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6篇“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文章
-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 脑外伤是指各种原因致使颅脑受到钝性或利性的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交通、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以及运动损伤、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致伤因素的存在致使脑外伤发生率越来越高。2009年美国CDC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
- 张皓
- 关键词:外伤患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 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是指颅脑受到外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脑器质性或功能性障碍时出现的精神障碍。目前对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没有明确的定义,对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处理缺乏临床经验。<br> 本文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脑...
- 张皓
- 关键词:颅脑损伤医学康复药物治疗
-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 1997年
- 本文分析了20例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病人以男性为主,20岁至40岁。16例病人(80%)体检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除2例脑震荡患者外,余18例病人(90%)均在脑外伤急性期后病情趋于平稳时才出现精神障碍之症状。本文对外伤性精神障碍作了分类讨论,认为外伤后人极性格改变占首位,其次为外伤性痴呆症状群。脑震荡患者也可出现精神障碍,但远不及脑挫裂伤重,教外伤性精神障碍的轻重与外伤程度成正比。另外,本文还概括分析了外伤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为精神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
- 裴杰
- 关键词:脑外伤
-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 张皓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84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式,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1%,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P<0.05);两组治疗前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表(MMSE)、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PAN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前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GF水平、BDNF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用于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中效果满意,可减轻精神症状,促进神经因子分泌,值得推广。
- 高智勇刘文广吕伟胡江燕蒋玮军段强强
-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于治疗前、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IL)-1β和皮质醇(Cor)的水平。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2组的PANSS总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SSP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SPI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BDNF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IL-1β和Cor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1β和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治疗可能有助于减轻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 黎芳邹叔骋刘学军周彬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社会功能
- 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脑外伤后精神障碍9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NSS总分为(57.30±5.16)分,低于对照组的(69.25±5.8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77.78%,与对照组的53.33%对比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ESS评分方面,观察组为(8.12±2.17)分,低于对照组的(10.62±2.3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高效。
- 秦静
- 关键词: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利培酮丙戊酸钠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鼠脑外伤后精神障碍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 外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发生率逐年提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性损伤类型,在法医临床和法医病理司法鉴定中也占相当大比重。脑外伤后情感记忆障碍以及精神损害成为临床医疗中预防治疗和司法鉴定...
- 王皓晨
- 关键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星形胶质细胞
- 家属健康教育对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康复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对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其治疗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后有不同程度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治疗护理,对其家属进行护理常规中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家属在此基础上应用《脑外伤后精神患者家属连续健康教育表》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3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精神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疾病康复,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杨文
- 关键词:颅脑外伤健康教育家属治疗康复
- 分析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应用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可改善患者精神状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效果显著。
- 杨伟锋杨爱华朱永辉李恩
- 关键词:脑外伤丙戊酸钠利培酮临床疗效
相关作者
- 张皓

- 作品数:143被引量:906H指数:1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 研究主题:康复 脑外伤 创伤性颅脑损伤 脑卒中 颅脑创伤
- 刘晓华

- 作品数:25被引量:115H指数:8
-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生活质量 延续护理 截瘫 截瘫患者 护理
- 刘同国

- 作品数:12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亚健康 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脑外伤
- 葛贝贝

- 作品数:4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体会 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颅脑外伤 护理 间歇性导尿
- 祝金旭

- 作品数:29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 毕业生 中医药院校 大学生就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