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2篇“ 股动脉损伤“的相关文章
- 股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股动脉损伤是下肢动脉损伤的常见类型,其损伤机制和临床表现复杂,常合并多种并发症,诊疗难度大,有一定的误诊率及截肢率。本文从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总结股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 徐飞洋张涛张曙光
- 关键词:股动脉外科腔内治疗
- 髂股动脉损伤外科手术方式与疗效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髂股动脉损伤的手术方式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20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髂股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合并症、动脉损伤情况、伤口污染程度及远端肢体血供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并进行分组。比较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患者术前基线情况、术后复查结果,随访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踝肱指数(ABI),评估下肢动脉远端血运情况、支架通畅情况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95例髂股动脉损伤患者中,共77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手术55例(开放手术组)和腔内手术22例(腔内手术组)。截肢患者12例,截肢率为12.6%(12/9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有无合并感染、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组患者术前失血性休克、骨折的患者比例均高于腔内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长于腔内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腔内手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手术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本组术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本组术后的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髂股动脉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合并骨折、失血性休克及伤口污染的患者。与开放手术相比,腔内手术治疗髂股动脉损伤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充分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作为首选。
- 余婧袁时芳陈江浩王辉崔风强石文龙
- 关键词:髂股动脉腔内手术踝肱指数
- 猪低温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及壳聚糖材料对低温猪股动脉损伤的止血观察
- 目的:第一部分:制备一种巴马猪低体温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第二部分:制作一种壳聚糖材料并观察其在低体温巴马猪股动脉损伤模型上的止血性能。方法:第一部分:5只巴马猪全麻后给予冷水浴结合冰袋降温至33℃后行心电监护、动脉血压监...
- 王梦军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创伤壳聚糖
- 新型临时血管转流装置在犬股动脉损伤再通的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本研究自行设计新型血管转流装置,并探讨其在犬股动脉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健康成年比格犬12只,体重(20±2)kg,通过手术制作股动脉损伤动物模型,使用新型血管临时转流装置联通离断的股动脉,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只。各组均于植入血管转流装置,术后每2 h进行静脉采血,行血常规、凝血常规检查;A组植入术后4 h处死,B组6 h处死,C组8 h处死,切取装置两侧股动脉进行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血常规及凝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Fib(纤维蛋白原)各项指标术前、处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前,植入术后4 h、6 h、8 h通过组织学检查未见动脉明显损伤。结论该新型血管临时血管转流装置自带固定球囊,可减少血管损伤,在短时间内可有效临时联通离断的股动脉,恢复下肢血液灌注。
- 冯凡哲徐永清何晓清张旭林李亮刘帅
- 关键词:动物实验股动脉损伤
- 1例髂股动脉损伤伴肠切除行截肢术患者的多学科护理
- 2018年
- 意外创伤(工伤、车祸等)作为一种突发的,可致肢体伤残甚至危及生命的负性事件,对伤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复合伤合并小肠破裂是普外科较常见的严重疾病[1]。外伤导致的闭合性髂股动脉损伤会导致下肢动脉供血障碍,伤情复杂、严重;而保留肢体可能造成大量坏死组织毒素吸收,危及生命[2]。但截肢又会对伤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会产生巨大影响[3],两者之间矛盾。
- 刘曙刘梅杨春静杨红艳洪顾麒
- 关键词:髂股动脉截肢
- 股动脉损伤的诊疗策略及病例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股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12例患者中3例手术缝合,5例直接放置覆膜支架,4例采用多种介入或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但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未行筋膜切开减压术。本组随访12例,10例术后患肢活动无明显受限,1例足活动受限,1例小腿远端感觉障碍。结论股动脉损伤的救治应遵循迅速诊断、及时救治的原则,介入治疗为股动脉损伤提供了新的诊疗方法。
- 王坤于振海王宾于剑王辉史作磊李光新
- 关键词:股动脉腔内修复覆膜支架
- 沸石止血剂对家兔致死性股动脉损伤止血和愈合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沸石止血剂对家兔致死性股动脉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家兔,25只,随机分成实验组(FC组)、阳性对照组(QC组)和阴性对照组(SD组)。股动脉剪切2/3,致伤后自由喷血30s迅速用各种材料压迫止血。观察180min内止血时间、出血量、发热量和存活率等指标。结果:沸石止血剂2分钟成功止血,SD组(5/8)大部分15min内未止血。FC组、QC组和SD组在180min存活率分别为77.8%(7/9)、75.0%(6/8)和0%(0/8)。结论:沸石止血剂可以控制本模型股动脉致命出血,不同沸石止血剂放热程度不同,导致局部组织灼伤影响动物存活。
- 瞿应良尚小强李晓婷范杰
- 关键词:止血
- 股动脉损伤急诊转医后死亡医疗纠纷1例
- 2015年
- 陶某,男,17岁,某年6月23日11:30左右在乘坐车辆时发生交通事故致右大腿等处受伤.伤后被送往某县人民医院就诊,当日12:10左右到达医院。经检查,考虑股动脉损伤,在伤15处以棉花、纱布缠绕包扎处理,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14:20左右到达某三甲医院时,呼唤陶某已无反应,经抢救无效,于15:30死亡。
- 李国林王俊高友祥
- 关键词:法医学股动脉
- 暂时性体外胫后动脉旁路治疗髂股动脉损伤
- 2014年
- 目的:报道暂时性体外胫后动脉旁路治疗髂股动脉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993年2月—2013年2月,设计并采用暂时性体外胫后动脉旁路术,治疗钝性髂股动脉闭合伤,伴Ⅲ~Ⅳ级失血性休克患者104例。双下肢胫后动脉行端端吻合,术后(30&#177;10) d再行髂股动脉重建,7 d后分离血管旁路。结果本组患者伤肢均成活,体外旁路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平均随访(48&#177;2.7)个月,所有患者双下肢肌力均为5级,静态两点辨别觉测试得分双足基本等同。结论采用胫后动脉暂时性体外旁路术治疗髂股动脉损伤合并严重失血性休克,能快速恢复下肢远端血供,手术风险较低,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为后期修复髂股动脉创造有利条件。
- 王彤郭维忠张旭黄秀革杨丽艳孙建新赵宝宁
- 关键词:髂股动脉钝性伤
- 股动脉损伤转诊后死亡医疗纠纷1例
- 目的:对1例股动脉损伤转诊后死亡医疗纠纷司法鉴定案件进行分析。方法:对被鉴定人的病史以及在两家医院的诊疗情况进行了阐述。结论:某县人民医院对陶某的医疗行为中存在对原发性损伤及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不深、处置不当、转诊义...
- 李国林王俊高友祥
- 关键词:医疗纠纷司法鉴定股动脉损伤因果关系
相关作者
- 王爱民

- 作品数:615被引量:2,283H指数:2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研究主题:救治 人工关节 脊髓损伤 骨科 股骨颈骨折
- 高伟阳

- 作品数:583被引量:1,602H指数:2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再植 皮瓣
- 廖孔荣

- 作品数:24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手部 外科皮瓣 前臂 软组织缺损 股动脉损伤
- 李志杰

- 作品数:411被引量:910H指数:15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掌指骨骨折 皮瓣修复
- 陈星隆

- 作品数:356被引量:847H指数:16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内固定 掌指骨骨折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