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30篇“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相关文章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5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7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不切断颈总动脉,模型组和MSC移植组通过切断颈总动脉诱导脑白质损伤模型,MSC移植组造模后侧脑室注射5×10~5个hUC-MSC,模型组给予等体积PBS。术后第7天,每组随机抽取7只,采用核磁共振评估脑梗死情况,之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术后第24天起,剩余20只小鼠开始通过新物体识别、Y迷宫实验、转棒疲劳实验、CatWalk步态分析进行神经行为学分析;术后第120天,每组取7只,采用DTI评估海马区脑白质发育情况,计算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SC移植组脑梗死体积、白质及灰质损失体积比降低(P<0.05)。与模型组[(15.7±1.3)%]相比,MSC移植组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所占面积百分比[(10.3±1.4)%]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移植组自发交替率升高,认知指数升高,转棒运动时间增加(P<0.05)。与模型组(0.191±0.002)相比,MSC移植组海马区脑白质FA值(0.224±0.004)升高(P<0.05)。结论:hUC-MSC可减轻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程度,促进脑白质的发育,改善远期学习记忆及运动功能缺陷,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有关。
- 张含宋娟王军王军彭茜瑞杨禄祥张新玲曹洋洋
- 关键词:未成熟脑脑白质损伤小鼠
- 川芎嗪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 2025年
- 目的 将川芎嗪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入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探讨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发掘其作用的机制及关键基因。方法 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经尾静脉移植ucMSCs和川芎嗪预处理后的ucMSC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和梗死率计算,观察ucMSCs在脑组织定位情况,采用芯片技术对各实验组进行研究,对样本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PCR验证。结果 川芎嗪预处理后的ucMSCs移植效果显著高于未处理组,表现在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明显,TTC染色显示梗死灶减少和梗死率降低显著,观察发现该组ucMSCs定位于脑损伤组织的数量明显多于未处理组,根据筛选条件,筛出2 905个差异mRNA,其中1 754个上调、1 151个下调,依据倍数变化值≥2.0且P≤0.05,得到27个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细胞迁移密切相关且表达激活的基因有4个,分别为Ccr6、Ccr3、Cxcr1和Ccl6,随机验证结果证实Ccr3及Cxcr1基因表达均显著升高。结论 川芎嗪预处理ucMSCs显著提高了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预处理后的ucMSCs迁移至脑损伤部位数量明显增加,分析认为可能与川芎嗪激活多种趋化因子Ccr6、Ccr3、Cxcr1和Ccl6的表达密切相关。
- 曹慧玲张洁朱小飞钱世宁陈云峰
- 关键词:川芎嗪脑卒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因子
- 不同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的修复作用。方法将2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WMI组和hUC-MSCs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24只。成功制备新生大鼠WMI模型24 h后,WMI组经侧脑室注射无菌PBS,hUC-MSCs组注射不同剂量hUC-MSCs。造模后14 d、21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侧脑室周围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GFAP、神经元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在侧脑室周围组织表达水平;TUNEL染色观察各组侧脑室周围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造模后21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新生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造模后14 d、21 d,WMI组和低剂量组侧脑室周围组织均可见大量细胞核固缩、核破裂,神经纤维排列紊乱,与WMI组比较,中、高剂量组上述病理改变均减轻;与高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神经纤维排列相对整齐。与WMI组比较,低剂量组MBP、GFAP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MBP mRNA表达水平升高,GFAP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中剂量组MBP mRNA表达水平高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GFAP mRNA表达水平低于高剂量组(P<0.05)。与WMI组比较,低剂量组GFAP、NeuN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NeuN阳性表达升高,GFAP阳性表达降低(P<0.05);中剂量组NeuN阳性表达高于高剂量组,GFAP阳性表达低于高剂量组(P<0.05)。与WMI组比较,低剂量组凋亡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凋亡细胞数少于WMI组(P<0.05);中剂量组凋亡细胞数少于高剂量组(P<0.05)。与WMI组比较,低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时间差异�
- 张军李明霞王超徐倩倩张书绢朱艳萍
- 关键词:脑白质损伤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新生大鼠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UCMSCs)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DFU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引流组(43例)和联合组(43例)。其中引流组给予VSD,联合组给予UCMSCs联合VSD。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愈合率,足部相关指标[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踝肱指数(ABI)],周围血管恢复情况[密歇根神经体征评分(MNSI)、CT血管造影(CTA)检查],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肾功能(尿酸、肌酐)及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创面愈合率[(68.42±6.95)%比(52.78±5.35)%]明显高于引流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27.34±2.76)d比(31.46±3.25)d]明显低于引流组(P<0.05);引流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1.95±0.21)mm比(1.86±0.17)mm,(2.10±0.35)mm比(1.82±0.15)mm]、ABI(0.87±0.26比0.61±0.15,0.75±0.21比0.64±0.17)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引流组比较,联合组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引流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47.35±4.75)cm/s比(52.75±5.32)cm/s,(41.78±4.27)cm/s比(52.14±5.26)cm/s]、MNSI评分(4.68±0.51比5.74±0.61,4.12±0.42比5.89±0.65)、CRP[(35.78±3.62)mg/L比(41.78±4.25)mg/L,(29.36±3.02)mg/L比(2.14±4.31)mg/L]、WBC[(7.58±0.79)×10^(9)/L比(9.45±1.06)×10^(9)/L,(6.42±0.67)×10^(9)/L比(9.12±1.01)×10^(9)/L]、NEU%[(64.31±6.53)%比(69.72±7.02)%,(58.14±5.86)%比(70.54±7.1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引流组比较,联合组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引流组(72.09%),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引流组(Z=2.09,P<0.05)。结论UCMSCs联合VSD治疗DFU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创面恢复,效果较好。
- 王小飞高素文张贞
-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
- 2024年
