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7篇“ 胸背动脉“的相关文章
动脉穿支皮瓣在肩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动脉穿支皮瓣在肩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动脉的存在、走行、分支及穿支位置。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动脉穿支皮瓣。皮瓣仅携带穿支发出位置的极少量肌肉,将动脉降支近端从肌肉内剥离,保留动脉横支和神经。如血管蒂长度不足,可切断横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拉拢缝合。结果8例皮瓣均存活,供瓣区切口愈合好。随访6个月到2年,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供瓣区无明显畸形,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且基本完整地保留了阔肌功能,是修复肩部邻近创面的良好选择。
李承龙仲海燕陈勇王倩邹鸣立袁斯明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背阔肌
功能性动脉穿支皮瓣嵌合阔肌游离移植重建前臂复合组织缺损13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动脉穿支皮瓣(TDAPF)嵌合阔肌游离移植重建前臂动力肌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技术与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整复外科择期游离移植嵌合阔肌的功能性TDAPF重建前臂复合组织缺损共13例(男12例、女1例),平均年龄33.2岁。本组均为前臂开放伤,左侧5例,右侧8例。急诊行失活肌肉清除加血管、神经探查修复和创面VSD处理。重建手术在伤后4~12 d,平均7.5 d内完成,缺损面积为9.0 cm×8.0 cm~21.0 cm×11.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0.0 cm×9.0 cm~22.0 cm×12.0 cm,嵌合的功能性肌瓣体积为9.0 cm×2.0 cm×1.5 cm~19.0 cm×9.0 cm×1.5 cm,重建指深屈肌4例,指总伸肌8例,桡侧腕屈肌3例,拇长屈肌1例,其中用1块阔肌的2个功能亚单位分别重建桡侧腕屈肌和指总伸肌3例。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关闭。后期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评估皮瓣外观、手指活动范围、肌力恢复和手部握力等情况。结果术后12例组织瓣一期顺利成活,另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成活。术后随访17~52个月,平均34.1个月。肢体和皮瓣外形美观,无明显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挛缩。4例重建屈指的肌力恢复均为M_(4),握拳时指端距离掌心小于2.0 cm,平均手部握力达到健侧的27.5%(20%~35%);5例单独重建伸指的肌力恢复M_(4),手指屈、伸范围无明显受限,平均手部握力达到健侧的75.4%(65%~80%);在同时重建2种动力肌的3例患者中,桡侧腕屈的肌力恢复均为M_(4),伸指肌力恢复M_(4)1例、M_(3)2例;1例重建屈拇的肌力无明显恢复。结论功能性TDAPF同时具备穿支皮瓣和功能性肌肉移植的优势,不仅可满足复杂创面覆盖的需求,而且还能精准、可靠地重建前臂毁损肌群,恢复前臂外形和手部活动功能。
潘佳栋王欣尹善青黄耀鹏沈依俊俞高翔郭浩肖栋超
关键词:背阔肌肌瓣
能谱CT血管造影最佳单能量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优化显示动脉
2024年
目的观察能谱CT血管造影(CTA)最佳单能量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优化显示动脉(TDA)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60例患者行能谱CTA观察TDA,重建120 kVp-like图像结合后置40%ASIR-V(A组),以及45~7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图像结合后置40%、60%及80%ASIR-V图像(B组,共18种);比较各图像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结果。结果ASIR-V权重相同时,不同能级下轴位及三维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能级升高,轴位图像主观评分呈先升后降趋势,以50 keV图像主观评分最高(P均<0.001)。能级相同时,随ASIR-V权重升高,轴位图像总体及三维图像所示TDA主干主观评分及腋动脉对比度噪声比均升高(P均<0.01)。结论行CTA时,以50 keV单能量图像联合后置80%ASIR-V重建有利于平衡图像对比度与噪声、更好地显示TDA及其分支。
何健刘义军魏巍胡梦婷范勇董德硕杜长谕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胸背动脉
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疗效及美观度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疗效及其对术后美观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4年4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口腔癌患者114例,61例采用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53例采用前臂皮瓣进行修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原发肿瘤部位及手术治疗方式,统计分析两组皮瓣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生存质量及供区美观度。结果:围手术期指标中,动脉穿支皮瓣组制备皮岛长度和皮岛面积大于前臂皮瓣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中,动脉穿支皮瓣组外貌评分优于前臂皮瓣组(P<0.05)。患者瘢痕评分中,两组在厚度、瘙痒或疼痛程度及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穿支皮瓣组平整度及颜色评分高于前臂皮瓣组(P<0.05)。观察者瘢痕评分中,两组在厚度、顺应度及充血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穿支皮瓣组织量更大,术后修复外观效果较好,术后供区美观效果良好,可作为口腔癌术后缺损的皮瓣选择。
姚麟王榆娴邓璋
关键词:口腔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超薄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超薄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历史对照研究。将2017年2月—2019年10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骨三科(以下简称本科室)收治的20例符合入选标准且采用根据术者临床经验设计、切取的超薄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7±5)岁;将2019年11月—202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21例符合入选标准且采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设计、切取的超薄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作为超声辅助组,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8±6)岁。清创后,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5.0 cm×4.0 cm~19.0 cm×8.0 cm,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6.0 cm×5.0 cm~20.0 cm×9.0 cm。将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统计超声辅助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耗时、费用,比较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到的动脉穿支血管数量、类型、位置和术中实际探查情况是否一致。记录2组患者皮瓣完整切取耗时。术后1、3、5、7、14 d,采用皮瓣血运评估量表评估2组患者皮瓣血运情况。术后14 d,观察2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并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术后6个月,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估2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并计算满意率。结果超声辅助组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耗时为(10.5±2.3)min、费用为120元;术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并标记出21条动脉穿支血管,其中8条(38.10%)1型穿支血管,10条(47.62%)2型穿支血管和3条(14.29%)3型穿支血管,术前探查到的动脉穿支血管数量、类型、位置与术中探查情况一致。超声辅助组患者皮瓣完整切取耗时(41±1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3±12)min(t=6.32,P<0.05)。术后1、3、5、7、14 d,超声辅助组患者皮瓣血运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67、7.4
