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14篇“ 胫骨近端骨折“的相关文章
- 髌上入路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在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髌上入路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在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0月永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髌上入路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主动直腿抬高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路多向锁定髓内钉固定术在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围手术期指标,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尹海军王彪
- 关键词:胫骨近端骨折带锁髓内钉膝关节功能
- 锁定钛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23年
- 目的 研究锁定钛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给予非锁定支持钢板治疗;研究组给予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给予锁定钛板治疗。将两组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疗效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5)。结论 采用锁定钛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
- 孟凡瑞蔡敏若孟德珍
- 关键词:锁定钛板胫骨近端骨折
- 不同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开封一五五医院收治的胫骨近端骨折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18例予以髌上入路,对照组18例采用髌下入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骨折端成角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支持、不稳定、上楼、绞锁、肿胀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跛行、疼痛、下蹲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骨折端冠状面、矢状面成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端冠状面、矢状面成角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术中采用髌上或髌下入路均能获得确切效果,术后骨折愈合效果相当,但髌上入路在减少透视次数、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可提升复位质量,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黄东海
- 关键词:胫骨近端骨折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
- 闭合性胫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血栓弹力图干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 研究背景: 闭合性胫骨近端骨折损伤能量大、骨折机制复杂、解剖结构改变多样,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前需制定详细、完备的手术计划方案。同时膝关节周围神经血管丰富,损伤后软组织肿胀多较严重,胫骨近端骨折后周围血管及肢体远端血管因...
- 海欣欣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高凝状态抗凝治疗
- 不同类型的组织瓣修复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组织瓣修复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1年12月,武警江西总队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感染创面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6~61岁。创面位于小腿近端外侧者5例、内侧者2例,小腿近端内侧及膝下胫前者4例,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4 cm×6 cm~22 cm×11 cm,采用不同类型的组织瓣修复创面,并根据钢板周围感染情况决定是否立即拆除钢板。应用以包含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终末细小分支的肌肉为蒂的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者3例;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联合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者6例,应用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胫前肌肌瓣者2例,肌瓣血运稳定后移植健侧大腿薄中厚皮片封闭创面。肌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7 cm~18 cm×8 cm,肌瓣切取面积为6.0 cm×4.0 cm~18.0 cm×12.0 cm。3例应用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的患者中2例大腿供瓣区创面经直接缝合关闭,在1例患者大腿供瓣区创面缝合后未闭合处移植健侧大腿薄中厚皮片予以修复。将8例应用小腿肌瓣者供瓣区切口直接缝合。术后观察并记录组织瓣成活情况和肌瓣上移植皮片存活情况、组织瓣受区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供瓣区缝合口愈合及移植皮片存活情况。记录术后及随访期间是否拆除钢板。随访时,观察组织瓣外形及质地,组织瓣受区有无红肿、破溃或窦道形成;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并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测定8例应用小腿肌瓣修复创面的患者踝关节跖屈肌力;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供瓣区瘢痕情况,观察瘢痕是否影响患肢活动。结果11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均成活;1例患者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远端皮肤坏死,行换药+健侧大腿薄中厚皮片移植后创
- 刘文剑张红艳刘德伍
- 关键词:肌皮瓣感染创面
- 胫骨近端骨折导致假性动脉瘤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2年
- 四肢损伤后可引起相应部位的血管损伤,临床上较为常见,占所有血管损伤的0.2%~4.0%。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受损后形成的一种囊瘤样病变,可引起瘤体破裂出血、瘤内栓子脱落栓塞动脉远端、瘤体扩大压迫邻近神经及组织,而四肢骨折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原因。笔者自2017-01—2020-01诊治6例胫骨近端骨折导致假性动脉瘤,总结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 姚若愚邬学群范赵翔王晨封彦齐蔡培华莫文
- 关键词:胫骨近端骨折假性动脉瘤并发症
