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 篇“ 肛垫下移学说 “的相关文章
肛 垫下 移 学说 与PPH手术的临床运用被引量:9 2008年 冯建荣 王业皇关键词:肛垫下移学说 PPH手术 吻合器痔 排便作用 肛肠疾病 生气通天论 从“脾主肌肉”理论到脾虚气陷型内痔治疗的思考 被引量:6 2020年 痔是肛 肠科的最常见的疾病,以出血、脱垂、疼痛不适为主要临床特征,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且呈日益严重化、年轻化的疾病走势。依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关于内痔的治疗,中医学历来有从脾立论治疗脾虚气陷型内痔的运用,疗效可观,其中的作用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研讨。中医学“脾主肌肉”理论,无形中提示着内痔脱出与肌肉的天然联系。 吴小云 蔡而玮关键词:脾主肌肉 肛垫下移学说 有“痔”之士的难言之隐 2019年 人为什么会得痔病呢?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肛 垫下 移 学说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肛 管下方的正常环状组织——肛 垫,平时具有协助排便控制的作用。但在长期的非正常的排便习惯,诸如用力排便或大便干结等的影响下下移 异位,并最终导致了痔这一疾病的发生。 鲍予頔 姜可伟关键词:痔病 肛垫下移学说 排便控制 排便习惯 痔病退变学说 的病理生理学探讨 被引量:10 2018年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静脉曲张学说 、肛 垫下 移 学说 等痔的发病学说 已不能完全阐释痔的发病机理。经临床观察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杨向东教授发现,痔的发生与发展符合生物退变的原理,遂于2014年首先提出了痔病退变学说 ,即痔实际上是直肠末端血管和组织的退行性改变,且部分研究显示,年龄的增长以及久蹲、久坐、便秘、腹泻等导致的痔均符合这一学说 理论,故笔者于本研究中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探讨了痔病的退变学说 。 杨玉刚 杨向东关键词:病理生理 肛垫下移学说 PPH术在重度混合痔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肛 垫下 移 学说 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在重度混合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重度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PPH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外剥内扎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O.05);观察组患者的止痛药使用率、术后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52%、4%、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8%、8%、30%(P〈0.05)。结论PPH术在重度混合痔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杨昌谋 黄甫达 覃安强 杨萌关键词:肛垫下移学说 PPH术 重度混合痔 痔定义困惑的形式逻辑思考 垫下 移 学说 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痔的认识,也改变了痔的治疗方法,但肛 垫下 移 学说 的提出也对传统痔概念提出了挑战,造成了人们对痔定义的困惑。梳理痔概念的演变过程,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理论对痔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变化进行研究,可能促进... 张飞春关键词:肛垫下移学说 结扎、注射、后位扩肛 术在混合痔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4年 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占肛 肠疾病发病率的87.25%[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痔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有“肛 垫下 移 学说 ”、“静脉曲张学说 ”等[2]。针对发病原因有不同的手术方法,比较常见的是外剥内扎术、外剥内扎挂线术、外剥内扎侧切术等[3],近年针对肛 垫下 移 理论被国内广泛采用的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PPH)手术,也在对II~Ⅲ度混合痔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院采用混合痔结扎、注射、后位扩肛 术手术方法治疗混合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具有防止术后大出血,彻底清除痔核组织、减少术后复发以及最大限度地保留肛 管皮肤黏膜和齿状线区,使肛 门排便功能正常等优点。 于洪顺 张玉茹 田颖 于国志关键词:混合痔 结扎 注射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肛垫下移学说 外剥内扎侧切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13年 痔是最常见的肛 肠疾病,发病于任何年龄,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其病因尚未明确,目前主要有以下学说 :(1)肛 垫下 移 学说 即:在肛 管的黏膜下有一层环状的由静脉(或称静脉窦)平滑肌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肛 管血管垫(简称肛 垫)起闭合肛 管,节制排便作用,若弹性回缩作用减弱,肛 垫则充血,下移 形成痔。(2)静脉曲张学说 ,即为痔的形成与静脉扩张充血有关。因此在我国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中定义:痔是肛 垫下 移 的病理性肥大移 位及肛 周皮下血液瘀滞形成的局部团块。临床上根据痔与齿状线的关系,又分为三类即:内痔,外痔,混合痔,其中内痔又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那么在治疗上已不再是缝痔必治的观念,而只是对有症状的内痔进行治疗,其目的不是所谓消除痔的根治而是消除其症状,不同类型的痔的治疗方法不同,Ⅰ度内痔仅用药物治疗, 孙良传 司先余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肛垫下移学说 病理性肥大 肛肠疾病 PPH术在治疗环状混合痔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13年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是建立在"肛 垫下 移 学说 "基础上,1998年由Longo设计的一种通过吻合器环形切除吻合直肠下端粘膜来治疗Ⅲ、Ⅳ期内痔及混合痔的手术方法。2006年6月,姚礼庆教授在我国实施首例PPH术,此后PPH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1]。 常树勋 张红军 吉强 王晓鹏关键词:环状混合痔 PPH术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 肛垫下移学说 直肠下端 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痔疮出血8例体会 被引量:12 2012年 现代医学认为,形成痔的原因很多,认识并不一致,有肛 衬垫下 移 、血管增生、静脉丛曲张、遗传及肛 管狭窄等学说 [1]。目前肛 垫下 移 学说 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出血为痔疮常见的并发症,因血管扭曲扩张管壁薄弱导致破裂形成血肿,血肿破裂而出血;痔水肿嵌顿导致感染,坏死组织脱落而引起出血。 聂川 李政文 尧登华 肖萧关键词:痔疮出血 内镜下套扎术 肛垫下移学说 血肿破裂 血管增生 肛管狭窄
相关作者
钟芸诗 作品数:355 被引量:2,959 H指数:3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 结直肠癌肝转移 结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王业皇 作品数:202 被引量:1,119 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肛瘘 高位复杂性肛瘘 便秘 高位肛瘘 挂线疗法 姚礼庆 作品数:560 被引量:5,348 H指数:3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治疗 大肠癌 黏膜下肿瘤 陈祖清 作品数:27 被引量:80 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肛周脓肿 混合痔 环切术 痔上黏膜 低位切开 王万里 作品数:2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研究主题:病理改变 TST 肛垫下移学说 临床症状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