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8篇“ 胸内吻合口瘘“的相关文章
- 双纵隔引流管在胸腔镜Ivor-Lewis术后胸内吻合口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全腔镜Ivor-Lewis术后吻合口瘘(AL)的老年患者术中预置双纵隔引流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500例因食管癌或贲门癌行全腔镜Ivor-Lewis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引流管放置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为单根纵隔引流管组,研究组为双纵隔引流管组,2组患者都常规置入胸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AL发生率,AL患者的炎症指标,AL的分级、鼻瘘管置入率、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声音嘶哑发生率以及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455例老年患者纳入了分析。研究组AL患者体温峰值[(39.58±1.03)℃和(38.05±0.56)℃,t=4.298,P<0.05)],白细胞计数峰值[(18.63±3.35)×109/L和(14.28±2.78)×109/L,t=3.450,P<0.05],C反应蛋白(CRP)峰值[(154.66±41.64)mg/L和(122.19±31.29)mg/L,t=2.131,P<0.05]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较对照组AL的分级和鼻瘘管置入率降低(82.4%和30.0%,χ^(2)=7.126,P<0.05)。在重症指标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ICU入住率更低[64.7%和10.0%,χ^(2)=7.349,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6.47±8.15)d和(0.90±2.23)d,t=2.62,P<0.05],ICU住院时间[(11.70±8.89)d和(4.70±6.27)d,t=2.184,P<0.05]也较对照组缩短。结论双纵隔引流管的应用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老年患者鼻瘘管置入率,ICU入住率,缩短ICU住院时间,且相对安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詹传飞陈仕林沈晓康冯冬杰王晓俊沈伟忠蒋峰张勤许林
- 关键词:引流术食管肿瘤
- 食管癌术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对策分析
- 2023年
- 食管癌患者术后极易发生各类并发症,其中胸内吻合口瘘比较普遍,这类症状极为严重,发病率达到5%,而且胸内吻合口瘘的致死率也是非常之高,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因胸内吻合口瘘发生死亡的患者超过50%。患者在术后如果发生胸内吻合口瘘,有较大的几率出现呼吸衰竭等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并发症应加强临床干预,此次就针对该类症状的护理方面进行综合探究。方法 根据医院接收的病例情况,选入典型患者进行调研,符合要求的研究主要为38例,为临床检验进行小组划分,以随机方式做分组依据,一组19例患者为对照组,该组主要开展常规护理,其他患者主要给其进行综合护理服务,命名是观察组,病例与上述同步。对此次患者护理后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方面进行了具体调研。结果 本次对患者术后是否有发生胸内吻合口瘘进行统计,其中对照组发生率较高,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对治疗依从性方面分析,观察组大部分的患者都比较依从(P<0.05)。结论 针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了临床护理,此次主要实行综合护理,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得到了提升,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杜绝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
- 冯英萍王力军
-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护理吻合口瘘综合护理
- 纵隔引流管对于食管癌切除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治作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及Meta分析
- 【目的】1.通过Meta分析比较在腔镜食管癌切除胸内吻合术中是否留置纵隔引流管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尤其对于吻合口瘘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2.结合本中心数据探讨食管癌切除胸内吻合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位置对食管吻合口瘘的影响,为...
- 牟宗凯
- 关键词:胸内吻合口瘘META分析
-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治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3%~25%。吻合口瘘可导致患者胸腔感染、肺炎,需长期禁食,延长了住院时间,严重者需再次手术治疗或出现死亡等。由于吻合口瘘的症状、程度等不同,大多数常予保守治疗,内窥镜下治疗有支架、吻合夹、真空辅助闭合治疗及内镜下缝合等,必要时再次行手术缝合。本文就国内外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钟东晨陈树斌陈少斌
-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诊治
- 重建贲门、胃底、His角预防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重建贲门、胃底、His角预防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应用效果。方法行食管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管胃,观察组行管胃+重建贲门、胃底、His角。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内吻合口瘘发生,术后1、6、12个月反流症状、胃镜及消化道造影情况,随访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反流症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反流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6、12个月黏膜溃疡和黏膜糜烂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FS和O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建贲门、胃底、His角可降低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发生,降低反流症状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
- 金新天王强王俊荣陈健陈文庆刘刚
- 关键词:胃底食管癌胸内吻合口瘘
