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128篇“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的相关文章
- 肿瘤{1}相关基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肿瘤{1}相关基因1(MT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检测在肺癌患者术前分期及淋巴结{1}中的评估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20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比较肿瘤组织及癌周正常组织MTA1、VEGF-C表达阳性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MTA1与VEGF-C表达的关系,不同临床资料患者MTA1、VEGF-C阳性表达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肺癌患者淋巴结{1}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淋巴结{1}情况肺癌患者肿瘤组织MTA1、VEGF-C表达量,采用ROC曲线获取MTA1、VEGF-C诊断肺癌淋巴结{1}表达量截断值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肿瘤组织MTA1、VEGF-C表达阳性率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5),MTA1与VEGF-C表达阳性正相关(P<0.05),肿瘤中低分化的MTA1、VEGF-C阳性表达占比均高于肿瘤高分化,术前ⅢA期MTA1、VEGF-C阳性表达占比均高于术前Ⅰ期,淋巴结{1}的MTA1、VEGF-C阳性表达占比均淋巴结未{1}(P<0.05)。MTA1、VEGF-C表达阳性为肺癌患者淋巴结{1}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1}患者肿瘤组织MTA1、VEGF-C表达量高于淋巴结未{1}患者(P<0.05)。MTA1、VEGF-C对肺癌淋巴结{1}AUC为0.837、0.819,均具有良好诊断效能(P<0.05)。结论MTA1与VEGF-C互相影响,在肺癌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TA1、VEGF-C表达阳性提示患者存在较高淋巴结{1}风险,通过检测MTA1、VEGF-C表达量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淋巴结{1}。
- 许峰陈一彪居冠军
- 关键词: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
- 乳腺癌患者肿瘤{1}相关基因1表达与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肿瘤{1}相关基因1(MTA1)表达与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化疗结果分为敏感组和抵抗组,比较2组患者的MTA1表达水平以及相关病理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化疗敏感性的因素,同时根据随访结果分析MTA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92例化疗患者中敏感组患者共53例,抵抗组共39例。敏感组患者MTA1高表达率低于抵抗组(P<0.05)。敏感组患者中年龄<55岁、KPS评分≥80分、肿瘤分期Ⅰ/Ⅱ期患者占比高于抵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80分、肿瘤分期Ⅲ期以及MTA1高表达状态均是影响化疗敏感性的高危因素(P<0.05)。MTA1高表达组中位PFS为8个月以及中位OS为13个月,低表达组的中位PFS为12个月以及中位OS为16.5个月,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MTA1表达与化疗效果有关,其高表达提示化疗不敏感和预后不良,可能成为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郭祎璞王明琴郝贺栗彦伟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敏感性预后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肿瘤{1}相关基因1、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3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1}的关系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肿瘤{1}相关基因1(MTA1)、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1}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11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组织中MTA1、FOXP3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PTC淋巴{1}的因素。结果:111例PTC组织标本中,MTA1的阳性表达率(MTA1阳性例数/癌组织总例数)为78.38%(87/111)高于癌旁组织17.12%(19/111),FOXP3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FOXP3阳性例数/癌组织总例数)为70.27%(78/111)高于癌旁组织13.51%(15/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TA1与FOXP3表达呈正相关(r=0.532,P=0.000);PTC患者癌组织中MTA1与FOXP3表达与包膜侵犯、淋巴结{1}、TNM分期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1}患者与未{1}患者在性别、病灶数、包膜侵犯、TNM分期、脉管侵犯、MTA1及FOXP3等病理特征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灶、TNM分期、包膜侵犯及MTA1、FOXP3表达均是影响PTC淋巴{1}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TA1、FOXP3在PT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均升高,其表达水平与包膜侵犯、淋巴结{1}、TNM分期有关,可作为评估PTC淋巴{1}的有效指标。
- 吴海滨赵爱国苗雅云李帅张冠男湛喜梅王文胜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病理分期
- 乳腺癌肿瘤{1}相关基因1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3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肿瘤{1}相关基因(MTA)1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于该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TA1蛋白、TGF-β1蛋白检测。分析MTA1蛋白、TGF-β1蛋白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MTA1蛋白、TGF-β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乳腺癌组织中MTA1蛋白、TGF-β1蛋白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TA1蛋白、TGF-β1蛋白阳性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1}情况患者的MTA1蛋白、TGF-β1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情况的患者TGF-β1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TA1蛋白、TGF-β1蛋白在乳腺癌表达中呈负相关(r=-0.367,P=0.003)。结论乳腺癌中MTA1蛋白、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为治疗方案制订提供有力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陈琴
- 关键词:乳腺癌
- 肿瘤{1}相关基因1与妇科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肿瘤{1}相关基因(MTA)是与肿瘤进展相关的一个基因家族。MTA1是其主要成员之一,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侵袭、{1}和预后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该文对MTA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宋振(综述)金平(审校)
- 关键词: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
