此,未来中国科技政策改革应在功能主义原则下,以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利益为标准,将职务发明分为非市场化和市场化两种类型。前者利用行政权进行管理,维护国家技术优势。后者采用知识产权法进行规制,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原则,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行使行政管理权,允许自由创设民事规则,推动制度创新。
马波
关键词:职务发明行政管理权自主权功能主义
高校职务发明利益分配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被引量:1
2024年
优化高校职务发明利益分配制度,既是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的关键,也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点之一。高校职务发明利益分配制度面临分配对象混乱、分配比例失衡、分配方式僵化的现实困境。为充分发挥专利制度激励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和推动经济进步的效用,应以调动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为根本,明晰高校职务发明利益分配规则:首先,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在投资主体、发明主体和转化主体间建立激励兼容的利益分配模式;其次,不设置固定的利益分配比例,在合理确定发明人利益占比的基础上,实现利益均衡分配;最后,明确利益分配基数的范畴,采用多元化的利益分配方式。
程智婷邓建志
关键词:利益分配制度
职务发明中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的认定方法
2024年
【目的】司法实践中,认定发明创造是否系“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存在较多争议,特别是在涉及技术难点时,审判标准把握不一。本文探究司法实践中,尤其在涉及技术难点时,如何认定发明创造是否系“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件,找出问题症结,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总结出“找准实质性特点、分析研发过程、甄别相应生产要素”的“三步法”判定步骤。【结果】该“三步法”判定步骤,可以有效解决是否系“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这一问题。【结论】依据该步骤对“主要“”次要”等事实因素进行判定,可以有效地统一裁判标准。
李睿
关键词: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专利相关纠纷的司法判决为医学科研管理带来的思考
2024年
目的了解司法实践中,围绕职务发明容易出现的法律纠纷,拟从科研管理视角,以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和促进成果转化为导向,探讨医学科研单位职务发明专利相关纠纷防范策略。方法梳理2018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职务发明专利相关案件的判决书,分析案件情况,归纳纠纷类型,总结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建议。结果共分析了469个职务发明专利相关纠纷案件,90%以上为权属纠纷,其中涉及专利权权属纠纷的案件413件,73.1%案件判决属于职务发明;仅涉及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署名权纠纷的案件14件,78.6%的案件对具有争议的发明人、设计人做出了不是涉案专利实际发明人、设计人的判决;涉及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等利益分配纠纷的案件42件,大部分案件判决单位应支付发明人、设计人奖金。结论建议科研单位建立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引导科研人员主动、及时向所在科研单位披露职务科技成果;激发创新热情,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服务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避免出现专利发明人、设计人挂名等科研诚信问题。
孔双蕾孟帅贾淑芹
关键词:职务发明科研管理司法判决纠纷
我国职务发明权属配置问题研究
胡楚云
赋权改革背景下职务发明权属规则的完善研究
程杰
职务发明人报酬权益保护制度研究
2023年
由于雇佣关系的存在,职务发明人的报酬权益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尽管我国法律对此有相关规定,但规定比较原则上位,实践中单位侵害职务发明人报酬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从我国现行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入手,分析了职务发明人报酬的有关规定,结合实践中相关纠纷类型,归纳出我国现行职务发明报酬制度的局限性。
宁艳玲黄声野杨利剑
关键词:职务发明人纠纷类型专利法权益保护制度雇佣关系

相关作者

刘鑫
作品数:77被引量:38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职务发明 知识产权 人工智能 权利归属 伦理
刘强
作品数:197被引量:68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研究主题:人工智能 知识产权 交易成本 3D打印 职务发明
肖冰
作品数:9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研究主题:职务发明 专利法 奖酬制度 报酬制度 利益分配机制
何敏
作品数:26被引量:205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研究主题:职务发明 医药 医疗器械 化学药 生物药
毛昊
作品数:39被引量:449H指数:11
供职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
研究主题:职务发明 技术比较优势 企业 专利诉讼 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