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0篇“ 肝功能正常“的相关文章
-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 2024年
- 一、什么是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指的是HBV病毒在人体内长期存在,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的状态。2016年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为6.1%,慢性HBV感染者为8600万例。最初认识这种疾病时,慢性HBV感染患者通常被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两类,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大三阳”与“小三阳”,其中通常情况下HBeAg阳性型具有更高的病毒复制水平和传染性。既往推荐对于慢性HBV感染的治疗,特别是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治疗,多在转氨酶升高后进行。导致许多患者甚至一些基层医生错误地认为慢性HBV感染者只要肝功能正常,就不需要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 郝红晓
-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HBEAG阴性流行率肝功能正常大三阳
- 血清甘胆酸联合总胆汁酸在肝功能正常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 2023年
- 探讨华支睾吸虫病肝功能正常患者的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评价CG联合TBA对华支睾吸虫病的肝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肝功能正常的华支睾吸虫组168例和对照组63例,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TBA、CG、ALT和AST的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肝功能正常华支睾吸虫病的相关性,并建立一个联合诊断模型;采用灵敏度、特异度、ROC-AUC、约登指数评价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华支睾吸虫组血清ALT和AST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CG、T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5,95%CI:1.052-1.118,P<0.001)、TBA(OR=1.122,95%CI:1.001-1.257,P=0.049)、CG(OR=1.975,95%CI:1.402-2.783,P<0.001)与华支睾吸虫病相关。联合模型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灵敏度为72.62%、特异度为85.71%、ROC-AUC为0.837(95%CI:0.783-0.882),约登指数为0.583。结论 血清TBA和CG联合诊断华支睾吸虫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评估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胆汁淤积的指标。
- 冉进秋韦小勋韦海梅黄艳果潘刚熙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甘胆酸总胆汁酸肝功能正常
- 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的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抗病毒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状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HBV DNA载量、FIB-4(Fibrosis 4 Score,FIB-4)指数、肝脏弹性测定值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结果:259例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G)≥2共79例(30.50%),纤维化分期(S)≥2共67例(25.87%),G≥2或S≥2共99例(38.22%)。不同性别、年龄、HBeAg状态、ALT水平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19 U/L组与AST≤19 U/L组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P<0.01),FIB-4指数、肝弹性硬度值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ST>19 U/L对于判断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洪杰高学松刘楠张亦瑾高丽丽高萍段雪飞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病理学
- 体检肝功能正常,4个月后发现肝癌晚期,是不是医院搞错了?
- 2020年
- 蒋先生单位体检的时候,抽血查肝功能,指标一切正常,可却在4个月之后发现了肝癌晩期,这是怎么回事呢?抽血不能发现肝癌吗?是不是上次抽血的时候搞错了,没有发现肝癌的蛛丝马迹?其实,体检的时候发现肝功能是正常的并不代表没有患癌,因为肝功能与肝癌没有必然的联系,肝功能正常不等于没有肝癌。
- 曾维根
- 关键词:肝癌晚期肝功能正常抽血
- 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无创模型的建立
- 背景及目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患者并不能完全避免肝脏疾病的进展。肝脏病理学检查是评估肝脏炎症活动...
- 陆佳林
- 关键词:乙型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纤维化无创模型
- 文献传递
- 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乙型肝炎疾病进展预警预测的无创诊断方法被引量:5
- 2020年
-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防治依然任重道远。全球约有2.57亿人感染HBV[1];当前,我国HBV感染处于中度流行区,据估计我国HBV感染者约7000万[2]。而且,我国大陆地区慢性HBV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仅为19%和11%,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2030年消除慢性病毒性肝炎威胁”全球公共卫生战略所要求的90%和80%[3]。持续的肝脏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进展是活动性慢性HBV感染不可避免的结局,这将增加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进展的风险。因此,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疾病进展实施预测预警并及时抗病毒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陆佳林胡爱荣蒋素文孟依娜陈凯胡耀仁
-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HBV感染无创诊断疾病进展肝脏炎症
- 41例肝功能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对肝功能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结果与临床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1例肝功能正常的HBeAg阴性CHB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肝功能、HBsAg及HBV DNA检测,并对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41例肝功能正常的HBeAg阴性CHB患者中,年龄与血清HBsAg呈负相关关系(P<0.05);肝组织炎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按照炎症分级分组比较:炎症程度0.05);按照纤维化分期分组比较:纤维化分期0.05)。结论:对肝功能正常的HBeAg阴性CHB患者需及早进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术明确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情况,进一步评估病情明确治疗方案,对防治CHB的疾病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张先姚张国梁侯勇施美李梦梦王姣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