-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rUCMSCs)移植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两步消化法提取rUCMSCs。使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LPS)构建ALF大鼠模型,24 h后将存活的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中药联合移植组、移植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中药联合移植组和移植对照组予以2×10^(6)个rUCMSCs尾静脉注射,余下两组予以等体积无菌PBS溶液尾静脉注射;中药联合移植组和中药对照组予以补肾活血解毒方灌胃(每次10 mL/kg),其余两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治疗后第7天,计算各组大鼠7天生存率,并检测其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然后通过苏木-伊红(HE)染色观察其肝、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造模后,模型大鼠生存状态逐渐下降,肝功能明显异常。经治疗后,中药联合移植组、移植对照组、中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70%、50%、40%、20%,中药联合移植组生存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药联合移植组大鼠血清TBIL、ALT、AST水平显著下降,与移植对照组、中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测显示中药联合移植组大鼠肝脏组织明显修复,肝小叶结构完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且未见肺栓塞、肺纤维化等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rUCMCSs移植治疗可明显缓解ALF大鼠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促进肝再生,提高ALF大鼠的存活率,且治疗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应用,补肾活血解毒方与rUCMCSs联合应用对ALF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 田方园邓长卿严佳园缪进进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肝再生
- NF-κB信号通路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移植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的修复作用,并通过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WMI组和hUC-MSC组,每组18只。建模后14 d,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脑白质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y subunit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alpha,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元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BP、NeuN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MBP、NeuN蛋白表达水平;建模后28 d,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认知能力。结果建模后14 d,假手术组脑白质区域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正常、神经纤维排列规则;WMI组大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纤维排列紊乱;hUC-MSC组细胞形态相对正常,神经纤维排列较整齐。WMI组Iba1阳性细胞占比、p-IκBα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以及TNF-α和IL-1β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IκBα蛋白表达及MBP和NeuN阳性表达、蛋白和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hUC-MSC组Iba1阳性细胞占比、p-IκBα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以及TNF-α、IL-1βmRNA表达较WMI组减少,IκBα蛋白表达及MBP和NeuN阳性表达、蛋白和mRNA表达较WMI组增加(P<0.05)。建模后28 d,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WMI组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较减少(P<0.05);与WMI组比较,hUC-MSC组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结论hUC-MSC可修复新生大
- 张书绢王超徐倩倩张军朱艳萍
- 关键词:脑白质损伤NF-ΚB通路新生大鼠
- 不同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新生大鼠脑质损伤的修复作用
- 张军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碱烧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兔角膜碱烧伤的疗效,分析多形核中性白细胞(PMNs)的浸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方法:将75只健康日本白兔随机分成A、B、C组,每组25只,均建立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A组兔右眼角膜碱烧伤后立即行角膜病灶区羊膜负载hUCMSCs覆盖术;B组兔右眼角膜碱烧伤后立即行角膜病灶区羊膜覆盖术;C组兔右眼角膜碱烧伤后未进行处理。角膜碱烧伤后3、7、14、21、28d,裂隙灯下观察实验兔角膜恢复情况并照相,对角膜新生血管(CNV)生长情况进行评分,并分离角膜组织制作病理切片,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PMNs浸润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VEGF的表达。结果:角膜碱烧伤后14d时,A组CNV较B组生长明显缓慢,A组病灶区周围CNV生长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碱烧伤后3d时,角膜PMNs数量增加,浸润角膜基质层,7d时稍有下降,14d时达到峰值,后渐进性下降,碱烧伤后早期浸润在病灶区角膜基质内,后期浸润范围与溃疡面积相同,碱烧伤后各时间点A组和B组角膜PMNs密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且14、21d时,A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碱烧伤后各组角膜VEGF表达水平均在7~14d时达到峰值,28d时明显降低,碱烧伤后各时间点A组和B组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且7、14、21d时,A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羊膜负载hUCMSCs移植治疗兔角膜碱烧伤可减少CNV形成,抑制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化,角膜病理损伤及血管化与PMNs和VEGF密切相关。
- 宋东宇高明宏李冬梅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角膜碱烧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角膜新生血管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远期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移植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选取接受UC-MSC治疗的92例难治性L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Kaplan-Meier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根据3年随访结果,将获得持续肾脏缓解的患者纳入有效组(n=45),47例未缓解或复发的患者纳入无效组(n=47)。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92例难治性LN患者随访3年,共45例患者获得持续肾脏缓解,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为48.9%(45/92),其中完全缓解率为6.5%(6/92),部分缓解率为42.4%(39/92);37例患者未缓解,10例患者缓解后复发。17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死亡4例、维持透析13例),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8.5%(17/92),共4例患者死亡,总生存率为95.7%(88/92)。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基线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英国狼疮评定组(BILAG)肾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线eGFR水平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UC-MSC治疗难治性LN具有良好的疗效及远期预后,其中基线eGFR水平低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
- 鲍星兰王丹丹王丹丹贾婕婷孙凌云
- 关键词:难治性狼疮性肾炎间充质干细胞远期预后肾小球滤过率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缓解LPS诱导小鼠脑内神经炎症的作用和机制
- 目的:神经炎症主要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的炎症反应,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紧密的相互作用。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释放出的炎症介质,可以激发机体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
- 李方跃
- 关键词:神经炎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