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35篇“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相关文章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被引量:8
- 2006年
- 李爱军周伟平吴孟超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细胞源性肝细胞瘤再生结节肝囊肿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被引量:3
- 2004年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不是真正的肿瘤。病理学上FNH是正常的肝细胞对先天性或获得性异常血管的反应性增生 ,病变中主要包括异常血管、正常的肝细胞、Kuffer细胞、胆管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CT检查中典型表现为动脉及门静脉早期明显均匀增强的多血管性肿块 ,并且病变中心出现延迟强化的中心瘢痕。典型的MRI表现包括等或略长T1及等或略长T2 信号 ,中心瘢痕呈明显的长T1长T2 信号 。
- 吴天张翔闫鸣鲍润贤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瘢痕肝细胞病变动脉
- 普美显增强MRI联合GE-256排螺旋CT放射诊断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25年
- 揭示普美显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和GE-256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肝癌及肝肿瘤术后结节增生的诊断中的实际效应。方法 在此项研究中,选出了200名患者进行实证,以MDCT和普美显动态增强MRI分别进行检验,并以后期对比分析来检视结果。结果 参照表1,透过MRI的检测率可达90%,明显高出MDCT的76%。以MRI所得的阳性结果,诊断的准确度更是高达94%,位居MDCT的83%之上。根据表3,MRI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面均优于MDCT。根据表4,MRI在微小肝癌的诊断中也明显优于MDCT。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普美显动态增强MRI联合GE-256排螺旋CT在肝癌和肝脏术后结节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此次研究结果在临床上有着很强的参考应用价值。同时,微小肝癌的诊断效果也明显优于单纯使用MDCT。
- 李伟
- 关键词:肝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准确率
- 动态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65例,分析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效果。结果: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实质部分均呈明显强化,在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呈略高或等信号的强化灶;病灶内的瘢痕延迟强化;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符合率高于平扫MRI(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应用效果确切。
- 李凤婷苏友恒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动态增强MRI征象与病灶大小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 H)动态增强MRI征象,探讨轮辐征与病灶大小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0例306枚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动态增强MRI图像,所有病灶根据测量的最大径分为≤2cm组、2~5cm组和>5cm三组,分析轮辐征在不同大小组别中的差异。结果 306枚FNH病变的平均大小为4.45±2.56cm,检出癜痕170例,假包膜62例,供血动脉19例,具有轮辐征175例,FNH轮辐征、瘢痕、假包膜及供血动脉的检出,在不同大小分组中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对轮辐征的检出取决于病灶大小,轮辐征对于较大FNH (>5.0cm)的诊断更有意义。
- 刘佳徐鹏举张珍
-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脏病灶大小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3例磁共振误诊分析及病理对照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磁共振成像(MRI)可能误诊原因并进行病理对照分析,以加深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浙江省丽水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1例FNH患者资料,2名评估者在不知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共同评估病灶的MRI征象(包括病灶一般情况、平扫信号、增强扫描强化表现及周围组织伴随征象)并做出诊断,对评估结论达成一致意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误诊病例进行病理对照及误诊原因分析。结果 21例肝脏FNH中的13例患者共13个病灶被误诊,其中被误诊为肝细胞癌4例,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转移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3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肝细胞腺瘤2例。病理对照分析:2例MRI上见“假包膜征”的病灶在镜下无明显假包膜;而3例镜下存在假包膜的病灶却未能识别出MRI“假包膜征”。3例MRI上见“局部坏死”,但本组13例镜下均无局部缺血坏死表现。2例MRI上被评估为存在“脂肪变性征”的病灶在镜下均存在较明显的脂肪细胞积聚;MRI上无“脂肪变性征”者在镜下也无明显脂肪变性。11例病灶在镜下可见瘢痕,但在MRI中13例病灶均未能识别“延迟强化瘢痕”。结论 肝脏FNH的误诊原因主要有:中央瘢痕缺失或瘢痕的形态/信号/强化不典型、病灶出现肝细胞癌征象“脂肪变性”、误判存在肝细胞癌征象“假包膜征”;此外,病灶外生性生长与肝外其他脏器紧贴、“评估者受临床病史的影响”可能也会导致误诊。
- 潘俊俏李炳荣孙洪鸣
- 关键词:肝肿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理
