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62 篇“ 胸部CT检查 “的相关文章
iDose4重建法结合低管电压及固定管电流在新生儿胸部 CT 检查 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胸部 CT 检查 中,结合使用低管电压、固定管电流以及不同权重的iDose4重建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搜集80例行CT 检查 的新生儿,随机分到A、B两组,A组采用自动曝光控制技术,B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扫描(33 mA),采用iDose^(4)重建法重建出1~7级不同权重的肺窗和纵隔窗图像,并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记录患儿的CT DIVOL,后依据回归模型计算出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ize specific dose estimate,SSDE),并对比分析。结果:A、B两组患儿iDose^(4)重建算法的最佳权重肺窗为3级,纵隔窗为4级;A、B组患儿CT DIVOL分别为(1.04±0.21)mGy和(0.91±0.18)mGy,A组较B组高12.5%(t=2.17,P=0.04);A、B组患儿的SSDE分别为(2.41±0.36)mGy和(2.07±0.32)mGy,A组较B组高15.4%(t=3.19,P<0.05);A、B组患儿CT DIVOL离散度分别为20.2%(0.21/1.04)和19.8%(0.18/0.91),A、B组患儿SSDE离散度分别为14.5%(0.36/2.41)和15.5%(0.32/2.07)。结论:在新生儿CT 检查 时推荐使用低管电压、低固定管电流及适当的重建算法权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扫描,同时,推荐采用SSDE评估新生儿的辐射剂量。 徐思雨 张倩云 边传振关键词:新生儿 胸部CT 胸部 CT 检查 支气管扩张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受累肺叶数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研究2025年 目的采用胸部 CT 检查 支气管扩张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患者受累肺叶数,并分析其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NTM-PD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 CT 检查 和T淋巴细胞检测。根据胸部 CT 检查 结果将其分为1-2肺叶组、3-4肺叶组、5-6肺叶组,比较三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分析受累肺叶数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受累肺叶数为1-2肺叶24例(30.00%),3-4肺叶39例(48.75%),5-6肺叶17例(21.25%)。三组患者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6肺叶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1-2肺叶组和3-4肺叶组,且3-4肺叶组CD3^(+)、CD4^(+)水平低于1-2肺叶组(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受累肺叶数与CD3^(+)(r=-0.457)、CD4^(+)(r=-0.511)、CD4^(+)/CD8^(+)(r=-0.294)均呈负相关性(P<0.05),与CD8^(+)无显著相关性(r=0.108,P=0.227)。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NTM-PD患者受累肺叶数与T淋巴细胞存在相关性,随着受累肺叶数增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李福利 王豪杰 何佳倩 冷霞关键词:支气管扩张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T淋巴细胞 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高原地区儿童超低剂量胸部 CT 检查 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Ⅴ)算法在高原地区儿童超低剂量胸部 CT 检查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胸部 CT 检查 的儿童患者,根据扫描条件分为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并进行ASiR-Ⅴ50%重建;B组采用管电压80 kV,分别进行ASiR-Ⅴ0(B1组)和ASiR-Ⅴ50%(B2组)重建,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分,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A组和B组容积CT 剂量指数分别为(2.33±0.62)、(0.86±0.01)m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65.01±25.12)、(23.55±3.38)mGy·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窗B2组双上肺、双中肺噪声值低于B1组,但均高于A组(P均<0.001);各组肺窗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纵隔窗A组、B1组和B2组升主动脉(P=0.538)和肝脏CT 值(P=0.1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2组升主动脉和肝脏信噪比(P均<0.001)、对比噪声比(P均<0.001)均高于B1组,且低于A组(P均<0.05);纵隔窗图像质量评分A组高于B2组,且均高于B1组(P均<0.001)。结论ASiR-Ⅴ联合低管电压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保障高原地区儿童胸部 CT 的图像质量。 