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7篇“ 胃电活动“的相关文章
- 增液承气汤联合督脉灸法对卒中后排便障碍患者肠黏膜屏障保护及自主神经、胃电活动和血清酪氨酸激酶受体、microRNA-128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增液承气汤联合督脉灸法对卒中后排便障碍患者肠黏膜屏障保护及自主神经、胃电活动和血清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microRNA-128(miR-128)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卒中后排便障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各60例。西医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增液承气汤联合督脉灸法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便秘严重度评分量表(CSS)、自主神经症状自评量表(SCOPA-AUT)、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价,检测患者胃电活动主频率、波形平均幅值,测定血清脂多糖、干细胞因子(SCF)、D-乳酸、c-Kit、miR-128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96.67%vs 83.33%,P<0.05);中西医结合组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腹痛、小便短赤评分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PAC-QOL、CSS、SCOPA-AUT评分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主频率、波形平均幅值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脂多糖、D-乳酸表达量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SCF、c-Kit、miR-128表达量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增液承气汤联合督脉灸法治疗卒中后排便障碍患者,可保护肠黏膜屏障,提升SCF、c-Kit、miR-128水平,改善胃电活动、自主神经,提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 刘淑萍王田刘更华雪君余洪敏李晓菲
- 关键词:增液承气汤自主神经胃电活动
-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影响因素及其自主神经、胃电活动研究
-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影响因素;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自主神经功能和胃肌电活动。 方法:1、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集从2014年08月至2018年12月符合条件的130名胃食管反...
- 俞亚转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自主神经心率变异胃电活动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胃电起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胃电起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或病房就诊的60例FD患者,其中30例仅经胃电起搏治疗(单一治疗组),另30例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胃电起搏治疗(联合治疗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胃电图检测,对胃电参数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1)联合治疗组的胃电节律紊乱系数较单一治疗组的小[(12.08±2.23)分比(36.41±13.34)分,P<0.05)],慢波频率、餐后与餐前功率比值、慢波幅值、反应面积较单一治疗组的大[(3.12±0.39)CPM比(2.33±0.23)CPM,(1.24±0.78)比(0.63±0.23),(187.62±61.79)μV比(138.25±33.94)μV,(60.34±20.56)μV·S比(48.99±22.27)μV·S,均P<0.05]。(2)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分较单一治疗组的评分显著降低[(3.07±1.87)分比(8.98±3.92)分,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56.67%比33.30%,P<0.05)。(3)联合治疗组的HAMA评分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的组评分[(12.23±9.56)分比(20.65±7.82)分,P<0.05)];联合治疗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组的评分[(13.20±7.76)分比(18.87±9.52)分,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胃电起搏可以改善胃电波形,迅速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 杨琰王志红石振旺陈军杨律宋江梅
-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电刺激疗法
- 针刺足三里穴对健康青年人胃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时间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健康青年人胃电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时间相关性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30例,运用EGEG-5D五导胃电图微机分析仪检测足三里穴针刺过程中不同时段(针刺前10 min、进针时、进针后5 min、进针后10 min、行针时、行针后5 min、行针后10 min、出针时、出针后5 min、出针后10 min)胃电波形频率和幅值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Ⅰ~Ⅳ导联中,各时段平均频率、平均幅值数值较针刺前大多有所降低,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相对升高,进针后10 min、行针后10 min与进针后5 min、行针后5 min相比数值降低(P<0.05),出针后5、10 min与针刺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健康青年人胃电活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以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针刺过程中,即时效应、累积效应均有所体现,在针刺操作后10 min内累积效应持续存在;同时针刺对机体胃电活动的调节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 杨圣洁潘佳丽张宇徐月新卢岩
- 关键词:足三里穴胃电针刺效应
- 阿奇霉素对肺炎患儿胃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肺炎患儿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4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加用阿奇霉素前为对照组,加用阿奇霉素治疗2 d后为观察组。同时招募45名健康儿童为正常组。记录并分析三组的胃电参数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餐前波形平均幅值(VPP)升高,餐后/餐前功率比(PR)降低(均P<0.05),而餐后VPP、餐前餐后平均频率(F)、餐前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PNSW)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餐前VPP升高、PNSW降低及F加快(均P<0.01),而餐后仅F加快(P<0.01),PNSW和PR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餐前餐后F均增快,餐前PNSW降低(均P<0.01),而餐前餐后VPP、餐后PNSW及PR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患儿存在胃电活动异常,阿奇霉素加重了肺炎患儿的胃电活动紊乱,而进食能够改善阿奇霉素导致的胃电异常。此外,研究也为阿奇霉素促胃动力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 吴玉平徐华毕淑英
