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7篇“ 脑底动脉环“的相关文章
- 脑底动脉环、切应力及环壁张力联合检测在单发颅内动脉瘤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脑底动脉环(Willis)、切应力(WSS)及环壁张力(CWT)联合检测在单发颅内动脉瘤(IA)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IA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DSA检查为阴性者7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三维DSA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来判断A1优势征、Willis后环变异情况,通过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来获得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WSS、CWT值,比较两组患者Willis环变异类型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Willis变异、CWT、WSS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IA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A1优势征合计率、Willis环变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721、52.502,P <0.05),观察组的WSS和CWT明显高于对照组(t=6.263、2.265,P <0.05);Willis变异、CWT、WSS联合诊断IA的ROC曲线下AUC分别为0.800、0.655、0.796、0.911。联合诊断IA的AUC值明显大于Willis变异、CWT、WSS诊断IA的AUC值(Z=2.648、4.841、2.553,P <0.05)。结论 Willis、WSS及CWT联合检测I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刘晓波叶志军周格知袁坚列
- 关键词:脑底动脉环切应力颅内动脉瘤
-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底动脉环变异发生部位及性别差异的诊断价值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底动脉环变异发生部位、特征及性别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台州骨伤医院放射科进行颅脑3D-TOF MRA检查的37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脑底动脉环变异,大脑前动脉A1段(A1)、后交通动脉(PCo A)、大脑后动脉(PCA)显影情况和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变异类型,分析脑底动脉环变异的性别与位置差异、前循环与后循环变异间的关系。结果脑底动脉环变异主要是单发,后循环变异较多,占82.7%。男性A1、FTP发生变异者多于女性,PCo A变异无明显性别差异,所有变异右侧发生率均高于左侧。单侧A1缺如者发生同侧PCo A增粗、同侧胚胎型后交通动脉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单侧A1发育不良者。结论 3D-TOF MRA能够清晰显示脑底动脉环变异,其中后循环变异比例高,前循环发育不良或缺如与后循环变异的发生密切相关。
- 余剑峰傅耀辉
- 关键词: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 新西兰大白兔脑血管造影:脑底动脉环的解剖与变异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影像解剖与变异。方法采用介入方法,通过新西兰大白兔股动脉将微导管导入颈内动脉近端造影,分析新西兰大白兔脑底动脉环的影像解剖与变异。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具有完整脑底动脉环,其特点是后交通动脉发达。新西兰大白兔脑底动脉环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发育不良、数目异常和异常连接。数目异常中双大脑中动脉又可分为两种亚型,共干型和分离型。结论兔脑底动脉环存在较多变异,了解兔脑底动脉环的解剖及变异对脑梗死模型的制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杨飞姜建威王鹏吴震海成岗顾琛黄秋菊
- 关键词:脑梗死脑底动脉环新西兰大白兔
- 单宁酸-氯化铁法筛选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环变异被引量:1
- 2010年
- 长爪沙鼠缺少联系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双侧颈总动脉短暂性闭塞时,前脑缺乏来自于椎动脉的重要血液代偿,用简单的结扎单侧或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即可获得比大鼠、小鼠更加典型的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因此在脑缺血损伤机制及药物评价方面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但也有研究表明,长爪沙鼠可能存在联系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后交通动脉。本实验通过血管铸型法观察长爪沙鼠后交通动脉的存在情况;
- 吴晓光赵亚宁李建民陈长香饶颖臻李淑杏龚秀云
- 关键词:长爪沙鼠单宁酸-氯化铁法脑底动脉环后交通动脉前脑缺血基底动脉
