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4篇“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相关文章
2024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脏性病变》更新解读
2025年
在临床工作中,腹部甚至是相邻部位(胸部、脊柱等)的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肝脏性病变(FLLs)已成为临床医生最常面临的问题之一。自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发布的第一版肝脏性病变临床实践指南以来已经过去十年,2024年,该学会以现有的最佳医学证据为依据,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
孙平尹传政宋自芳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
一种基于不平衡最优传输的肝脏性病变影像分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不平衡最优传输的肝脏性病变影像分析方法。所述分析方法为:提取原始图像样本特征,再将每个图像嵌入高斯分布来编码不确定性;再进行不平衡最优传输损失计算和分类损失计算,实现精确的成对匹配,以减少负迁移,利...
李若坤董舜杰蒲雨霖张云菲沈哲涵严福华邓林
超声造影对肝脏性病变的诊断效果及敏感度、特异性分析
2025年
探究临床在诊断肝脏性病变(FLL)病人病情过程中使用超声造影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其应用的诊断效果,还有其应用对病人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的影响。方法 本文的临床诊断中选择86例FLL病人进行数据分析,选取时间在2022年1月—2024年12月,病人病情过程中使用超声造影,为研究组数据,病人病情过程中使用常规超声,为对照组数据,对比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 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的病理分型符合率显著更高,良恶性病变符合率显著更高,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 临床在诊断FLL病人病情过程中使用超声造影所发挥的作用积极,病人在诊断后的效果理想,病人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准确性均获得了显著程度的提升。
帅昀希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局灶性病变敏感度特异性
不同观察者对10~19 mm动脉期非边缘高强化肝脏性病变的LI-RADS分类错误原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不同观察者对10~19 mm伴动脉期非边缘高强化肝病变LI-RADS v2018分类的错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至2023年肝细胞癌(HCC)高危人群在本院行肝脏增强MRI或CT检查发现最大径10~19 mm伴动脉期非边缘高强化的肝性病变,其报告为“LR-4”的病例。3名医师重新依据LI-RADS v2018主要征象联合辅助征象判读并对分类结果达成一致,作为参考标准。分析不同观察者对此类病变分类错误的原因。结果纳入72例患者,共80个10~19 mm伴动脉期非边缘高强化的病变。不同医师在CT和MRI上对病变的分类错误之间无差异(P=0.13)。51.25%(41/80)的病初写报告医师分类错误,其中10%病非周边廓清、16.25%病强化包膜、1.25%的病超阈值生长判读错误,其中1.25%病非周边廓清及强化包膜均误判为阳性。25%病虽然主要征象和辅助征象判读准确,但因不熟悉分类规则而导致LR分类错误。结论对10~19 mm伴动脉期非边缘高强化病变的非周边廓清及强化包膜的正确识别,联合辅助征象,以及对LR分类表格和规则的熟悉,有助于提高此类病变的LR分类准确性。
任阿红何学林余丹曹邱婷王振常杨正汉
关键词:局灶性病变
CT诊断肝脏性病变的价值
2024年
探究肝脏性病变诊断中运用CT检查的价值。方法 共遴选本院收治的50例肝脏性病变患者(病理活检确诊)为研究对象,收治时段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均对50例入组患者实施CT检查,由本院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以双盲法阅片,依据病理活检结果进行明确诊断,分析CT对于肝脏性病变的检出结果,分析CT诊断效能、不同类型肝脏性病变检出情况。结果 50例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肝脏性病变,其中良性37例,恶性13例;CT共检出47例肝脏性病变,包括良恶性35例,恶性12例。CT检出率低于病理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低于病理活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活检结果显示,肝细胞癌13例,肝血管瘤16例,肝囊肿12例,肝腺瘤9例,CT检查显示分别有12例、15例、11例、9例。CT对于不同类型肝脏性病变的符合率分别为92.31%、93.75%、91.67%、100.00%,对肝细胞瘤、肝血管瘤、肝囊肿的检出率均低于病理活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脏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CT具有显著价值,通过分析影像学特征,可有效鉴别疾病类型,能够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可靠指导。 。
贾荣军
关键词:CT肝脏局灶性病变
超声造影对肝脏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肝脏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间收治的40例肝脏性病变患者,均行病理穿刺检查,以病理穿刺结果为金标准,将40个病按良恶性分为良性组(n=14)和恶性组(n=26),比较不同性质肝脏性病变超声影像学特征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差异,评估超声造影在肝脏性病变诊断中的检测效能。结果:(1)超声造影显示良性病呈周边结节性向心性增强、早期整体性增强呈高回声或离心性填充等;恶性病呈动脉期高增强、门静脉期等增强、延迟期低增强或动脉期环状稍高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等。(2)恶性组超声造影时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均比良性组更早(P<0.05);(3)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在肝脏性病变中的检测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7.54%、69.23%、92.91%。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性病变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适合推广使用。
谢伟超陈海庆陈佳佳詹泽锋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局灶性病变
扩散加权MRI定性诊断肝脏性病变的研究
2024年
