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8篇“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文章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被引量:31
- 1996年
- 报告5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S),其临床表现为脊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病程中均有缓解与复发。其中1例做了全身尸检,为国内首例尸检报告。病理特点:①脊髓白质广泛脱髓鞘改变;②枕叶白质有两处陈旧性软化灶而无临床症状与体征;③伴有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并且周围神经病变与临床表现及电生理学检查相符。作者结合文献对MS的诊断。
- 谢汝萍沈扬钟延丰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脊髓型病理
- 脊髓血管畸形误诊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1例
- 2017年
- 脊髓血管畸形(spinal cord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足脊髓病变中发病率较低且临床表现极其复杂的一类疾病,因检查手段的局限性,常常导致诊断的延误。现将本医院2015年4月收治的1例经脊髓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的SAVM报道如下。
- 陈晓燕韩裕富
- 关键词:脊髓血管畸形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误诊脊髓血管造影脊髓病变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默认网络及突显网络的功能连接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分析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患者脑静息态默认网络(DMN)及突显网络(SN)功能连接(FC)的异常。方法对我院22例SMS患者(SMS组)及22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对所得数据进行ICA分析,并利用SPM8比较两组脑网络FC的差异,同时分析差异脑区的时间序列信号(FC分数)与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MS组DMN的FC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内侧额上回、边缘叶及双侧楔叶,FC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前扣带回、右侧距状皮层;SMS组SN的FC减弱的脑区为双侧内侧扣带回,FC增强的脑区延伸到双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两组FC分数与EDSS评分及病程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SMS患者静息态DMN、SN均存在FC异常,可能与继发于脊髓病变的逆行性神经元变性或功能网络重构有关。
- 韩永良李咏梅刘义尹平曾春王静杰罗琦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误诊1例分析
- 2015年
-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脑、脊髓、视神经等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而以脊髓损害为主要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1],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的表现为视力障碍、感觉异常、肢体无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 李改梅王立牛争平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缺血性卒中脱髓鞘视神经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
- 急性脊髓炎与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关系研究
- 目的:通过对急性脊髓炎与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对比研究,旨在鉴别这两种疾病,为正确选择治疗方案,预测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急性脊髓炎组患者进行随访,明确急性脊髓炎发展为多发性硬化的比例。 方法:本研...
- 张子剑
- 关键词:急性脊髓炎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脊髓损害尿便障碍
- 文献传递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探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30例,均为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选择的30例患者中,明显病情好转24例,占80%,4例预后较差,2例因呼吸肌麻痹和肺部感染死亡。病情好转率显著高于其它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依据临床特点行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林惠琼
- 关键词: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 诊断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脊髓疾病附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应用新的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诊断标准,回顾分析以往被诊断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病例,探讨与主要累及脊髓的脱髓鞘疾病相鉴别的重要疾病类型。方法应用2010年新修订的McDonald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以及2006年Wingerchuk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标准,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2012年之间曾被诊断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患者68例,并进行随访。结果仅17.65%的患者完全符合McDonald标准,多数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最终转变为视神经脊髓炎,其它疾病如脊髓血管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也易被误诊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结论对于孤立的脊髓综合征应该按照一定的诊疗规范进行诊断、鉴别和随访,不建议再使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名称。
- 录海斌李振新俞海吕传真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脊髓血管病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15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白质脱髓鞘疾病,是非外伤性青、中年人群中致残的最常见原因[1]。临床特点是病灶播散广泛,病程中常有缓解复发的脑、脊髓和视神经神经损害。脊髓病灶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脊髓型多发性硬,
- 黄剑黄文良肖春蓉
- 关键词: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脊髓损害
- MRI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中的临床价值
- 2011年
-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中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5例,其余误诊为其他疾病而最终经MRI确诊。结论磁共振成像(MRI)对脱髓鞘病灶易显示敏感,它的应用为诊断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提供了较为明确的依据。
- 刘红民汪桦吴文娟张威江
- 关键词:脊髓多发性硬化MRI
-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脑部MRI征象:胼胝体下缘点线征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胼胝体下缘点线征在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3.0T高场磁共振对42例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27例健康志愿者行矢状位薄层T2-FLAIR扫描,并观察正中矢状位胼胝体下缘点线征。结果 42例患者中点线征阳性率为66.67%(28/42)。年轻组(<50岁)患者点线征阳性率(73.5%)明显大于年老组(≥50岁)(37.5%)。27例正常对照组未见点线征显示。结论矢状位胼胝体下缘点线征是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相对特征性表现。
- 陈志晔娄昕杨扬马林
- 关键词:胼胝体磁共振成像
相关作者
- 李坤成

- 作品数:972被引量:5,596H指数:2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多发性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
- 秦文

- 作品数:122被引量:62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硬化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 张焱

- 作品数:238被引量:877H指数:1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I表现 MRI诊断 扩散加权成像
- 于春水

- 作品数:197被引量:78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硬化 弥散张量成像 MRI 视神经脊髓炎
- 邱维加

- 作品数:151被引量:670H指数:14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64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