王先涛 白瑞婷 次旦旺久 索朗尼玛 尼玛卓嘎 苏佰燕关键词:儿童 低剂量 多层螺旋CT 人工智能在急诊胸部 CT 检查 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2025年 目的:肋骨骨折是常见的急诊病例之一,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工智能(AI)作为新兴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在急诊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93例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2023年1月-2024年3月进行急诊胸部 CT 检查 发现肋骨骨折的病人。将所有病人分两次进行阅片,一次使用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影像分析,一次使用三名高年资医生进行轮流阅片,将人工智能与医生的结果进行灵敏度、阅片时间对比。结果:人工智能诊断灵敏度95.1%,其中错位性骨折灵敏度99.14%,不完全性骨折灵敏度93.59%;人工智能阅片时间(40.23±20.05)s。医生阅片诊断灵敏度78.7%,其中错位性骨折灵敏度94.44%,不完全性骨折灵敏度73.9%;医生阅片时间(124.59±25.87)s。人工智能系统在诊断肋骨骨折方面表现出的灵敏度明显较医生组高,且在阅片时间上明显较医生组短。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识别肋骨骨折,并降低漏诊率。结论:人工智能在急诊胸部 CT 检查 诊断肋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快速的诊断和治疗。 黄玉罡 蒋海蓉关键词:人工智能 急诊 肋骨骨折 胸部CT 基于胸部 CT 检查 图像的术前肋骨分型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肋骨定位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基于胸部 CT 检查 图像观察术前肋骨分型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TS)肋骨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ETS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手汗症(PPH)患者1008例,术前进行胸部 CT 扫描。通过肋骨CT 影像将患者分为三型:1型(肋骨常规型)754例、2型(胸顶可见第1肋型)31例、3型(第2肋隐约可见型)223例。ETS术中通过肉眼观察或移动式C臂X线机摄片验证术前肋骨分型准确性。结果1008例PPH患者均顺利完成ETS手术。1008例患者经术中肉眼观察或摄片检查 后证实,术前肋骨分型均准确,术前肋骨分型正确率为100%。术前肋骨分型为1型的754例患者,经术中肉眼观察均确定肋骨分型为1型,术前肋骨分型均准确。术前肋骨分型为2型的31例患者,术中肉眼观察确定肋骨分型为2型者26例,术中肉眼观察不易分辨者5例,经术中摄片检查 后确定为2型。术前肋骨分型为3型的223例患者,经术中肉眼观察确定肋骨分型为3型者204例,术中肉眼观察不易分辨者19例,经术中摄片检查 后确定为3型。结论对于接受ETS手术治疗的PPH患者,基于胸部 CT 检查 图像进行术前肋骨分型准确性高。 许罡 胡超越 朱道龙 刘瀚 林园才 陈聪 汪栋关键词:胸腔镜手术 原发性手汗症 胸部 CT 检查 在孤立性肺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2024年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小结节应用胸部 CT 检查 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12月瓮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胸部 CT 、X线片及手术病理检查 。以手术病理检查 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胸部 CT 、X线片检查 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检查 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65例检出孤立性肺小结节,其中X线片的检出准确率和灵敏度分别为73.75%(59/80)和72.30%(47/65),胸部 CT 的检出准确率和灵敏度分别为96.25%(77/80)和96.92%(6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 结果显示,65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中良性41例,恶性24例,其中X线片诊断孤立性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分别为81.54%(53/65)和65.85%(27/41),胸部 CT 诊断孤立性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分别为98.46%(64/65)和97.56%(4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肺小结节诊断中,胸部 CT 检查 的诊断效能较高。 何江关键词:孤立性肺小结节 胸部CT X线片 低剂量胸部 CT 检查 对胸部 肿瘤性病变的检出和诊断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 CT 检查 对胸部 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0例胸部 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1000例使用常规剂量胸部 CT 扫描,B组1000例使用低剂量胸部 CT 扫描。结合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照评价低剂量胸部 CT 检查 的图像质量、疾病检出率和良恶性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与常规剂量相比,低剂量胸部 CT 检查 总辐射剂量降低了60.23%。