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2篇“ 肌氨酸氧化酶法“的相关文章
改良肌氨酸氧化酶酐试剂抗高IgM干扰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改良肌氨酸氧化酶酐试剂(简称改良酐试剂)抗IgM干扰原理,及其与原肌氨酸氧化酶酐试剂(简称原酐试剂)的差异。方分别采用原酐试剂、改良酐试剂、碱性苦味酸(Jaffe)检测1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清酐(SCr)水平,以Jaffe的检测结果和反应曲线作为对照进行分析。采用原酐试剂和改良酐试剂同时检测88例普通门诊患者的SCr水平,并分析2种试剂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采用原酐试剂、改良酐试剂和Jaffe检测1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SCr水平,结果分别为625.5、59.7、62.6μmol/L。采用原酐试剂和改良酐试剂同时检测88例患者的SCr,结果分别为(79.5±37.4)、(79.6±37.3)μmol/L,2种试剂SCr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5,P>0.05)。结论优化试剂组分,排除高水平IgM的干扰后,SCr检测结果会更符合实际。
顾刚欧维正陶铜芳董江义
关键词:肌酐IGM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羟苯磺酸钙药物浓度对肌氨酸氧化酶检测酐的干扰试验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了解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检测酐水平的影响,以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其干扰程度。方配制不同浓度的羟苯磺酸钙实验血清酐水平,分析不同浓度的羟苯磺酸钙对酐检测水平的干扰。结果本研究的偏倚均>7.5%,说明羟苯磺酸钙浓度对酐水平存在干扰现象,并且偏倚随羟苯磺酸钙浓度增加而增大。结论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检测酐水平呈负向干扰,羟苯磺酸钙浓度越高,干扰越严重。
钱芳陈玉
关键词:羟苯磺酸钙肌氨酸氧化酶法肌酐
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评估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探讨羟苯磺酸钙对肾功能评估的影响。把31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慢性肾脏病(CKD)分类标准分为:CDK1-2,CKD3-4和CKD5三组,并给予7天羟苯磺酸钙治疗,检测治疗前后不同肾功能水平酐(Cr)、血清胱抑素(CysC)、尿素(Urea)、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结果显示,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测定Cr有干扰作用。在CKD3-5期患者中,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测定Cr及eGFRCKD-EPI2012Cr-CysC、eGFRCKD-EPI2009Scr公式评估肾功能有明显干扰,而对CysC、Urea及eGFRCKD-EPI2012cys无影响,故临床上对于服用羟苯磺酸钙者使用CKD-EPI2012cys公式评估肾功能更为准确。
宋亚男朱蓓高飞张娟张宇赵卫红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羟苯磺酸钙肾功能肌氨酸氧化酶法
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和苦味酸检测酐的干扰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和苦味酸检测酐的影响。方对两种检测方进行精密度试验和方学比对,用羟苯磺酸钙进行体外干扰配对试验和剂量效应试验。结果肌氨酸氧化酶和苦味酸检测结果精密度良好,添加羟苯磺酸钙浓度至4mg/L以上的血清肌氨酸氧化酶结果与未添加的结果开始有明显差异,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结果差异也越大;苦味酸检测结果中,除了低浓度水平酐中添加羟苯磺酸钙浓度至64mg/L酐测定结果与未添加的结果差异较大外,其余结果差异均不明显。结论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检测酐负干扰较大,对苦味酸检测基本无干扰作用。
戴莹洁周勇陈文举李招云
关键词:肌酐羟苯磺酸钙肌氨酸氧化酶法苦味酸法
肌氨酸氧化酶与改良苦味酸速率测定酐的方学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酐主要是体内酸的代谢产物,易由肾脏排出,所以测定酐的含量相对能准确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改良JAFF测定血清酐特异性差,易受多种干扰物质如丙酮、丙酮酸、叶酸、葡萄糖、胆红素和血红蛋白等物质干扰,而且定标结果稳定期短,尤其在基层医院里标本量少,一瓶试剂打开后使用时间过长,再检测时易出现负数现象,使检测结果不准确。为了减少定标频率,减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我科特对这两种检测方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干扰试验做了比较。
王新莉
关键词:血清肌酐肌氨酸氧化酶法
酐测定试剂(盒)(肌氨酸氧化酶)
本标准规定了肌酐测定试剂(盒)(肌氨酸氧化酶法)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签、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肌氨酸氧化酶检测尿肌氨酸的方学性能评价及参考值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对肌氨酸氧化酶检测尿肌氨酸进行方学性能评价,初步估计尿肌氨酸的生物参考值。方参考CLSI EP5-A2、EP17-A、EP6-A、C28-A3等文件,评价肌氨酸氧化酶检测尿肌氨酸的重复性、空白限(limits of blank,LoB)、检测限(limitsof detection,LoD)、定量限(limits of quantitation,LoQ)、线性范围、回收率和生物参考值。结果肌氨酸氧化酶检测2.0μmol/L肌氨酸溶液、2.9μmol/L新鲜尿液样本,总不精密度均<14.0%;肌氨酸氧化酶检测5.0、10.0μmol/L肌氨酸溶液及6.4、9.8μmol/L新鲜尿液样本,总不精密度均<10.0%。肌氨酸氧化酶检测尿肌氨酸的LoB约为0.35μmol/L;肌氨酸溶液的LoD、LoQ分别为1.1、1.9μmol/L,新鲜尿样本分别为1.2、2.0μmol/L;线性范围为2.0~125.6μmol/L;回收率为65.3%~90.5%。健康人群尿肌氨酸的生物参考值为0.01~0.06μmol/g酐。结论肌氨酸氧化酶检测尿肌氨酸的精密度、检测限、线性范围等可满足临床实验室的要求,但仍需在校准品基质方面有所改进以提高准确度。