- 肿瘤{1}相关基因1对宫颈癌HeLa细胞放疗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肿瘤{1}相关基因1(MTA1)对宫颈癌HeLa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对MTA1敲降的HeLa细胞及对照HeLa细胞进行转录测序,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和GO聚类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TA1过表达的HeLa细胞和对照HeLa细胞在10 Gy X射线照射前后的细胞凋亡情况,克隆形成实验和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RTCA)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选取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蛋白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γ-H2AX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γ-H2AX、β-CHK2、PARP和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水平。结果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649个,其中402个基因在MTA1敲降的HeLa细胞中表达上调,247个基因表达下调。与MTA1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DNA损伤修复过程,GO聚类分析提示,DNA损伤修复富集于第2位。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10 Gy X射线照射后,MTA1过表达的HeLa细胞凋亡率[(15.67±0.81)%]低于对照HeLa细胞[(40.27±2.73)%,P<0.001]。RTCA结果显示,过表达MTA1的HeLa细胞经2 Gy X射线照射后,细胞增殖能力高于对照HeLa细胞(P=0.024)。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过表达MTA1的HeLa细胞经2 Gy X射线照射前后的克隆数分别为(176±7)个和(137±7)个,均高于对照细胞[分别为(134±4)个和(75±4)个,均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未经X射线照射的MTA1过表达及对照HeLa细胞中的γ-H2AX几乎无表达,经过10 Gy X射线照射后48 h,对照HeLa细胞中可见明显γ-H2AX表达,且MTA1过表达HeLa细胞中γ-H2AX表达相对较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0 Gy X射线照射后,过表达MTA1的HeLa细胞中β-CHK2的表达水平(1.04±0.06)高于对照HeLa细胞(0.58±0.25,P=0.036),过表达MTA1的HeLa细胞中γ-H2AX、PARP和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2±0.13、0.52±0.22和0.63±0.18,均低于对照HeLa细胞(分别为0.87±0.06,0.78±0.12和0.90±0.12,均P>0.05)。结论过表
- 孙芳洲王劲松李春晓王婷张竞尧周彦彤王海娟钱海利
- 关键词:宫颈肿瘤HELA细胞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放疗敏感性
- 肺癌组织中肿瘤{1}相关基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肿瘤分期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分析肺癌癌组织中肿瘤{1}相关基因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108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检测MTA1及VEGF-C表达水平并收集临床相关资料。结果癌组织中VEGF-C及MTA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MTA1与VEGF-C在肿瘤III~IV期、低分化、有淋巴结{1}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VEGF-C表达与MTA1呈正相关(P<0.05);VEGF-C阳性组和MTA1阳性组1年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C与MTA1在NSCLC癌组织中存在阳性表达,两者在肿瘤血管和淋巴结生成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发展,其阳性水平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 赵丽霞任成波翟明慧鲍昕刘博赵峻峰
- 关键词:肺癌组织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肿瘤分期预后
- 肿瘤{1}相关基因1短式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2022年
- 目的构建肿瘤{1}相关基因1短式(MTA1s)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蛋白表达,为后续MTA1s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MCF-7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并以此为模板扩增MTA1s基因的蛋白编码区。采用一步克隆的方法将目的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28a(+)中并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ET-28a-MTA1s),将构建的重组载体用双酶切、菌液聚合酶链式反应(菌液PCR)、和测序进行鉴定。将pET-28a-MTA1s导入细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MTA1s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进行鉴定重组蛋白(MTA1s)表达情况以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MTA1s)表达量。结果以MCF-7乳腺癌细胞为模板扩增出大小位置正确的片段;构建的pET-28a-MTA1s重组载体经双酶切、菌液PCR验证正确,DNA测序证实序列正确。考马斯亮蓝染胶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PTG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正确且条带单一。结论成功构建pET-28a-MTA1s原核表达载体,为后续进行下游实验的研究奠定基础。
- 刘洋王攀琦王芳刘星吟董兰魏瑶璐宁志丰沈定文
- 关键词: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原核表达同源重组
- 第一部分 脂肪因子chemerin介导的脂代谢重编程在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第二部分 {1}转移相关基因1对宫颈癌HeLa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目的:由于发病率高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乳腺癌脑转移是当前乳腺癌领域的临床瓶颈之一。乳腺癌脑转移细胞为适应脑中脂质环境,有着区别于原发灶和其他部位转移的独特的脂代谢特征。因此,我们拟探究在乳腺癌脑转移代谢适应过程中发挥重...
- 孙芳洲
- 关键词:CHEMERIN三阴性乳腺癌脑转移脂代谢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放疗敏感性
- 肿瘤{1}相关基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肿瘤{1}相关基因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纳入行肺叶切除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手术的肺癌患者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TA1和VEGF-C在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根据性别、年龄、吸烟史、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N分期、肿瘤T分期及术后病检结果中患者体内的淋巴结{1}数量分别对患者进行分组,计算并比较各组MTA1和VEGF-C阳性表达率。结果N0、N1、N2期肺癌组织患者MTA1和VEGF-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N2期患者肺癌组织中MTA1、VEGF-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N0期和N1期(P<0.05)。肺癌组织淋巴结{1}数量≥3枚患者MTA1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淋巴结{1}数量为1~2枚患者和无淋巴结{1}患者,癌旁组织淋巴结{1}数量≥3枚患者MTA1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淋巴结{1}数量为1~2枚患者和无淋巴结{1}患者(P<0.05)。肺癌组织MTA1阳性表达率在T3~4期高于肺癌旁组织同期(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癌组织MTA1阳性评分总分与VEGF-C阳性评分总分呈正相关(r=0.394,P=0.024)。结论MTA1和VEGF-C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及淋巴结{1}过程密切相关,有望成为临床判定肺癌侵袭及{1}的重要靶标。
- 刘露董健张勇
- 关键词: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