- 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和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和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术,研究组38例使用LISS钢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4.74%高于对照组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4,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76,7.3100,10.9926,5.9211,P<0.05);研究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88.19±5.47)分比对照组(77.45±10.58)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87,P<0.05)。结论微创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
- 毕萌萌
- 关键词:LISS钢板胫骨近端骨折生活质量
- 术前不同皮肤准备方式对胫骨近端骨折切口术后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前不同皮肤准备方式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胫骨近端骨折治疗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100例。A组:术前1天2%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切口部位2遍;B组:术前1天醋酸氯己定聚维酮碘复方消毒液(有效成分聚维酮碘5090 mg/L和醋酸氯已定320 mg/L)擦拭切口部位2遍;C组:术前2 h 2%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切口部位2遍;D组:术前2 h醋酸氯己定聚维酮碘复方消毒液擦拭切口部位2遍。分别记录不同组别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菌落总数等指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行手术治疗的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中38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9.5%,均为浅表切口感染。细菌培养发现感染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各组患者在切口感染(χ^(2)=11.515,P=0.009)、切口愈合(χ^(2)=24.715,P=0.0001)及菌落总数(χ^(2)=12.672,P=0.009)方面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D组各指标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醋酸氯己定聚维酮碘复方消毒液术前2 h进行术区2遍消毒可以减少手术区皮肤菌落数和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利于伤口愈合。
- 张娟
- 关键词:皮肤准备胫骨近端骨折葡萄糖酸氯己定聚维酮碘
-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 分析探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3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纳入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4~71岁,平均(48.85±13.60)岁;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5~80岁,平均(50.44±15.86)岁。研究组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前疼痛发生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骨折残余成角畸形、辅助复位情况等。所有患者术后均至少随访12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43±3.39)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中透视次数(8.77±1.79)次、膝前疼痛发生率3.8%(1/26)、冠状面成角(2.14±0.84)°、矢状面成角(2.27±0.83)°、辅助复位情况15.4%(4/26)低于对照组(10.56±2.33)次、29.6%(8/27)、(2.67±0.82)°、(2.99±0.79)°、48.1%(1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4.6%(22/26)显著高于对照组59.3%(1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可以减少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辐射伤害,改善骨折复位质量和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何昌军张堃李庆达熊晨杨明义路遥任程刘德印许毅博李明李忠马腾
-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钉
- 髓内钉联合小钢板固定与阻挡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骨折愈合与下肢力线恢复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比较髓内钉联合小钢板与阻挡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骨折愈合与下肢力线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江北人民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3例。A组采取髓内钉联合小钢板治疗,B组采取髓内钉联合阻挡钉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耗材费用、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的下肢力线(侧方移位、前后移位、冠状面成角、矢状面成角)、骨折恢复情况(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患肢优良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耗材费用及住院时间均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侧方移位、前后移位、冠状面成角、矢状面成角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术后1年的患肢优良率分别为92.45%(49/53)、86.79%(4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55%(4/53)、11.32%(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联合小钢板与阻挡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均可使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其中,髓内钉联合阻挡钉的费用更低、住院时间更短;而髓内钉联合小钢板可达到更好的下肢力线恢复。
- 韦小见王泽宇邱福平王志钢赵晓龙陈德建
- 关键词:胫骨近端骨折髓内钉阻挡钉骨折愈合下肢力线
相关作者
- 马苟平

- 作品数:161被引量:496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研究主题:远端蒂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肌皮瓣 骨折
- 张春

- 作品数:447被引量:1,763H指数:23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研究主题:皮瓣 骨髓炎 软组织缺损 肌皮瓣 外科皮瓣
- 沈立锋

- 作品数:233被引量:649H指数:16
-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 研究主题:皮瓣 骨髓炎 组织瓣 外科皮瓣 万古霉素
- 张晓文

- 作品数:179被引量:3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研究主题:软组织缺损 骨髓炎 皮瓣 外科皮瓣 肌皮瓣
- 郭峭峰

- 作品数:326被引量:881H指数:17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研究主题:皮瓣 骨髓炎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慢性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