- 关键词:阿奇霉素胃肠电图胃电活动儿童肺炎
- 应用高分辨地形图技术对人胃电活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正常人胃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月29日需行腹腔镜手术的非胃部病变患者,应用高分辨地形图(HRM)技术,在其手术前采集麻醉状态下的空腹胃电慢波信号,计算慢波参数,绘制胃电时间活化地图和速度矢量图等,得到胃不同部位的胃电活动时空特征。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胃电起搏区位于胃体中上段近大弯侧,胃体电活动沿胃长轴向胃窦传播,贲门和胃底部均未记录到慢波信号。胃各部位慢波频率一致,平均值为(2.61±0.11)周期/min。与胃体相比,胃电起搏区慢波波幅高[(4.19±0.73) mV比(1.67±0.89) mV]、波速快[(7.24±1.37) mm/s比(4.94±0.20) m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89、4.95,P均〈0.01)。胃窦慢波波幅亦高于胃体[(3.21±0.49) mV比(1.67±0.89) mV],波速也较胃体快[(6.44±0.82) mm/s比(4.94±0.20) m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5、4.95,P均〈0.05);胃窦慢波波幅较胃电起搏区低[(3.21±0.49) mV比(4.19±0.73) 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而波速比较[(6.44±0.82) mm/s比(7.24±1.37) m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胃电起搏区位于胃体中上段靠近大弯侧,产生慢波并主导全胃电节律。胃各个部位的慢波波幅和波速具有梯度性。HRM技术作为一种成熟、可靠的研究方法,可用于观察胃电活动的时空特征,为胃电异常的研究提供可能性。
- 王晓雨俞清翔杜鹏付蔚华李卫东张鹏吕朋张晖郑忠青王涛王邦茂
- 关键词:慢波胃电活动
- 急进高原对大鼠胃电活动及胃Cajal间质细胞微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后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时间节段下大鼠胃电活动变化及其对胃Cajal(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间质细胞微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1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低海拔地区组(西安,海拔400 m),中度海拔地区(西宁,海拔2 260 m)和高海拔地区(玛多,海拔4 300 m),中度和高度海拔组又以急进高原的时间分为1 d,3 d,5 d,7 d,10d和14 d组,每组10只大鼠。测定各组大鼠胃电活动数据,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胃电起搏区ICC的功能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大鼠胃电的波幅及波频在中度海拔地区5 d组及高海拔地区3 d组下行到最低点(P<0.05),且高海拔地区3 d组受损更加明显(P<0.05)。大鼠胃电起搏区ICC的功能及微观结构也可同步观察到类似改变,于中度海拔地区5 d组及高海拔地区3 d组受损最明显,电镜下可观察到ICC的缝隙连接减少、细胞器减少并出现凋亡小体等,并以高海拔地区3 d组最显著。用c-kit免疫荧光标记同部位ICC,也可观察到中度海拔地区5 d组及高海拔地区3 d组免疫荧光强度最低(P<0.05),且高海拔地区3 d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急进高原对于大鼠胃电活动影响显著,且海拔高度越高,大鼠胃电活动受损越严重,下行的速度越快,越早到达最低点。大鼠胃电起搏区的ICC微观结构及功能也出现相应同步损害,表明,ICC可能在急进高原胃动力紊乱形成机制中广泛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
- 朱琳贺巍杨生岳范兴爱刘睿年陈磊
- 关键词:高原病胃动力CAJAL间质细胞
- 金钗石斛提取物对家鸽呕吐模型及家兔浆膜胃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提取物对家鸽呕吐模型及家兔浆膜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建立硫酸铜口服和顺铂静脉注射致家鸽呕吐模型,观察金钗石斛提取物对呕吐的防治作用及对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家兔麻醉后将胃电电极与RM6240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连接,观察金钗石斛提取物对家兔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金钗石斛提取物对硫酸铜口服和顺铂静脉注射致家鸽呕吐模型均可延长其呕吐潜伏期,降低呕吐频率,降低脑组织中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并能减弱家兔胃电活动的振幅和频率。结论:金钗石斛提取物对呕吐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减弱浆膜胃电活动有关。
- 肖迅杨燕张红梁刚刘明华
- 关键词:胃电活动呕吐5-羟色胺
-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分析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36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4周、12周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12周的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较大,治疗效果较好。
- 黄永华
- 关键词: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胃食管反流病胃电活动
-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患者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患者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11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莫沙必利,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周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参数。结果治疗后3、6、12周,观察组胃动力学指标(胃窦收缩幅度、胃窦运动指数及胃窦收缩频率)、食管动力学指标(食管括〈肌压力、食管括〈肌松弛率及蠕动性收缩比)及胃电活动指标(餐前及餐后的频率及幅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电参数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食管动力学及胃电活动指标的影响较大,治疗效果较好。
- 肖晨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胃食管反流胃电活动
相关作者
- 柯美云

- 作品数:388被引量:7,087H指数:41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功能性消化不良 慢性便秘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 功能性胃肠病
- 杨春敏

- 作品数:120被引量:650H指数:13
-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正加速度 胃肠活动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电图 大鼠胃黏膜
- 张映辉

- 作品数:40被引量:176H指数:9
-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胃肠活动 胃电图 胃电活动 胃动素 红霉素
- 陈永跃

- 作品数:13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胃电活动 孤束核 蓝斑 家兔 麻醉后
- 毛高平

- 作品数:152被引量:518H指数:12
-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PEUTZ-JEGHERS综合征 双气囊小肠镜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小肠疾病 小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