主观图像质量:纵隔窗质量略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窗和骨窗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和0.501);疾病检出率:对肺部小结节,胸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淋巴瘤、胸壁肿物、肾脏和肾上腺结节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4、0.743、0.530、0.616、0.459、0.339和0.125);对肺部小结节中癌前病变、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和0.648);对胸部 良性病变和未定性病变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0.037)。结论低剂量胸部 CT 检查 辐射剂量较常规CT 检查 大幅度降低,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对多种胸部 肿瘤性疾病的检出率及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部分良性和未定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略有不足。 李中丹 曾绪知 董科 李强关键词:胸部肿瘤 检出率 三维人工智能定位技术在胸部 CT 检查 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定位技术在胸部 CT 检查 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3年6月~2024年5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需行胸部 CT 扫描的30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定位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组和智能组,每组各150人,两组均由同一技师操作,采用相同的扫描参数,并对两组定位偏离情况、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检查 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智能组较人工组摆位偏差距离减少43.5%、容积CT 剂量指数减少10.8%、剂量长度乘积DLP减少13.3%,图像质量提高22.9%,工作效率提升29.5%。结论:相比于人工组,智能组自动定位更加精准,图像质量更优,同一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更低。同时,标准化的自动定位技术,使得CT 定位效率更高。 詹湛毅 杨航 李梅莲 许春媚关键词:人工智能 CT扫描 胸部 CT 检查 的“额外发现”2024年 张先生今年46岁,一个多月前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健康体检。两周后,张先生拿到了体检报告,胸部 CT 检查 报告显示:肺部未见明显异常,纵隔可见一个直径1厘米左右的结节。胸部 CT 不是查肺的吗?面对这一“额外发现”,张先生感到茫然无措:纵隔结节是什么?会越长越大吗?胸部 CT 检查 不仅检查 肺部,扫描范围还包括纵隔、胸壁及肾上腺等邻近结构。因此,除了能发现肺结节、肺癌、支气管扩张等肺内病变外,胸部 CT 检查 偶尔还会“意外”发现纵隔结节、腋窝淋巴结、肾上腺肿物等肺外异常病变。这些“额外发现”虽然不是胸部 CT 检查 的主要目的,但可能影响健康,并给受检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胸部 CT 检查 中,常见的“额外发现”有哪些?哪些病变不需要过分担心,哪些要引起重视? 刘立恒关键词:体检报告 肺内病变 异常病变 腋窝淋巴结 肾上腺肿物 低剂量胸部 CT 检查 在肺癌患者复查中应用价值的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低剂量胸部 CT 检查 应用于肺癌患者复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肺癌术后复查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 扫描技术进行检查 。为研究组患者采用低剂量胸部 CT 扫描技术进行检查 。对比两组患者CT 辐射剂量、检查 结果图像质量、图像效果、图像客观噪声评分。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检查 结果图像质量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CT 剂量容积指数(CT DIvol)、CT 剂量长度乘积(DLP)及CT 有效剂量(E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检查 结果图像效果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检查 结果图像客观噪声中胸锁关节层面、主动脉弓层面、右心室层面及肺底肝右叶层面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胸部 CT 检查 应用于肺癌患者复查中,可减少其CT 辐射剂量,改善其检查 结果图像客观噪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何青锋 黄洁惠 张仲钰关键词:图像质量
相关作者
张舰 作品数:58 被引量:117 H指数:5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文献复习 胸腔镜 贲门失弛缓症 林锋 作品数:50 被引量:53 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文献复习 外科手术 胸部CT检查 纵隔肿瘤 肖家荣 作品数:90 被引量:192 H指数:7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肺癌 外科手术 文献复习 手术 刘文 作品数:61 被引量:72 H指数:5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贲门失弛缓症 胸腔镜 外科手术 胸部CT检查 牟向东 作品数:184 被引量:393 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肺孢子菌肺炎 文献复习 肺孢子菌 急性加重 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