- 匹伐他汀对肝功能正常冠心病合并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对肝功能正常的冠心病(CHD)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5例CHD+NAFLD患者为NAFLD组,另外70例CHD未合并NAFLD患者为非NAFLD组。根据NAFLD严重程度,NAFLD组被进一步分为轻度组(87例)、中度组(64例)和重度组(54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匹伐他汀,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比较四组治疗前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严重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四组治疗后HOMA-IR均显著降低,P均=0.001。治疗前,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轻、中、重度组HOMA-IR[(3.08±0.35)比(3.65±0.42)比(4.12±0.31),(4.21±0.47)]均显著升高,中、重度组HOMA-IR显著高于轻度组,P均=0.001;治疗后,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轻度组HOMA-IR无显著差异,与非NAFLD组、NAFLD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HOMA-IR[(2.54±0.38),(2.61±0.47)比(2.97±0.35),(3.08±0.44)]仍然显著升高,P均=0.001。四组严重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872。结论:匹伐他汀治疗肝功能正常冠心病合并NAFLD可显著降低患者的HOMA-IR,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石琳朱敏
- 关键词:冠心病脂肪肝匹伐他汀
- 肝功能正常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GP73表达与纤维化及炎症分级关系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调查肝功能正常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高尔基体蛋白73表达与病理活检结果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制定的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诊断标准选取69例肝功能正常慢性乙肝患者,B超定位下行肝活检,常规病理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GP73的表达,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乙肝三系定量、常规肝功能指标,统计分析组织纤维化S0-S2级与S3-4级间、炎症程度G0-G1级与G2-G3级间GP73表达的差异,组织GP73表达与HBV-DNA、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肝功能正常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GP73阳性表达率为81.16%,呈细胞胞浆弥散和胞膜浓染的特征。显著纤维化患者(S3级以上)GP73表达显著高于不显著纤维化(S2级以下),中重度炎症反应肝组织GP73表达强于轻度炎症反应患者,中高HBV-DNA(>103IU/ml)复制患者GP73表达显著高于低复制(>103IU/m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组织GP73表达与血清ALT、AST、HBV-DNA间存在正相关(r=0.421、0.414、0.371,P=0.002、0.002、0.047),与γ-GT间的相关系数为0.263(P=0.058)。结论肝功能正常慢性乙肝患者组织纤维化与炎症反应依然存在,GP73蛋白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纤维化与炎症反应的程度。
- 奚经巧林枝赵春陈建欧王莹琼蔡文品
- 关键词:高尔基体蛋白73肝活检纤维化
- 孕晚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BV母婴传播——一项基于肝功能正常、HBV高载量孕妇的Meta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系统评价肝功能正常孕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开展HBV母婴阻断工作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六大数据库,最后一次检索时间为2017年6月11日,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检索、筛选、纳入和分析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有33篇文献纳入分析,总样本量为4 930人。抗病毒治疗组新生儿、儿童7月龄、儿童12月龄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RR值分别为0.60、0.16、0.24)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率(RR值分别为0.28、0.13、0.14),以及产妇分娩前HBV-DNA滴度水平(SMD=-3.51,95%CI:-4.25^-2.77,)均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6个月HBV-DNA滴度水平、分娩孕周、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93、1.84、0.17、0.30,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对于HBV-DNA≥1×10~6IU/mL孕妇,抗病毒治疗组产妇分娩前HBV-DNA滴度水平、婴儿各年龄段HBV感染率均较对照组降低(RR<1,均P<0.01);孕晚期开始治疗组,产妇分娩前HBV-DNA滴度水平、婴儿各年龄段HBV感染率均较对照组降低(RR<1,均P<0.01)。结论对于肝功能正常、HBV-DNA≥1×10~6IU/mL的孕妇,孕晚期服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BV母婴传播几率,并具安全性。
- 胡芳卢建军林穗方
- 关键词:母婴传播META分析
相关作者
- 孙焕林

- 作品数:100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10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乙肝病毒携带者 肝硬化 肝功能正常 高血压
- 胡爱荣

- 作品数:190被引量:50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丙型肝炎 肝组织 病毒基因分型
- 尹有宽

- 作品数:189被引量:1,133H指数:1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败血症 乙肝患者 慢性乙肝
- 缪晓辉

- 作品数:334被引量:1,257H指数:20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HBV 抗病毒治疗 不明原因发热
- 蔡大川

- 作品数:111被引量:270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大三阳 树突状细胞 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