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65篇“ 胃部分切除术“的相关文章
- 加速康复理念下的个体化营养支持在胃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究外科胃部分切除手术患者应用加速康复理念下的个体化营养支持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浚县人民医院外科2021年1月到2024年9月期间收治的92例接受胃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根据其营养支持方案分为常规组(47例,常规术后营养支持方案)和康复组(45例,加速康复理念下的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胃肠功能(胃排空率、胃体蠕动次数)、营养状况(身体营养指标和血液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结果术前,两组胃排空率及胃体蠕动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胃排空率及胃体蠕动次数均高于术前,且康复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体质量指数(BMI)、握力(GS)、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及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康复组BMI及两组患者的GS、TSF、ALB、PAB及TRF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康复组BMI、ALB、PAB及TRF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D3^(+)T、CD4^(+)T及CD4^(+)T/CD8^(+)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康复组CD4^(+)T/CD8^(+)T及两组CD3^(+)T、CD4^(+)T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康复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23.40%),康复组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4.44%),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11,P<0.05)。结论应用加速康复理念下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有助于促使胃部分切除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理想。
- 刘明亮
- 关键词:胃部分切除术个体化营养支持营养状况免疫
- 安全护理模式在胃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模式在胃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122例胃部分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入院当日及出院前1 d胃蛋白酶原、胆囊收缩功能、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结果: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1 d,两组胃蛋白酶原、胆囊收缩功能优于入院当日(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出院前1 d,两组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入院当日(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可改善胃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感,提升生存质量。
- 顾甜甜浦春莉王钦钦
- 关键词:胃癌胃部分切除术并发症
- 预见性风险护理管理对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预见性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8月行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126例,以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n=63)、实验组(n=6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风险护理管理模式,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结果 术后3 d、7 d,实验组VAS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59%)低于对照组(12.70%)(P<0.05);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通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风险管理应用于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中,可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肠胃功能恢复,加快身体康复。
- 王丽燕朱秋丽张燕
- 关键词:胃部分切除术并发症胃肠功能
- 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延伸护理在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延伸护理在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延伸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效能、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延伸护理在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刘佳于雅君
- 关键词:延伸护理胃部分切除术
- 非暴露技术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层肿瘤的临床可行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观察非暴露技术(Clean-net)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层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术前诊断考虑胃黏膜下层肿瘤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8±11.9)岁。所有患者均行Clean-net胃部分切除手术,在腹腔镜下切开浆肌层,行不损伤黏膜层的肿瘤剥除术,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因术中并发症中转开腹,切除瘤体平均直径(4.1±1.8)cm,肿瘤最大直径9.0 cm。术后留置胃管时间(2.5±1.9)d。术后1例患者发热,考虑肺部感染,治疗后缓解。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3.8±2.0)d,术后住院时间(6.5±1.8)d。术后病理间质瘤12例,其中5例低危,4例中危,3例高危。囊肿2例,平滑肌瘤1例,神经鞘瘤1例,胰腺异位1例,所有标本均有完整的包膜。结论Clean-net治疗胃黏膜下层肿瘤短期治疗效果满意,对于保留胃部形态,尤其对于近贲门处肿瘤术后胃功能恢复好,可作为特殊部位(近贲门、近幽门)胃黏膜下肿瘤的保功能手术方式。
- 段海涛梁品
- 关键词:胃部分切除黏膜下层
- 第4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第4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部分切除术(RaPPG)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64±8)岁。40例患者中,19例行第4代达芬奇RaPPG,设为机器人辅助组;21例行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部分切除术(PPG),设为腹腔镜对照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机器人辅助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肿瘤长径、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分别为(298±52)min、10(10,10)mL、3.0(3.0,3.0)d、3.0(3.0,4.0)d、6.0(6.0,8.0)d、7.0(6.0,8.0)d、(2.3±0.7)cm、3.0(2.0,3.0)cm;腹腔镜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6±37)min、25(15,50)mL、5.0(4.0,5.0)d、6.0(5.5,7.0)d、8.0(8.0,9.5)d、8.0(7.5,9.5)d、(2.9±1.1)cm、2.0(1.5,2.0)cm,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1,Z=-3.38、-4.75、-4.38、-2.98、-2.58,t=-2.10,Z=-3.03,P<0.05)。(2)术后并发症情况。机器人辅助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胃排空延迟、反酸、肺不张、切口感染、高淀粉酶血症、尿潴留分别为6、1、1、0、1、3、0例,腹腔镜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4、3、2、1、9、1例,两组术后总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P<0.05)。(3)随访情况。40例患者中,34例获得随访。机器人辅助组
- 范义川张驰魏茂华钟华段海涛孙伟峰曹亮张健梁品胡祥
- 关键词:胃肿瘤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迷走神经
- 胃溃疡穿孔行溃疡切除修补术与胃部分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 2023年
- 探究溃疡切除修补术、胃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胃溃疡穿孔患者72例(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胃部分切除术)和观察组(溃疡切除修补术),各36例。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耗时、肠鸣音恢复、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观察组MTL、GAS、VIP、GIP、PA、Hb、TRF、ALB水平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予以胃溃疡穿孔患者溃疡切除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
- 马腾
- 关键词:胃溃疡穿孔胃部分切除术溃疡切除修补术临床疗效并发症
- 单纯修补、胃部分切除术对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价值分析
- 2022年
- 探究相较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行胃部分切除术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60名急性胃穿孔患者分别进行单纯修补术以及胃部分切除术,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修补术,观察组采取胃部分切除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血液损失量、疼痛、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行胃修补术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显著提升,适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 聂军声
- 关键词:胃部分切除术急性胃穿孔消化性溃疡
- 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胃远端大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胃肠道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胃排空率(GER)均高于术前,胃体蠕动次数均多于术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交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良好,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丙阳
- 关键词:早期胃癌胃部分切除术术后康复效果生活质量
- 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胃中部癌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术(PPG)治疗早期胃中部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昌江医疗集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早期胃中部癌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41例行腹腔镜辅助PPG设为观察组,53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肿瘤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营养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近端肿瘤切缘及远端肿瘤切缘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胃排空延迟、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9(3~33)个月,均无死亡、肿瘤复发及转移发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患者三项营养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PPG治疗早期胃中部癌兼具安全性、可行性,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尝试并推广。
- 吴丰信吴英光俞建雄王胜
-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腹腔镜保留幽门
相关作者
- 胡祥

- 作品数:224被引量:1,604H指数:19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外科手术
- 罗国德

- 作品数:53被引量:299H指数:11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根治术 手辅助腹腔镜 胃癌 腹腔镜 手辅助
- 王培红

- 作品数:126被引量:4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胃癌 直肠癌 手辅助 胃癌根治术
- 曹永宽

- 作品数:145被引量:62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胃癌 手辅助腹腔镜 手辅助
- 龚加庆

- 作品数:112被引量:52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胃癌根治术 胃癌 腹腔镜 手辅助腹腔镜 手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