- 食管癌术后颈部与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比较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原因及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患者的400例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90例,右胸腹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10例,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左颈吻合)200例。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40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6例(6.5%)。其中,颈部吻合口瘘19例(2例并发胸内瘘),胸内吻合口瘘7例(1例出现食管气管瘘)。通过对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吻合口位置、手术时间、吻合口是否包埋、术后第2天血清白蛋白是否≥35 g/L及术后是否并发肺部并发症为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将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吻合口位置、术后第2天血清白蛋白、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过多的采用颈部吻合会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同时术后低蛋白血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重要因素。
- 王尧黄利荣施东辉许建宁孙云浩季明明钱军
- 关键词:食管肿瘤吻合口瘘手术后并发症
- 食管癌管状胃纵隔化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治
- 2019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管状胃纵隔化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我院食管癌术中实施管状胃并置入纵隔,术后胸内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所有15例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在15d到3个月的时间内瘘腔消失,瘘口闭合,均痊愈。结论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预后差、死亡率高,除充足的术前准备、精练的手术操作外,合理的预防措施、针对的治疗方法能改善吻合口瘘患者的预后。
- 施晋升王蓓蓓仲维岭李本忠王茂松
-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食管切除术
- 纵隔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留置纵隔引流管治疗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8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患者是否留置纵隔引流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放置胸腔引流管,观察组在放置胸腔引流管的基础上留置纵隔引流管,比较分析2组白细胞计数峰值、最高体温、瘘治愈时间、心肺并发症、随访并发症以及瘘相关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峰值、最高体温、瘘治愈时间分别为(14.28±1.12)×10^9/L、(37.78±0.46)℃及(23.68±4.26)d,均低于对照组的(16.48±1.15)×10^9/L、(38.42±0.49)℃及(34.12±4.8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26.5%,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41.2%、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瘘相关病死率为17.6%,低于对照组的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中留置纵隔引流管,可减轻术后吻合瘘患者的炎症反应症状,促进吻合口瘘的治愈,并可减少心肺并发症,降低瘘相关病死率,但对是否出现吻合口狭窄影响较小。
- 顾文亮
-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
- 食管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CT诊断准确性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CT诊断食管术后胸内吻合口瘘(AL)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食管术后临床怀疑胸内AL患者资料,其中70例行口服对比剂(60%复方泛影葡胺)CT检查(口服对比剂组),116例未口服对比剂CT检查(未口服对比剂组)。由两名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口服对比剂组、未口服对比剂组的CT图像。以胃镜检查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口服对比剂CT、未口服对比剂CT诊断效能。单变量分析筛选出CT征象中与AL相关的变量后,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诊断AL的可靠征象。结果AL 49例,无AL 137例。口服对比剂CT诊断AL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0.3%、97.4%、96.5%、92.7%、94.3%、0.939,未口服对比剂组以上诸值分别为72.2%、79.6%、39.4%、93.9%、78.4%、0.759,口服对比剂CT+未口服对比剂CT(合计组)上述值分别为83.7%、84.7%、66.2%、93.5%、84.4%、0.842。口服对比剂明显提高PPV(从39.4%到96.5%,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对比剂外溢有独立相关性。结论 CT可准确诊断食管术后胸内AL,口服对比剂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比剂外溢是最可靠征象。
- 刘彩云李绍东徐凯沙正布苗新中
- 关键词:吻合口瘘
- 食管颈部外置引流在食管术后严重胸内吻合口瘘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总结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采用食管颈部外置引流的方法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 ]4例食管切除胸内胃食管吻合术后发生严重的胸内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危及生命,行原切口开胸残胃回纳腹腔旷置,近端食管拉出颈部外引流,胸腔清除脓苔及坏死组织,改善引流,胃或空肠放置造瘘管作为术后肠内营养通道,待炎症消退后,再行胃或结肠经胸骨后通道上拉至颈部与食管吻合重建消化道。[结果]4例患者通过食管颈部外置引流手术,胸内炎症消退,感染中毒症状得到控制,其中3例再行二期胃或结肠胸骨后上拉至颈部与食管吻合,1例仅行食管颈部外置引流。4例患者的生命均得以挽救。[结论]颈部食管外引流使胸腔感染得到控制,为二期手术创造了机会。
- 王慧娟张雁山张英国刘文林刘国伟李超丁万盛王吉红马海涛
- 关键词:食管切除术胸内吻合口瘘颈部
相关作者
- 金新天

- 作品数:31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胸内吻合口瘘 贲门癌 吻合口瘘 胃底
- 张伟

- 作品数:13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胸内吻合口瘘 贲门癌 术后护理 胸腔镜
- 许林

- 作品数:325被引量:1,589H指数:18
-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 肺肿瘤 食管癌 外科治疗
- 杨俊杰

- 作品数:65被引量:81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肺肿瘤 肺癌 外科手术 食管肿瘤 外科治疗
- 赵雍凡

- 作品数:161被引量:1,239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外科手术 食管肿瘤 食管手术 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