- 增强CT轮辐征与供血动脉征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增强CT轮辐征与供血动脉征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FNH患者(76个病灶)作为FNH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32例其他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67个病灶)作为非FNH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增强CT检查,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特征,比较FNH病灶在不同病变特征下的最大径,并比较轮辐征与供血动脉征的诊断效能、诊断价值。结果:FNH组轮辐征阳性率、供血动脉征阳性率较非FNH组更高(P<0.05);FNH组轮辐征阳性病灶最大径与辐征阴性病灶相比更大(P<0.05);轮辐征诊断FNH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供血动脉征相比更高(P<0.05),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轮辐征、供血动脉征诊断FN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634,轮辐征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与供血动脉征相比更大(P<0.05)。结论:相较于供血动脉征,增强CT轮辐征更适合作为FNH的特异影像学表现,可辅助临床诊断FNH。
- 李召侠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 多层螺旋CT检查在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3例,均开展MSCT检查,统计原发性肝癌、FNH检出情况,并以肝穿刺活检为金标准,分析MSCT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FNH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验证MSCT鉴别诊断与肝穿刺活检的一致性。结果 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经肝穿刺活检证实41例为原发性肝癌,42例为FNH;经MSCT检出原发性肝癌40例,FNH 43例,原发性肝癌检出率为97.56%;MSCT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FNH的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97.62%、准确度为96.39%、阳性预测值为97.50%、阴性预测值为95.35%;Kappa检验显示,MSCT鉴别诊断与肝穿刺活检的Kappa值为0.928,一致性极高。结论 MSCT检测在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FNH中价值高,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便于早期开展针对性治疗,以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 廖丽娇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多层螺旋CT
- 64排螺旋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指标在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研究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类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技术对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类病变疑似患者115例,首先以常规二维超声技术进行检查,随后再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实施检查,以治疗后病理学证实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并计算病理学证实阳性例数。64排螺旋CT检查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诊断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类病变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病情确诊时间、检查准备时间、操作时间。结果:病理学证实阳性110例,占比95.65%;64排螺旋CT检查诊断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类病变,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检查病情确诊时间、检查准备时间、操作时间均短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类病变以64排螺旋CT技术对病情实施诊断,准确性更加理想。
- 林宗荣
- 关键词:肝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64排螺旋CT
- 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联合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和叉头框蛋白A1及簇集蛋白对小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联合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叉头框蛋白A1(FOXA1)、簇集蛋白对小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4例小肝癌或FNH可疑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小肝癌组(87例)和FNH组(177例)。采用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检查比较相关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和比较血清AFU、FOXA1、簇集蛋白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AFU、FOXA1、簇集蛋白对小肝癌及FNH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联合血清AFU、FOXA1、簇集蛋白对小肝癌及FNH的鉴别价值。结果小肝癌组对比剂早于周围到达、对比剂灌注缺损、动脉期增强后扩大>10%占比均高于FNH组,Kupffer相有高增强环占比低于FN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肝癌组血清AFU、FOXA1、簇集蛋白水平均高于FNH组[(64±6)U/L比(36±5)U/L,(18.4±2.5)μg/L比(13.3±2.2)μg/L,(120±16)μg/L比(84±1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944、16.829、18.925,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U、FOXA1、簇集蛋白诊断小肝癌和FNH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95%置信区间:0.857~0.934)、0.900(95%置信区间:0.861~0.940)、0.866(95%置信区间:0.820~0.913),三者联合诊断小肝癌和FNH的曲线下面积为0.979(95%置信区间:0.965~0.994)。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检测小肝癌和FNH的准确度高于AFU、FOXA1、簇集蛋白单独检测,略低于四者联合检测。结论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联合血清AFU、FOXA1、簇集蛋白可提高对小肝癌和FNH的鉴别价值。
- 周敏荣鹿于鲁欣万静吕娟
- 关键词:小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