研究在定性诊断肝脏性病变过程中选择扩散加权MRI的可行性与应用特点。方法 拟选择肝脏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为100例,接诊时间在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研究对象均在常规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同时予以扩散加权MRI检查,以不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能以及相关诊断指标。结果 分析肝脏性病变表观弥散系数(ADC),恶性患者参数值小于良性患者(P<0.05)。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对应的ADC值差异较小(P>0.05)。分析良性病变患者的ADC值,肝囊肿病变大于肝血管瘤,差异显著(P<0.05)。在恶性肝脏性病变诊断效能方面,与单一MRI动态增强扫描相比,MRI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MRI检查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明显提高(P<0.05)。结论 扩散加权MRI在定性诊断肝脏性病变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将其与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对恶性肝脏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指导患者尽早干预,提升近期疗效。
许欣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诊断肝脏性病变的比较
2024年
用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肝脏性病变类型进行诊断以分析两者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江苏省南通市第六医院在2021年1月到2023年3月时期接诊的50例患者为本次对象,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定为肝脏性病变疾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在不同检查方式下的疾病检出率(肝细胞癌、胆管癌、血管瘤、囊肿、炎症、脂肪肝),同时比较两种不同的诊断技术在诊断完成后的各项数据指标以分析其诊断优势。结果 分析不同检查方式下的疾病检出率可见,磁共振对疾病诊断的总准确率明显更高于多层螺旋C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磁共振总准确率与金标准诊断并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金标准检出40例患者为良性病变(阴性),另10例患者为恶性病变(阳性);分析不同技术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情况需比较其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阳性预测值,比较结果中表明磁共振的各项数据均更高于螺旋CT诊断,而磁共振上述各项指标中与金标准比较仅有阳性预测值有一定差异(P<0.05),其余三项数据比较中可见磁共振与金标准差异明显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肝脏性病变类型进行诊断能够帮助临床确定疾病类型且诊断准确率高,其中磁共振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效能相对CT更高,能够帮助临床观察疾病病变类型,值得推广应用。
周楚陈均王新宏周慧敏凌波
关键词:磁共振多层螺旋CT肝脏局灶性病变
超声造影与CT在肝脏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CT诊断肝脏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肝脏性病变患者100例进行临床分析,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与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对其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测共检出真阳性27例、真阴性46例,超声造影检出真阳性30例、真阴性47例,两者联合真阳性40例、真阴性50例。三者Kappa值分别为:CT:0.441,超声造影:0.527,两者联合:0.798。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79%、80.70%、71.05%、74.19%、19.30%、37.21%、73.00%;超声造影分别为:69.77%、82.46%、75.00%、78.33%、17.54%、30.23%、77.00%;两者联合分别为:93.02%、87.72%、85.11%、94.34%、12.28%、6.98%、90.00%。良性病变患者超声造影与CT影像特征中各项参数指标对比恶性病变患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CT对肝脏性病变诊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两者联合的诊断效率更高,建议临床中结合各类检查及生化指标进行参考,避免单一检查手段造成误诊、漏诊的发生。
李想雍心愿刘文淼
关键词:CT超声造影肝脏局灶性病变
基于T2WI影像组学鉴别肝脏性病变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旨在探讨T2WI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HCC和FN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21年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确诊的196名患者的T2WI序列图像,对T2WI序列的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后,通过方差阈值法、K最佳方法和Lasso回归操作进行特征筛选和降维,采用KNN分类器构建了HCC和FNH鉴别诊断模型。结果:该模型在测试组的结果是AUC值为0.823,准确率为0.750,敏感度0.933,特异性0.567。结论:本研究采用T2WI序列结合影像组学方法构建了HCC和FNH的鉴别诊断模型,该模型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及AUC值。这一结果突显了利用单一T2WI序列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鉴别肝脏病变方面的潜力,展示了影像组学在提高非侵入性诊断精度方面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探索多种MR序列及临床数据相互融合的综合模型提供研究基础。
魏立豪许跃根蔡煜芳梁文彬
关键词:肝细胞癌局灶性结节增生磁共振成像

相关作者

谢晓燕
作品数:541被引量:2,688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检查 超声引导 剪切波 射频消融
叶真
作品数:121被引量:481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肝脏局灶性病变 三维超声 超声诊断
郑荣琴
作品数:624被引量:2,46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检查 超声 剪切波 弹性成像
宋彬
作品数:442被引量:2,654H指数:2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X线计算机 CT表现 MRI
吕明德
作品数:498被引量:3,626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检查 肝肿瘤 超声引导 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