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6篇“ 肥达氏试验“的相关文章
一种用于教学试验试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教学试验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检血清稀释成1:10,1:20,……,1:2560,每孔0.05ml,第10孔为阴性对照孔;逐孔分别加入稀释菌液7.0ⅹ10<Sup>9</Sup>/ml各...
杨文麦明晓
试验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检测伤寒、副伤寒的试验卡,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临床检测伤寒、副伤寒仍然采用经典的试验存在的操作繁琐、耗时长的缺陷。本发明包括衬垫,所述衬垫上由左至右依次固定有具有吸水性能的样品垫、玻璃纤...
范亚民李晓霞张捷
文献传递
改良的染色微量试验
目的用试验菌液染色微量法试验,替代传统的试管法或大孔U型板反应法。方法购买的原菌液每一瓶加入革兰染液的沙黄染液6-7滴,混匀后备用。用微量加样器在U型微孔板上稀释标本和加染色菌液,置室温和温箱内在不同时间观...
王德春王文涓
关键词:肥达氏试验染色法
文献传递
试验在诊断伤寒及副伤寒中的意义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试验在诊断伤寒及副伤寒中的意义。方法 :对经血培养确诊为伤寒和甲型副伤寒 13 0例病例 ,分成人和儿童组 ,在病程的不同阶段作试验 ,了解伤寒和副伤寒病人试验的阳性率。结果 :伤寒组试验阳性率为 80 %~ 86% ,甲型副伤寒组阳性率为 3 2 %~ 3 8% ;伤寒组阳性率与文献报道相符 ,而甲型副伤寒组反应阳性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 ,成人组和儿童组成二者的反应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临床上在诊断伤寒和副伤寒时不能依赖试验 ,对疑似病人在早期做血培养 ,有利于早期确诊。
王亦文张桂莲李伟
关键词:肥达氏试验伤寒副伤寒
关于甲型副伤寒患者试验中的问题探讨
2001年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对伤寒副伤寒的诊断从病原学诊断,反应逐渐发展有对流免疫电泳法,杀菌抗体试验法,炭凝集试验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胶孔凝集试验法和SPA(甲型副伤寒杆菌)协同凝集法等多种诊断方法,这些方法的建立有利于伤寒的早期诊断,也大大提高了伤寒副伤寒的诊断率。但是目前在我国伤寒副伤寒的病原学诊断和反应仍被广泛使用。
王玉寅陈宏煜赵琴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肥达氏试验
关于甲型副伤寒患者试验中的几个问题探讨被引量:3
2001年
王玉寅陈宏煜赵琴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病原学诊断肥达氏试验
微量快速法与试验对伤寒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比较
1997年
传统的试验因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十分理想,操作繁琐,观察结果时间不够快速影响对伤寒 的及时诊断。近年来,我们应用浙江省卫生防疫站研究的微量快速法对伤寒血清学诊断试验方法。
王世平高霞孙波
关键词:伤寒血清诊断肥达氏试验
持续发热 消瘦 贫血 腹痛腹泻 血试验阳性
1994年
持续发热消瘦贫血腹痛腹泻血试验阳性浙江省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312000)沈华江,刘颖秀病历摘要患者,男,12岁.持续发热、消瘦、贫血45天伴腹痛腹泻15天,于1990年9月21日入院.患儿于8月5日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40℃,无畏...
沈华江刘颖秀
关键词:肥达氏试验腹痛腹泻恶性组织细胞病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病变组织细胞
间接血凝试验(PHA)与试验测定伤寒抗体的比较被引量:3
1992年
试验(widal)是当前普遍应用的伤寒血清学诊断方法。该法应用迄今虽近90年,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均不十分理想,且操作繁琐,完成时间长。本文介绍PHA法测定伤寒抗体,与widal试验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贾杰徐韦琴石伯俊潘亚林董志铨
关键词:肥达氏试验PHA间接血凝试验血清学诊断方法血吸虫病人阳性符合率
大连地区100例健康人试验正常值的评价
1992年
本文评价了大连市100例健康者试验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伤寒杆菌O与H的凝集效价在正常范围内,仅部分乙型与丙型副伤寒的H凝集效价高过正常值(17例乙型副伤寒H≥1:80,5例丙型副伤寒H是1:40)。所以我们认为试验的原定标准仍适用于大连地区。
田堑张卓然
关键词:肥达氏试验正常值伤寒杆菌

相关作者

蔡祥址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EIA 市售 质控品 LPS-PHA 肥达氏试验
易显明
作品数:18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行性感冒 流感 流行病学 疟疾 血清学调查
莫顺堂
作品数:37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上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伤寒 副伤寒 霍乱 霍乱弧菌 安全性
陶涛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安徽省卫生防疫站
研究主题:血清学试验 血清型 肥达氏试验 离出 沙门氏菌
刘力
作品数:63被引量:515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 宿主动物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