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8篇“ 胡敏酸“的相关文章
- 一种不溶胡敏酸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溶胡敏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纯胡敏酸,以备用;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纯胡敏酸经过处理后制备不溶胡敏酸,步骤3、对步骤2的不溶胡敏酸进行除杂处理,得到高纯度的不溶胡敏酸。本发明通过胡敏酸...
- 苟文贤刘彦良姜兰黄艺夏波
- 加压氧化过程中胡敏酸结构和吸附特性的变化
- 2024年
- 从碳质加压氧化金矿中提取胡敏酸。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胡敏酸的结构。建立胡敏酸吸附金的动力学和等温线模型,计算热力学参数和等量吸附热。结果表明,受加压氧化的影响,胡敏酸的脂肪族结构、C=O键及其他含氧基团被破坏。更重要地,胡敏酸结构中有新化学键形成,如C—O—Cl_(x)、C—Cl_(x)和Me_(4)N—Cl。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加压氧化对胡敏酸的金吸附性能具有极大影响。加压氧化后,胡敏酸对纯金溶液的吸附率下降至(42.78±1.05)%,对金浸出液的吸附率下降至(28.63±1.11)%。吸附数据表明,胡敏酸对金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胡敏酸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
- 牛会群赵荣欣杨洪英佟琳琳佟琳琳
- 关键词:胡敏酸正交实验
- 电场对复合污泥堆肥中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 2024年
- 为深入理解电场如何调控堆肥中胡敏酸(humic acid,HA)的形成及其电子转移能力(electron transfer capacity,ETC),本研究采用施加5 V直流电场(电场组)和未施加电场(对照组)两种方式对污泥和玉米秸秆进行了为期30 d的堆肥处理,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以及电化学技术,分析堆肥过程中HA结构组成及其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特定紫外吸收率(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SUVA436)和226~400 mn区间的吸光度(absorbance,A226~400)基本呈增加趋势,光谱比率(spectral ratio,SR)呈下降趋势。在堆肥结束时,电场组的SUVA436和A226~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电场组的SR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电场组在1650和1070 cm^(-1)处表现出更强的吸收峰变化。电场组的腐殖化指数(humification index,HIX)和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基本上高于对照组。随着堆肥的进行,HA的ETC不断增加,对照组和电场组HA的ETC分别从开始的491和502μmol/g增至826和913μmol/g,分别提高了0.68倍和0.81倍。对照组和电场组电子接受能力(electron accepting capacity,EAC)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03~381和257~508μmol/g,施加电场增强了HA的EAC。研究显示,电场促进了HA的腐殖化,增强了其电子接受能力,并且提高了HA中醌类等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和电子转移能力;电场导致HA分子量增大,反映了结构复杂度和功能性的提升;电场增强了堆肥中微生物活性,加速了有机物转化和堆肥成熟过程,促进了含氧活性基团的增加及多糖物质的分解。
- 常昊宇席北斗席北斗孙晓杰王妍谭知涵张军
- 关键词:电场堆肥胡敏酸平行因子分析
- NaZSM-5分子筛提高秸秆水热制备胡敏酸产率的机制
- 2024年