赵书明刘娜刘学亮冀少林
关键词:穿支皮瓣超薄皮瓣创面修复
仰卧位同期制取改良动脉穿支阔肌嵌合皮瓣修复局部晚期口腔癌切除缺损
目的:局部晚期的口腔癌患者经历多次手术,可供选择的皮瓣供区有限,阔肌皮瓣以阔肌主体携带皮瓣,虽然组织量大,过于臃肿不适宜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俯卧的手术体位也不能两组同时进行手术。动脉穿支皮瓣的出现解除了皮瓣血管...
周茜张胜赵志立温子涵
关键词:背阔肌皮瓣皮瓣修复舌癌颊癌
乳腺癌术后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并发症的护理
2023年
目的总结乳腺癌术后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共收治45例乳腺癌术后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血肿3例、感染3例、血管危象4例。并发症护理包括维持患者稳定心理状态;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体位的护理及增强免疫、营养支持;建立实时化血管危象监控及报告平台、构建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的监测及管理流程。结果经治疗和护理,所有并发症均治愈,移植皮瓣均成活。结论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维持其稳定心理状态,可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体位的护理及增强免疫等,可预防血肿和感染发生;建立血管危象监控及报告平台、构建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的监测及管理流程,对预防和治疗血管危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李密影陈淼王嘉琳田苗王翠影
关键词:乳腺癌护理
动脉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比较动脉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在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梅州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在2019年1月~2023年2月完成的66例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动脉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并发症以及供区美观效果的差别。应用视觉模拟量表和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调查表第4版分析术后外观结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动脉穿支皮瓣组供区瘢痕、色素沉着、感觉异常、功能障碍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股前外侧皮瓣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觉模拟量表和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调查表结果提示动脉穿支皮瓣组对供区美观满意度较股前外侧皮瓣组高(P<0.05)。结论:在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动脉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均可以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在血管质量允许的条件下可以优先选择动脉穿支皮瓣。
姚麟邓璋曾威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舌癌
动脉穿支皮瓣嵌合肩胛下角骨瓣重建内踝骨与软组织缺损1例
2023年
2022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对1例内踝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肩胛下角骨瓣嵌合修复组织缺损,重建内踝,修复三角韧带及软组织缺损,并修复距骨软骨损伤。术后皮瓣及骨瓣完全成活,伤口及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2周,内踝处达骨性愈合,移植骨瓣大小形状与内踝缺损匹配,未出现骨质吸收。术后10个月随访,皮瓣无明显臃肿,外形、色泽及质地满意,踝关节穴稳定性、屈伸活动较好,并恢复负重和行走;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为优。
郭强罗令汤逸夫黄煜钊李骁宁柏晓安
关键词:复合组织缺损内踝肩胛骨
乳房象限切除联合动脉穿支皮瓣在T_(2)期乳腺癌保乳重建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乳房象限切除联合动脉穿支皮瓣在T_(2)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T2期乳腺癌患者26例,通过乳房象限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并联合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保乳后乳房缺损,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246±2451)min,所有患者保乳切缘均为阴性,住院时间为(523±097)d.术后有1例受区脂肪液化,经创面处理后愈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术后随访18~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乳房外形术后恢复较好,术后12个月乳房满意度Breast-Q评分6096±1314,与术前乳房满意度Breast-Q评分6165±1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象限切除联合动脉穿支皮瓣,切缘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高,是T2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良好选择,该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李双齐李航张劲帆林力生
关键词:保乳手术

相关作者

鲁青
作品数:38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皮瓣修复 穿支皮瓣 穿支 外科皮瓣 臀下动脉
唐举玉
作品数:295被引量:2,020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穿支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郭翱
作品数:200被引量:402H指数:10
供职机构:台州骨伤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 皮瓣修复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吻合血管
宋达疆
作品数:184被引量:968H指数:18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外科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钟世镇
作品数:1,186被引量:9,537H指数:4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解剖学 生物力学 应用解剖学 三维重建 临床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