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29篇“ 肺癌患者术后“的相关文章
肺功能锻炼,助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2025年
肺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手术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肺癌手术通常会切除部分或全部肺组织,这会导致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此外,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对呼吸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和损伤,使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为了尽快恢复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术后进行肺功能康复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为此,笔者将为大家介绍肺癌术后康复锻炼的计划安排与实施方法。
张悦
关键词:肺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肺功能康复
心理干预应用于肺癌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最新进展
2025年
肺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术后疼痛是其基础症状,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首先会给病人带来主观上的痛苦感受,其次会影响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以及呼吸循环功能等多个方面,诱发低氧血症、肺不张、肺炎等很多种连带性并发症问题,还有可能从急性疼痛发展到慢性疼痛,对术后恢复有很大的影响。疼痛的产生和发展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包含了心理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来缓解术后疼痛反应。此次研究从肺癌术后疼痛概念、机制、原因以及心理因素、心理干预方法多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旨在为肺癌术后疼痛管理提供更多新颖且有效的方法。
孔苹颖
关键词:肺癌术后疼痛心理干预
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地塞米松是否会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生存。方法回顾性收集1629例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以1∶2的比例产生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队列,分别为283例术中使用地塞米松组和532例术中未使用地塞米松组。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验证在术后恶心呕吐(PONV)高危因素亚组中术中地塞米松和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可缩短患者的总生存时间(P=0.005),而无病生存时间不受影响(P=0.12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术中使用地塞米松为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HR=1.233,95%CI:1.002~1.516,P=0.048)。在PONV高危因素亚组中,女性、胸腔镜、麻醉时间长和使用吸入麻醉药亚组术中使用地塞米松与更差的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结论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可能会缩短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而对无病生存时间没有影响。而对于女性、胸腔镜、麻醉时间长和使用吸入麻醉药的患者,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可能会导致更短的总生存时间。
黄洋屈舸王培宗曾维安闫芳
关键词:地塞米松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术前接受NACT的111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肿瘤是否复发将研究对象分为复发组(发生局部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28例)和未复发组(未发生局部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8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病理特征、治疗相关指标、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接受NACT的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的NSCLC家族史比例、临床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比例、合并脉管癌栓比例以及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放化疗比例、NACT周期均低于或短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个数、NACT周期、术后放化疗是接受NACT的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NSE、SCCA是接受NACT的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未接受放化疗、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少、NACT周期较短以及术后NSE、SCCA水平较高的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风险更高。
崔艳丽许淑蕾廖君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复发
肺癌患者术后咳嗽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咳嗽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识别高危人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CBM)、Scopus等数据库中有关肺癌患者发生咳嗽的影响因素,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采用Review Manager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患者4350例,咳嗽组1357例,非咳嗽组2993例,从中提取出8个影响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术中切除肺叶、手术部位为右侧、术中进行淋巴结清扫、切除肺叶上叶、麻醉时间长、术后酸反流是肺癌患者术后咳嗽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吸烟史是肺癌患者术后咳嗽的保护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咳嗽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因素、术中因素和术后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早期识别出肺癌患者的高危人群,尽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预防措施,以期降低肺癌患者术后咳嗽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林芝穆艳穆艳王娅
关键词:肺癌咳嗽影响因素META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肺不张的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肺不张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进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性肺不张将其分为发生组(n=21)和未发生组(n=49)。统计患者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肺不张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肺炎史、肿瘤部位、术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气管插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3 kg/m^(2)、合并COPD、手术时间≥3 h、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肺不张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体质量指数≥23 kg/m^(2)、合并COPD、手术时间≥3 h、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肺不张的危险因素。
武晓单于慧敏朱长庚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影响因素
基于健康商数构建的延续性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健康商数构建的延续性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和构建延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商数构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每组40例。两组均持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依从性、心理状况、疾病感知、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构建延续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延续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延续组疾病感知压力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延续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商数构建的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患者术后康复依从性,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的疾病感知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杨彩凤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肺癌
"1M3S"护理管理模式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1M3S"护理管理模式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80例肺癌术后患者。将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收治的140例归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将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收治的140例归为研究组,实施"1M3S"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患者自身对于所患疾病的不确定感[Mishel制定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及两组肺癌患者术后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方案对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使用"1M3S"护理管理模式后,研究组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康复情况良好,且研究组术后治疗效果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肺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8.57%(26/140)低于对照组的32.14%(45/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UIS中四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研究组疾病不确定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区护士对于患者术后护理的护理质量评分、肺癌患者出院后随访所了解到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M3S"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降低肺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对于疾病的不确定感,提高护士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刘稳杨慧刘旭岚朱冰洁张素敏
关键词:肺癌肺功能康复并发症
胸腔镜下不同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不同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42例和B组44例,A组患者采取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B组患者采取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引流量及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肺段切除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FEV_(1)、FVC、MVV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患者FEV_(1)、FVC、MVV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采取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其中肺叶切除术可减轻患者的创伤,而肺段切除术可减轻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张印庞彬曹睿
关键词: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
PHC联合RIPC对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a,PHC)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brain oxygen saturation,rSO_(2))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RIPC组、PHC组和PHC+RIPC组,每组20例。观察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单肺通气前(T_(1))、单肺通气10min(T_(2))、单肺通气30min(T_(3))、单肺通气结束时(T_(4))及手术结束时(T_(5))的rSO_(2),并记录T_(0)、T_(4)、术后第1天(T_(6))和术后第3天(T_(7))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手术后,四组患者的IL-6、TNF-α、IL-10水平先升高后降低(P<0.05)。T_(4)、T_(6)时点,四组患者的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IL-6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T_(4)、T_(6)和T_(7)时点,四组患者的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IL-10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三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三组。T_(2)、T_(3)、T_(4)和T_(5)时点,四组患者的rS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HC+RIPC组>RIPC组>PHC组>对照组。T_(6)时点,对照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PHC联合RIPC可改善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的rSO_(2)和术后认知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柴华杜宇龙彭文勇
关键词: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肺癌局部脑氧饱和度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关作者

车国卫
作品数:293被引量:3,211H指数:3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肺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肺癌患者 预后
高广阔
作品数:28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单肺通气 血清VEG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荣长利
作品数:24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研究主题:患者血清 肺肿瘤 肺结核 肺癌 肿瘤标志物
时广利
作品数:74被引量:396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血清 肿瘤标志物 肺结核
周坤
作品数:20被引量:377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肺肿瘤 肺癌 肺癌患者 加速康复外科 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