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99篇“ 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章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胃癌病变国内外研究进展
2025年
目的对近13年胃癌病变(PLGC)领域中英文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了解当下该领域研究现状。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PubMed收集PLGC相关的中英文文献,筛选后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出有效中文文献1858篇、英文文献748篇。该领域国内已形成多个具有地域特征的研究团队,国际上我国的研究正处于领先地位。中英文文献研究重点有所重合又有着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领域在13年来有持续性较稳定的科研产出,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其机理进行研究是大势所趋。
刘轶璜陈苹苹刘菲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早期胃癌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中医药
一种治疗胃癌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胃癌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百合15~25份、桂枝5~15份、白芍10~20份、大枣1~10份、苍术5~15份、厚朴5~15份、陈皮5~15份、甘...
杨小波吴文珍徐嘉敏刘书君李倩谢建辉周流畅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人参8~15份、五指毛桃15~45份、刺五加10~30份、枳壳5~15份、三棱10~30份、莪术10~2...
刘凤斌杨泽虹李培武文艺江晓涛
基于不同中医辨证体系治疗胃癌病变
2025年
胃癌病变包括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临床可见虚实夹杂之证。该文总结现代医家对于胃癌病变的不同辨证方法,探讨胃癌病变的治疗原则,以期为胃癌病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庞家敏王志慧郑艳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胃痞嘈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
血清TGF-β、CCL20、IFN-γ对胃癌病变胃癌的联合鉴别诊断价值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干扰素γ(IFN-γ)对胃癌病变胃癌的联合鉴别诊断价值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作为癌变组,103例胃癌病变患者作为癌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CCL20、IFN-γ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β、CCL20、IFN-γ对胃癌病变胃癌的诊断价值,采用相对危险度分析血清TGF-β、CCL20、IFN-γ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系,并比较癌变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血清TGF-β、CCL20、IFN-γ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TGF-β、CCL20、IFN-γ与胃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癌变组患者的血清TGF-β、CCL20水平分别为(40.78±6.44)pg/mL、(44.53±9.18)pg/mL,明显高于癌病变组的(31.19±4.81)pg/mL、(33.76±6.47)pg/mL,IFN-γ水平为(31.47±10.03)μg/L,明显低于癌病变组的(50.68±16.2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F-β、CCL20、IFN-γ诊断胃癌病变胃癌的AUC为0.796、0.806、0.810,联合诊断的AUC为0.905,敏感度为84.47%,特异度为83.50%,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相对危险度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F-β、CCL20β高表达患者的胃癌发生风险分别是低表达患者的2.758倍、3.101倍,IFN-γ低表达患者胃癌发生风险是高表达患者的2.668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TGF-β、CCL20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IFN-γ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TGF-β、CCL20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患者血清TGF-β、CCL20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IFN-γ水平明显低于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
邓亚男谢媛媛李文君倪猛
关键词:胃癌胃癌前病变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
李鳌才辨治胃癌病变经验介绍
2025年
介绍李鳌才名老中医辨治胃癌病变的临床经验。李鳌才认为,饮食失节、郁而化热是胃癌病变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热、毒、虚是其病机特点,而脾虚正亏贯穿疾病始终,故治疗上强调以扶正健脾为本,以祛痰化瘀解毒为关键环节,兼顾畅达气机、疏泄少阳之火,据此创拟具有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清热解毒之效的健脾解毒泻火方,临证时尚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适当加用抗肿瘤药物治疗胃癌病变
刘政麟段熠林王海燕詹培伟柯俊羽李鳌才(指导)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清热解毒
刘华一教授对药治疗胃癌病变经验
2025年
胃癌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胃癌发生的重要阶段,及时、有效地逆转PLGC是防治胃癌的有效途径之一。刘华一教授是第二批天津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承著名脾胃专家高金亮教授,认为胃癌病变病机演变规律为“因滞致虚,因虚夹邪”,其在临床中善用对药,且疗效显著,发挥了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独特优势。
李琪刘华一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名医经验
蓝光内镜成像模式对胃癌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蓝光成像(blue laser imaging,BLI)与白光成像(white light imaging,WLI)模式对胃癌病变的诊断差异。方法选取108例有消化道症状患者,在所有患者疑似病变部位均采用以下顺序重点观察:WLI→WLI+ME→BLI→BLI+ME→BLI+ME,并在病灶处取活检。比较WLI模式和BLI模式下病灶轮廓图片清晰度;比较WLI模式+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模式和BLI模式+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模式下观察微血管(microvascular,MV)及微结构(microsurface,MS)图片清晰度;统计BLI+ME模式诊断胃癌病变的诊断结果、临床诊断价值。结果BLI模式下观察病变轮廓清晰度优于WLI模式(P<0.05),BLI+ME模式观察胃小凹开口形态清晰度优于WLI+ME模式(P<0.05)。BLI+ME模式内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灵敏度为98.9%,特异度为91.4%;BLI+ME模式内镜下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9.5%;BLI+ME模式观察不典型增生,胃小凹开口分别为C型、D型、E型,3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BLI+ME模式观察蓝嵴征(light blue crest,LBC)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诊断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3.8%。结论BLI模式较WBI模式可清晰区分病灶与正常黏膜;BLI+ME模式可清晰显示胃部病变的轮廓及MV和MS、LBC等,从而提高胃癌病变的诊断率,BLI模式对胃癌病变的内镜诊断更具有临床价值。
马瑛泽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内镜检查
从“水寒土湿木郁”论治胃癌病变
2025年
胃癌病变是一类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病程冗长,缠绵难愈。基于《四圣心源》之“水寒土湿木郁”理论分析,命门火衰,阴阳凝滞,脾陷胃逆,气机阻滞,肝木郁遏,血行窒碍,产生痰饮水湿、瘀血癌毒等病理产物损伤胃腑黏膜,终成胃癌病变。治宜温肾水、燥脾湿、畅木郁,使机体气血阴阳调和畅然,则胃腑自安。附验案1则以佐证。
曹晓丁王甜刘焦昆李欣语妥金明申艳慧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黄元御木郁柴胡桂枝干姜汤
一种治疗胃癌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癌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10‑30份、太子参10‑30份、三七2‑8份、白花蛇舌草10‑30份、猴头菇5‑20份、白术6‑12份、茯苓10‑15份、莪术6‑9份;且不包括壁...
潘华峰刘伟张佳帆陈斌房志科周正刘仔梁丹红袁瑞兴

相关作者

潘华峰
作品数:401被引量:1,899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胃癌前病变 中医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痞消 中医
谢晶日
作品数:390被引量:1,625H指数:17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前病变 溃疡性结肠炎 名医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
刘启泉
作品数:277被引量:1,461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浊毒 溃疡性结肠炎
王志坤
作品数:154被引量:652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疗法 浊毒
梁国英
作品数:162被引量:593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前病变 名医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