- 秸秆水热降解制备腐殖酸是一种重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但是该过程面临胡敏酸产率较低的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在秸秆水热处理中加入NaZSM-5分子筛,探讨其对胡敏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aZSM-5分子筛能够显著提高胡敏酸的产率,随着NaZSM-5分子筛硅铝比的提高,胡敏酸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硅铝比为50的NaZSM-5分子筛能使胡敏酸产率达到16.04%。为了深入探讨NaZSM-5分子筛提高胡敏酸产率的机制,本研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核磁共振波谱、氨气升序升温吸附与脱附、模型化合物季铵盐吸附与脱附、红外光谱等表征技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硅铝比(200、85)的NaZSM-5分子筛中存在低强度、中强度的Lewis酸性位点;随着硅铝比降低(分别由200、85降至38、25),中强度的Lewis酸性位点逐渐转变为高强度的Lewis酸性位点。在硅铝比为50的NaZSM-5分子筛中,中强度Lewis酸性位点的含量最高,中强度Lewis酸性位点能够有效稳定秸秆水热降解过程中形成的季铵氮结构(R_(4)N),从而促进胡敏酸的生成。高硅铝比的NaZSM-5对季铵氮结构的吸附强度较弱,不利于其转化为胡敏酸,而低硅铝比的NaZSM-5对季铵氮结构的吸附强度较强,可能导致季铵氮结构过度偶联,进而降低胡敏酸产率。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秸秆水热降解制备胡敏酸的产率提供一种有效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 张志杨丁子萱冯迎辰徐文龙肖清波
- 关键词:秸秆水热胡敏酸产率
- 胡敏酸对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土霉素的影响
- 2024年
- 胡敏酸普遍存在于土壤中,可与环境中的纳米二氧化钛结合,从而改变纳米二氧化钛的性质及其与共存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以土霉素作为代表性环境污染物,通过模拟太阳日照探究胡敏酸对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土霉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土霉素在溶液中易光解,碱性条件更易于光解,猝灭试验表明羟基自由基与超氧自由基参与了光解;土霉素的降解率与纳米二氧化钛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正相关,与溶液土霉素初始质量浓度负相关;胡敏酸对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土霉素兼具促进与抑制作用,胡敏酸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250 mg/L时,可促进土霉素的光催化降解,而胡敏酸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1000 mg/L时,形成的复合物会抑制土霉素的光催化降解。
- 黄福杨梁馨予王彬杨柳龙泉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胡敏酸纳米二氧化钛土霉素光催化降解
- 钙基胡敏酸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镉污染的修复被引量:1
- 2024年
- 生物炭是修复Cd污染土壤的常用材料,但效率总体不高。为提高生物炭对Cd^(2+)的吸附性能,采用稻杆生物炭作为原材料,通过负载Ca^(2+)和胡敏酸氧化浸渍对其进行活化改性,制备钙基胡敏酸改性生物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SEM⁃EDS)、红外光谱(FTIR)、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表征,并通过吸附实验和盆栽实验,探究钙基胡敏酸改性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固定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1)生物炭与胡敏酸质量比为1∶1,碱性石灰水中Ca^(2+)浓度为1.5 g·L^(-1)的改性生物炭(RHB1⁃1)对Cd^(2+)的吸附性能最佳,最大吸附容量为74.46 mg·g^(-1),较改性前提高了61%;(2)钙基胡敏酸改性生物炭的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显著增加,并且新生成了游离态羟基,通过配位螯合、络合共离子交换作用,从而高效吸附Cd^(2+),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3)钙基胡敏酸改性生物炭能够吸附固定土壤中Cd^(2+),促进Cd^(2+)由酸可提取态转化为残渣态,降低了土壤Cd^(2+)的生物有效性。
- 谭慧王少锋廉梅花曾祥峰贾永锋
- 关键词:生物炭胡敏酸CA^(2+)
