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2篇“ 育性恢复性“的相关文章
-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SXCMS1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和恢复基因SSR标记定位
-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是目前大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提高大豆单产、挖掘大豆生产潜力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杂交大豆的高效繁制种技术,强优势组合的选育,杂交种的培育,均已取得长足的发...
- 连世超
- 关键词: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基因
- 文献传递
- 小麦温光敏雄性不育系BNS育性恢复性测定及杂种优势被引量:8
- 2013年
- 以小麦温光敏雄性不育系BNS为母本,480个常规品种(系)为父本配制组合,研究BNS育性的恢复性。结果表明,BNS不育系具有可恢复性,但恢复源很窄。在480个组合中筛选出自交结实率达50%以上的组合22个,对这22个组合杂种F1自交结实率和7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发现22个杂种F1组合恢复幅度为53.47%~93.81%(国际法)、42.42%~76.43%(国内法),其中3个组合的育性得到较好恢复,分别是BNS/西农9062、BNS/N9209选、BNS/K460,其自交结实率(国际法)分别为93.81%、91.67%和91.38%,说明这3个材料携带有BNS的育性恢复基因。22个组合杂种F1普遍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7个农艺性状大都表现出正向优势,组合BNS/西农9062、BNS/N9209选和BNS/K460杂种F1,除千粒质量正向优势不明显外,其余性状都表现出一定的正向优势,这3个组合杂种优势表现强,具有应用于生产的潜力。
- 马小飞王震李雪垠刘菲范晓静马翎健
- 关键词:恢复系杂种优势
- 不同类型恢复系对不同胞质六千辛A的育性恢复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用4种细胞质的六千辛A及保持系六千辛B分别与六千辛R、16个粳型恢复系、14个籼型恢复系及1个广亲和恢复系轮回422配制141个F1组合,研究不同籼、粳稻恢复系对同核异质粳稻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六千辛B细胞核背景下六千辛R能正常恢复BT型六千辛A,但不能正常恢复红莲型、印水型和野败型六千辛A;16个粳型恢复系中,10个能正常恢复BT型六千辛A,1个能正常恢复红莲型六千辛A,没有一个能正常恢复印水型和野败型六千辛A;14个籼型恢复系都不能正常恢复BT型、红莲型、印水型和野败型六千辛A;轮回422能正常恢复BT型和印水型六千辛A。说明同一恢复基因对不同胞质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不同,不育系的育性可恢性还受细胞核背景的影响;克服籼粳亚种间杂交F1植株的不育性,需要聚合广亲和基因和特定恢复基因。
- 万志兵洪德林程保山郭媛
-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育性恢复性恢复基因
-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和育性恢复基因的SSR标记被引量:13
- 2008年
- 利用组合NJCMS2A×中豆5号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在不同年份间表现稳定,F1全部为可育株,F1∶2表现育性分离,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经χ2测验符合15∶1,F2∶3中无育性分离的家系数∶分离比例符合(3∶1)的家系数∶分离比例符合(15∶1)的家系数经χ2测验符合7∶4∶4,说明在组合NJCMS2A×中豆5号中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由两对显性重叠基因控制,验证了Bai和Gai的研究结果。随机选取组合NJCMS2A×中豆5号的一个F1∶2株行群体作为分子标记定位群体,采用903对大豆SSR引物对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和定位,结果找到一个SSR标记Satt135与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连锁,采用极大似然法计算重组率,利用Kosambi函数将重组率转化为遗传距离,得到Satt135与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距离为11.47cM,参照Song等整合的大豆分子遗传图谱,将NJCMS2A育性恢复基因定位于D2连锁群上。
- 董建生杨守萍喻德跃盖钧镒
- 关键词: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SSR标记
- 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的鉴定与遗传分析被引量:16
- 2007年
- 以东乡野生稻水桃树、东塘上2个居群与不同细胞质来源的5个水稻不育系(B06S、珍汕97A、协青早A、中97A和粤泰A)配组,根据F1结实率的高低对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进行鉴定。建立了10个组合的P1、F1、P2、F2群体,利用混合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以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F1代的结实率变化范围为45.98%~76.57%,表明东乡野生稻具有一定的育性恢复性。F2代中该性状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56.63%~88.29%,多基因遗传率为2.74%~30.97%,总基因型遗传率为63.17%~94.01%。中9A/东塘上居群杂交组合的F2代中,主基因是加性遗传,无显性效应,其他9个组合主基因是完全显性遗传。
- 杨空松陈小荣傅军如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贺浩华
- 关键词: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
-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2A的育性恢复性遗传和育性恢复基因的SSR标记定位
- 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大豆产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的恢复性遗传有助于杂交种子的生产,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子标记定位已成为当前育性基因研究的主...
- 董建生
- 关键词: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SSR标记
- 文献传递
- 水稻3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遗传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综述了国内外对野败型、包台型、红莲型3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遗传的研究进展,它们间的恢复基因关系,以及恢复基因的克隆等情况。
- 江宇飞汤述翥张宏根
- 关键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性
- 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基因分布区及其育性恢复性研究
-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采用CMS途径来进行强优势组合的选配,恢复系的选育至关重要,一直受到杂交小麦育种家们的普遍重视,其中致力于寻找新的恢复源是选育恢复系的重中之重。研究育性基因的区域分布及育性恢复性的规律对寻找、培育、利...
- 郭艳萍
- 关键词: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基因分布区育性恢复性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小麦不育系
- 文献传递
- 小麦K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能及环境稳定性表现
- 小麦K型不育系具有易保持、易恢复、无不良细胞质效应的优点,但其育性恢复度高而稳定的恢复系仍然偏少,是制约其在生产上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小麦K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不仅受遗传因素控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关于遗传因素已有很多报...
- 高翔
- 关键词: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稳定性
- 文献传递
- 几种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以三种小麦胞质雄性不育系(Q型不育系、T型不育系和AL型不育系)与13个Q型胞质恢复系进行杂交,以花粉碘染率为指标,比较研究了不同恢复系对不同不育系的恢复度.研究发现,尽管Q型胞质恢复系本身育性正常,但它与Q型不育系杂交后所得F1代,育性有较大变幅,花粉碘染率0.177 7~0.774 7.有些恢复系如QR3、QR3-37、QR30207等对AL型不育系、恢复系QR2-143对T型不育系的恢复度(杂种花粉碘染率)较高,达0.85以上.在对供试恢复系对不同不育系的恢复度进行t检验后发现,这三种不育系在恢复程度上无显著差别,说明它们可能是同类不育系,或者可能是所涉及的恢复系具有广泛恢复能力.在上述三种类型不育系中,QA92-8的可恢复程度偏低,其原因可能是其核遗传背景不同.
- 陈庆富覃亚谭武芳刘漂杨天飞
- 关键词:杂交小麦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结实率
相关作者
- 张改生

- 作品数:356被引量:2,250H指数:26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雄性不育 小麦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 杂交小麦
- 王小利

- 作品数:226被引量:1,941H指数:23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有机碳矿化 黄壤 长期施肥 土壤有机碳
- 刘宏伟

- 作品数:108被引量:703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小麦 雄性不育 小麦雄性不育系 杂种小麦 诱导小麦雄性不育
- 王军卫

- 作品数:133被引量:661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小麦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 化学杂交剂
- 乔利仙

- 作品数:138被引量:2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花生 耐盐性 离体诱变 再生苗 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