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9篇“ 聚肌胞苷酸“的相关文章
胞苷酸诱导急性肺损伤湿热证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2025年
目的 建立并评价病证结合急性肺损伤(ALI)湿热证小鼠模型。方法 将5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湿热模型组、胞苷酸[Poly(I:C)]组、Poly(I:C)^(+)湿热组。以Poly(I:C)为生物致病因子,结合“外湿热环境^(+)高脂饮食14天”的复合因素构建动物模型。动物模型评价;在气管滴注Poly (I:C) 72 h后,取材测量小鼠肺指数,自动细胞计数仪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沉淀物中总细胞数、BCA蛋白测定法检测BALF上清液总蛋白浓度。直接测定法检测小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中胃动素(MTL)、P物质(SP)、胃泌素(GAS)含量。微量法测定肝组织Na^(+)-K^(+)-ATP酶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5(AQP5)蛋白表达。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湿热模型组体重、HDL-C、Na^(+)-K^(+)-ATP酶活力降低(P<0.05,P<0.01),TC、LDL-C、MTL、SP、总细胞数水平升高(P<0.01)。与湿热模型组比较,Poly (I:C)组TC、LDL-C、MTL、SP降低(P<0.01),体重、Na^(+)-K^(+)-ATP酶活力、HDL-C升高(P<0.05,P<0.01);Poly(I:C)组、Poly(I:C)^(+)湿热组总细胞数、总蛋白浓度、肺指数、白细胞介素(IL)-17、IL-23水平、肺损伤病理评分升高(P<0.05,P<0.01),AQP1,AQP5表达降低(P<0.01)。与Poly(I:C)组比较,Poly(I:C)^(+)湿热组肛温、TC、LDL-C、MTL、SP、总细胞数、IL-17水平升高(P<0.01);体重、HDL-C、Na^(+)-K^(+)-ATP酶活力水平降低(P<0.05,P<0.01),舌组织黏膜层增厚(P<0.01)。结论 Poly(I:C)叠加外湿热环境和高脂饮食可成功构建ALI湿热证病证结合模型。
杨上松张庭瑞周泽温伟波王志红李钦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湿热证聚肌胞苷酸
胞苷酸增强木犀草素抑制Nalm6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研究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I:C)]增强木犀草素(luteolin,LTN)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alm6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LTN单独作用或Poly(I:C)与LTN联合作用对Nalm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程序性凋亡抑制剂(programmed apoptosis inhibitor,ZVAD)和坏死性细胞死亡抑制剂(Nec-1)对联合作用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在LTN单独作用或Poly(I:C)与LTN联合作用下,不同时间点对Nalm6细胞凋亡的影响。24 h的细胞周期情况以及TLR3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p-IRF3、p-mTOR、p-NFκB-65、p-p70S6K、p-ERK1/2、PARP、Caspase 3和Caspase 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LTN组相比,Poly(I:C)与LTN联合作用可显著抑制Nalm6细胞增殖(P<0.05);ZVAD可完全阻断Poly(I:C)与LTN联用后的抑制增殖作用(P<0.05)。Poly(I:C)与LTN联合作用细胞3 h后细胞发生凋亡,24 h后进入到凋亡后期。细胞周期结果显示,Poly(I:C)可显著促进LTN诱发的DNA断裂(P<0.05)。中和TLR3信号通路不影响Poly(I:C)与LTN联用后的促Nalm6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LTN单独作用相比,Poly(I:C)与LTN联合作用Nalm6细胞6 h,通过显著激活PARP、Caspase 3和Caspase 8蛋白启动凋亡程序,但不影响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LTN可单独激活p-ERK1/2磷化,通过活化MEK/ERK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结论Poly(I:C)通过激活PARP、Caspase 3和Caspase 8诱导细胞凋亡而非细胞坏死,从而增强LTN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蒋海静敬林赵克天刘阳罗兴燕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聚肌胞苷酸木犀草素细胞凋亡
胞苷酸和SARS-CoV-2棘突蛋白在构建小鼠ARDS模型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胞苷酸和SARS‑CoV‑2棘突蛋白在构建小鼠ARDS模型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模型可用于肺部炎症的研究和药物研究开发。本发明验证了胞苷酸和SARS‑CoV‑2棘突蛋白在动物模型中,能够引起...
董子钢顾廷轩刘康栋赵四敏
一种含有胞苷酸黏膜佐剂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含有胞苷酸黏膜佐剂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亚单位疫苗的抗原包括同义H9HA序列与三体Foldon序列,重组基因片段整合进入杆状病毒表达质粒后,利用细胞表达了三体HA蛋白,...
冯华朋朱顺帆舒建洪何玉龙邬丽
胞苷酸复合游泳诱导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小鼠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差异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ICR和C57BL/6J两个品系小鼠建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的差异,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ICR和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通过每隔3 d腹腔注射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复合每天游泳,连续造模15 d,造模期间测定小鼠体重、进食量并进行疲劳量表评分,造模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测定,包括力竭游泳、悬尾、机械痛阈和高架十字迷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品系模型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P<0.01),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P<0.01),两品系雄性模型鼠高架十字迷宫进入开放臂时间及次数显著降低(P<0.05、P<0.01),C57BL/6J雄性模型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P<0.01),ICR雌性模型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后有所升高。C57BL/6J对照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低于ICR对照组小鼠(P<0.01)。C57BL/6J模型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显著高于ICR模型组小鼠(P<0.01)。结论两品系小鼠在体重、疲劳程度及抑郁程度方面均有差异;同品系小鼠的雌性与雄性之间存在差异,雄性鼠焦虑程度重于雌性鼠。
田骄苏芮王婷婷裴海鸾王晶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聚肌胞苷酸病毒感染
丙戊胞苷酸“双次打击”致孤独症小鼠模型的建立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又称孤独症,是一类病因复杂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具有两大核心症状:社交/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发病因素复杂,包括遗传...