- 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针对黑土有机质老化急需培肥和解决秸秆焚烧问题,通过长期、少量、连年秸秆还田试验,研究土壤有机碳(SOC)、腐殖质组分含量和胡敏酸(HA)结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和秸秆还田处理表层、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8.9%,20.0%和13.1%,14.7%;HA碳含量增加了17.5%,57.4%和10.7%,28.1%;胡敏素(Hu)含量分别增加了23.1%,23.0%和20.7%,16.2%。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亚表层土壤HA碳的增加量占SOC增加量的75.3%;HA占可提取腐殖质比例(PQ)从58.2%提升至63.6%。与ck相比,秸秆配施化肥处理HA的结构特征变化显著,表层和亚表层(O+S)/C比值分别降低了15.8%和17.7%;H/C比值分别增加了4.8%和5.3%;I_(2920)/I_(1720)比值分别增加了110.5%和131.2%;热量高/中比值分别降低了35.3%和28.9%;失重高/中分别降低了14.1%和12.0%。秸秆配施化肥处理使HA结构的氧化度、缩合度和热稳定性降低,脂族性增强,结构趋于简单化。
- 李双翼侯淑艳窦森窦森高洪军
-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组分
- 不同辅料与深度脱水污泥混合堆肥过程胡敏酸的光谱变化特征
- 2024年
- 为了探究不同辅料与生物沥浸深度脱水污泥堆肥过程中腐熟度的变化,以及堆体中胡敏酸结构特征和组分含量的演化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结合基础理化参数对其进行研究。基础理化参数的变化趋势说明所有处理组均满足腐熟标准。UV-Vis表明,所有处理组中胡敏酸的电子转移能力和相对分子质量均有所增加,其中T1处理组的增加幅度最小。FT-IR分析表明随着堆肥进行,胡敏酸内多糖和脂肪类物质的含量逐渐减少,含有羰基、羧基和羟基的胡敏酸前体类物质增加,其中T2处理组的芳构化程度尚有待提高。荧光同步扫描光谱表明,类富里酸区域占比和腐殖质样区域占比增加,类蛋白质类区域含量减小。三维荧光光谱显示胡敏酸内结构简单、共轭程度低的物质如蛋白质类被消耗,中间产物不断缩合,生成不同分子量级别的腐殖质类物质。
- 余纪鑫魏彩春台德志张华孙晓杰卢泽
- 关键词:胡敏酸堆肥光谱分析腐殖化
- 两种森林表层土壤胡敏酸组分的性质及其对土壤胶体凝聚的影响研究
- 区域土壤的植被覆盖类型影响着胡敏酸(Humic Acid,HA)的数量、质量和组成,进一步影响其凝聚特性。以重庆缙云山竹林(海拔580 m)和阔叶林(海拔280 m)表层土壤HA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碱提法对HA进行分组,...
- 毕琳娜
- 关键词:胡敏酸植被类型光散射阳离子
- 玉米秸秆腐化及炭化材料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率和胡敏酸结构的影响
- 2024年
- 为筛选等碳量输入下玉米秸秆及其腐化和炭化材料中,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转化率(E_(SOM))和改善胡敏酸(HA)结构特征的有机物料,试验按全量还田方式计算施入碳量(1.2万kg/hm^(2)),共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未添加物料(ck),添加玉米秸秆(CS),添加腐熟玉米秸秆(HCS),添加玉米秸秆源生物质炭(Bc),对E_(SOM)及HA结构特征(元素组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和荧光光谱)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加有机物料2年后,HCS处理的E_(SOM)最高,为70.6%,比CS和Bc处理分别高50.1%,10.1%;HA结构中,HCS处理的H/C和I2920/1620最低,高温与中温质量损失的比值最高,分别为1.01,0.11和3.45,说明HCS能提高HA的分子复杂程度、缩合度及热稳定性。因此,与CS和Bc处理相比,HCS处理更有助于E_(SOM)的提升与HA结构的稳定。
- 周健颖窦森任超张一枫
- 关键词:玉米秸秆有机质转化率胡敏酸生物质炭
相关作者
- 窦森

- 作品数:338被引量:2,726H指数:30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胡敏酸 玉米秸秆 秸秆 腐殖质 黑土
- 张晋京

- 作品数:135被引量:1,172H指数:19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胡敏酸 富里酸 胡敏素 土壤 玉米秸秆
- 王旭东

- 作品数:199被引量:2,387H指数:28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胡敏酸 生物质炭 腐解过程 土壤 有机碳
- 张一平

- 作品数:183被引量:2,316H指数:29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土壤 胡敏酸 塿土 温度 磷
- 代静玉

- 作品数:86被引量:1,185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胡敏酸 富里酸 土壤 水溶性有机质 生物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