- 减影法CT脑血管造影技术对脑底动脉环的评价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应用CT脑血管造影(CTA)减影技术来研究脑底动脉环的结构显示情况。方法对所选的39例患者分别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利用减影法CT血管造影技术将初始数据运用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方法来进行后处理,最后统计各支血管结构的显示状况。结果所有39例患者造影图像中,分别检出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4例;大脑后动脉发育不良4例。结论减影法CTA结合常规的CTA血管造影技术对脑底动脉环结构及其解剖变异能够良好地显示。
- 朱峰岭高俊
- 关键词:脑底动脉环减影血管造影体层摄影术
- 经颅多普勒检测老年高血压病脑底动脉环的临床意义
- 2006年
- 吴雅静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高血压病脑底动脉环
- 彩色经颅多普勒对脑底动脉环平均峰值普遍性增快的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分析脑底动脉环(Willis 环)平均峰值普遍性增快原因。方法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TED)对62例脑底动脉环平均峰值普遍性增快患者进行检测,并附70例同年龄组正常人脑底动脉环平均峰值进行对照检测。结果 62例脑底动脉环平均峰值普遍增快患者中,贫血患者为42例,用过脑血管药物患者为20例。他们与正常组脑底动脉环平均峰值进行对照,有非常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脑底动脉环平均峰值普遍性增快,应考虑是否与贫血及用药物有关,并同时对他们的正常值进行修正。
- 宋莹慧吴文辉
- 关键词:TCD贫血彩色经颅多普勒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 经颅多普勒检测评估无脑血管病的老年患者脑底动脉环的侧支循环能力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测(TCD)评估老年患者脑底动脉环的侧支循环能力。方法对80例老年无脑血管病患者,在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时TCD检测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交通前段血流速度变化。结果31%患者的前交通动脉和两侧后交通动脉均开放,构成一个血流动力学完整的脑底动脉环。93%患者的脑底动脉环前部开放。61%脑底动脉环后部发育异常,阻碍了侧支血流从基底动脉到颈内动脉。结论TCD检测有助于了解脑底动脉环的侧支循环能力。
- 张雄伟牛俊英张红丽武涧松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检测脑动脉侧支循环
- 脑底动脉环应用解剖与DSA对照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通过脑底动脉环前半部解剖变异与脑血管DSA对照分析 ,探讨大脑前动脉 (ACA)与前交通动脉(AcoA)及其与动脉瘤发生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脑血管标本 35具 ,观察脑底动脉环解剖结构及其变异。全脑血管DSA 5 0例。脑底动脉瘤 5 7例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3例 ,后交通动脉瘤 2 4例 ,其他部位动脉瘤 2 0例。结果 35具脑血管标本 2具右侧A1发育不全 ,3具A1血管为多支及走行方向变异。全脑血管DSA 5 0例 ,A1发育异常 2 0例 ,其中一侧A1缺如 9例 ,纤细 11例。脑底动脉瘤 5 7例 ,大脑前动脉A1纤细、缺如 18例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3例 ,颈内动脉前三分叉变异 7例 ,动脉瘤发生部位与前交通动脉血流方向一致。结论 脑底动脉环前部的变异极为复杂 ,右侧变异多于左侧 ,与动脉瘤发生的关系密切。
- 孙学进胡继红杜伟李莉媛庞瑞麟
- 关键词:脑底动脉脑血管DSA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
- 脑底动脉环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脑底动脉环的血管走行方向、成角、开口方位及先天变异 ,为指导插管提供解剖学的依据。方法 甲醛固定正常成人脑血管标本 35具 ,其中红色乳胶灌注 10具 ;依次分离充分暴露、仔细观察和测量脑底部血管。结果 脑底动脉环前半部变异较大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分为 4型 ;后交通动脉起始位置变异极大 ,主要为C2段后壁。结论 脑底动脉环的血管走行、弯曲角度变异较大 ,充分认识其解剖特点 。
- 孙学进庞瑞麟李莉媛赵卫后嘉麟
- 关键词:微导管脑血管脑血管病
相关作者
- 王雁菊
- 作品数:42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高校 参政议政 民主党派 党外知识分子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
- 庞瑞麟
- 作品数:87被引量:2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DSA 并发症 肺癌 肝癌 CT
- 苏慧慈
- 作品数:95被引量:236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胰腺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 毛秦雯
- 作品数:21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模拟失重 P物质 动脉 模拟失重大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吴晓光
- 作品数:114被引量:579H指数:15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
- 研究主题:山楂叶总黄酮 补阳还五汤 慢性脑缺血 大鼠脑组织 PI3K/AKT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