郑威安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社交障碍刻板行为突触发育
胞苷酸在免疫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胞苷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双链核糖核,可被Toll样受体3识别,诱导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Ⅰ型干扰素诱导剂、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免疫调节剂,也是有效的疫苗佐剂,并在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因此该文从胞苷酸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及在临床中作为免疫制剂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其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柯丁心王毅孙敏蒋亚君刘开云
关键词:聚肌胞苷酸TOLL样受体3免疫治疗疫苗佐剂
乌头碱联合胞苷酸免疫抑瘤机制及减毒作用
2023年
拟筛选出与胞苷酸(PolyIC)联合应用的附子有效剂型及给药方式,用于抗肿瘤治疗,初探其抑瘤免疫机制及PolyIC对附子有效成分的减毒效应.应用附子不同层次剂型,水煎剂、总生物碱及乌头碱纯品,分别联合PolyIC灌胃或腹腔给药移植瘤小鼠,测抑瘤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分析坏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干扰素,噻唑蓝、流式细胞术分别测脾脏淋巴细胞相对活性、T细胞亚型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再选抑瘤最佳的药物测其毒性,乌头碱单倍剂量每日给药联合PolyIC隔日给药(非同步)、或乌头碱双倍剂量联合PolyIC均隔日给药(同步),测体重、血清酶、器官指数及存活率.结果显示,单独用药组、乌头碱灌胃联合组抑瘤率低于阳性对照,其余4个联合组与其无差异,其中乌头碱腹腔联合组抑瘤率最高为59.12%±19.64%,且仅该组肿瘤坏死面积大于阳性对照;其血清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IFN-),脾脏淋巴细胞活性、分化决定簇抗原3、分化决定簇抗原4、分化决定簇抗原8(CD8*)T细胞百分比高于未治疗组,CD8^(+)T细胞CTLA4表达降低.乌头碱与PolyIC同步给药组体重高于非同步组,其存活率与未治疗及PolyIC组无差异,乌头碱组小鼠均死亡,提示乌头碱腹腔注射联合PolyIC抑瘤效果最佳,机制与IFN-α、IFN-分泌及T细胞抗肿瘤免疫有关;PolyIC可减毒乌头碱,两者同步给药减毒效果更佳.
韦志荣王文佳王苏杰魏勤杨凤鸽张蕊李青
关键词:乌头碱聚肌胞苷酸TOLL样受体3
胞苷酸促进HMGB1乙酰化放大三氯乙烯致敏小鼠肾脏内皮细胞损伤
研究背景与目的三氯乙烯(TCE)是一种氯化溶剂,可用于除去金属零件或镜头油脂。长期在工作环境中接触TCE的工人会出现一种过敏综合征,称之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DMT)。OMDT主要特征是皮肤损伤,如大面积皮肤黏膜...
洪依婷
关键词:三氯乙烯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聚肌胞苷酸
胞苷酸刺激对鳜免疫因子活性及干扰素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胞苷酸(Poly I:C)刺激对鳜(Siniperca chuatsi)免疫因子活性及干扰素系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判断和指导鳜养殖过程中病原刺激后免疫应答和病毒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oly I:C模拟病毒刺激,比较注射后不同时序(0、3、6、12、24、36、48和72 h)鳜白细胞组成百分比,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补体蛋白水平变化,荧光PCR相对定量检测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血液白细胞百分比中,血栓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其中,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6~72 h单核细胞百分比极显著提高(P<0.01,下同),且于48 h达峰值后恢复至初始水平,嗜中性粒细胞占比均有明显提升,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处理组血清补体C3含量在3 h高于初始,6 h低于初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下同);补体C4含量处理组3 h显著高于对照组,6、24、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初始0 h相比,处理组肾脏、胸腺、脾脏和肝脏IRF7基因表达量分别从3和6 h开始极显著上调,且胸腺表达量最高;处理组肾脏和肝脏IFNh基因表达量3~12 h极显著上调,胸腺IFNh基因表达量于6 h达峰值,12 h后恢复下降,脾脏IFNh基因表达在各时段均低于初始;处理组肾脏、胸腺、肝脏、脾脏IFNc基因表达量于12 h极显著上调,然后逐渐下降,分别于72、72、48和72 h达最低水平。【结论】鳜受Poly I:C模拟病毒刺激后,血细胞中各类白细胞、血清酶补体C3和C4含量有不同变化,干扰素在不同时序显著影响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徐俊王艳玲赵金良
关键词:聚肌胞苷酸白细胞免疫因子干扰素基因

相关作者

仲人前
作品数:685被引量:2,342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 肝硬化患者 自身抗体 颗粒溶素
蒋廷旺
作品数:102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 颗粒溶素 荧光探针 肝硬化患者
朱启星
作品数:202被引量:752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三氯乙烯 角质形成细胞 致敏小鼠 银杏叶提取物 队列研究
谷明莉
作品数:120被引量:208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 颗粒溶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肝硬化患者
邓安梅
作品数:372被引量:91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 颗粒溶素 肝硬化患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