王萌刘明郭健
关键词:肌氨酸氧化酶法性能评价参考值
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检测酐的干扰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分析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羟苯磺酸钙后不同血清酐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探讨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检测酐的影响。方本研究是自身前-后对照研究。(1)体内干扰实验:选取2011年5月至10月黄石市第二医院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检测服用羟苯磺酸钙服用前及服用后l周血清肌氨酸氧化酶酐(Scrl)、脱亚胺酐(Scr2)、尿素(Urea)、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tatinC),比较服药前后Scrl、Scr2、Urea、估算GFR(eGFR)的差异。(2)体外干扰筛选实验:检测羟苯磺酸钙(100mg/L)对Scrl及Scr2有无干扰。(3)干扰剂量效应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羟苯磺酸钙(1.25-20.0mg/L)对肌氨酸氧化酶低浓度酐(65.9μmol/L)样品及高浓度酐(404.5μmol/L)样品的干扰效应。以酐偏差3.5%或6.63μmol/L作为干扰临床可接受标准(dmax),配对样本比较用Wilcoxonz秩和检验。结果(1)体内干扰实验:患者服药后Scrl浓度148.0μmol/L低于服药前273.5μmol/L(Z=-2.803,P〈0.01),服药前、后Scr2浓度(269.5μmol/L与266.0μmol/L,Z=-0.614,P〉0.05)、Urea浓度(14.2mmol/L与14.4mmol/L,Z=-0.563,P〉0.05)及eGFR[18.95ml·(min·1.73m^2)“与19.35ml·(min·1.73m^2),Z=-0.57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干扰筛选实验:Scrl对照样品均值404.0μmol/L,实验样品干扰值(dobs)95%置信区间(CI)为(-173.90±2.86)μmol/L,显示严重负干扰,Scr2无干扰。(3)干扰剂量效应实验:低浓度酐样品,干扰剂量效应回归方程Y=0.0263X^2-1.6394X^2-0.2754(R。=0.996,F=2546.7,P〈0.05),羟苯磺酸钙在3.5mgCL浓度下干扰小于预设的dmax;高浓度酐样品,干扰剂量效应回归方程Y=-2.7649X-0.0782(R^2=0.998,F=7943.4,P〈0.05)
余久如潘桂红鞠萍
关键词:羟苯磺酸钙肌酸酐
肌氨酸氧化酶与碱性苦味酸测定血清酐的实验比对
2012年
目的评价肌氨酸氧化酶(简称)、碱性苦味酸(简称苦味酸)测定血清酐的可靠性。方分别采用两种方测定血酐值进行精密度试验,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进行评估,将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回归分析,计算两种方间的偏倚。结果3个水平的定值质控血清cv咖%分别为3.77%、2.53%、1.23%;苦味酸3个水平的定值质控血清CV日间%分别为5.23%、4.05%、2,46%。两种方测定的血清酐浓度,经组内、组间离群值检验后得线性回归方程:X(苦味酸)=0.9772X()+5.1911,r2=0.9910。两种方问各有明显恒定偏倚。结论苦味酸特异性不高,易产生交叉污染,但成本低廉,操作简便;肌氨酸氧化酶特异性高、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是比较理想的方
冯乔健
关键词:肌氨酸氧化酶法碱性苦味酸法肌酐
维生素C对肌氨酸氧化酶检测血清酐干扰的定量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定量分析维生素C对肌氨酸氧化酶检测血清酐的干扰,并绘制剂量响应曲线图。方酐纯物质调整健康个体血清酐值至105μmol/L,配制成基础血清,用肌氨酸氧化酶测定基础血清酐值;基础血清与质量浓度1.2g/L维生素C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维生素C质量浓度分别为0,0.3,0.6,0.9,1.2g/L的混合液,按测试混合液维生素C质量浓度依次增高和依次降低的顺序交替分3批次,应用肌氨酸氧化酶,测定5种测试混合液的酐值。以维生素C质量浓度为横坐标,测试混合液酐值为纵坐标,绘制剂量响应曲线。结果随维生素C质量浓度增加,酐值越来越小,呈负相关。基础血清酐测定值为(105.8±2.98)μmol/L;其剂量响应曲线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1.289 x+105.28,相关系数r=0.999。结论在实验中质量浓度0.3g/L的维生素C即可对酐测定值造成明显干扰,质量浓度0.9g/L的维生素C可产生临床不可接受的误差。
江俊铮谢梦禹张卫张露兰隆琴谭积善陈曼
关键词:维生素C肌酐

相关作者

肖刚
作品数:73被引量:29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组织芯片 多重耐药 肝细胞癌 树突状细胞 NY-ESO-1
朱远航
作品数:27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血清肌酐 病毒性肝炎 血清胱抑素C 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王龙武
作品数:29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长沙医学院
研究主题:基因组DNA 抗凝血 外周血 白细胞介素-8 老年性阴道炎
李云凤
作品数:10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
研究主题:危急值 甲状腺激素 检验危急值 分析测量范围 儿童
连希艳
作品数:74被引量:315H指数:1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腹膜透析 高尿酸血症 血小板活化因子 发病机制 终末期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