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7篇“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的相关文章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 2024年
- 研究外科治疗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情况。方法 研究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70例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综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法。结果 非血流相关性破裂动脉瘤中,30例为动脉瘤夹闭+颞肌贴敷术、10例为动脉瘤栓塞术、10例动脉瘤栓塞术+二期间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流术;15例烟雾血管破裂出血中,10例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术、4例保守治疗、1例STA-MCA分流术;5例未出血患者中,3例STA-MCA分流术+动脉瘤夹闭术、1例STA-MCA分流术、1例动脉瘤栓塞术+STA-MCA分流术。经外科治疗,在围手术期死亡5例,存活65例,患者出院后,经1-5年随访,发现其中的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因为再出血死亡;5例出现颅内再出血。58例患者末期经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估,0分40例、1分10例、2分7例、4分1例。结论 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以促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 吴虎猛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8例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10例非血流相关性破裂动脉瘤中,5例行动脉瘤夹闭+颞肌贴敷术,4例行动脉瘤栓塞术,1例行动脉瘤栓塞+二期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分流术;3例烟雾血管破裂出血中,1例行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术,1例保守治疗,1例行STA-MCA分流术;5例未出血病人中,1例行STA-MCA分流+动脉瘤夹闭术,2例行STA-MCA分流术,2例行动脉瘤栓塞+STA-MCA分流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存活17位出院后随访1~5年,1例保守治疗2年因再出血死亡;1例发生颅内再出血。16例存活病人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0例,1分3例,2分2例,4分1例(再出血病人)。结论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病人,可以根据是否有出血症状及所合并的是否为血流相关性动脉瘤,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存在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但没有颅内出血的病人,可以行单纯STA-MCA分流术,而不需要处理动脉瘤。存在非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病人,则首选介入治疗动脉瘤,二期行STA-MCA分流术,亦可以选择同期行动脉瘤夹闭+STA-MCA分流术;对急诊出血病人,可以选择介入栓塞动脉瘤+二期STAMCA分流术或同期行动脉瘤夹闭+颞肌贴敷术。
- 徐建国朱巍巍李吻尤万春孙晓欧陈罡王中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
- 脑血运重建术治疗成人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的疗效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STA)-大脑中动脉(MCA)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MD)时单支血管分流术与双支血管分流术的疗效差异。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前瞻性收治符合标准的MMD共59例,37例应用STAMCA单支血管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单支分流组),22例应用STA-MCA双支血管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双支分流组)。结果术后3个月DSA或CTA显示分流血管通畅,其中分流血管显影良好38例;49例(83.1%)神经功能改善(手术前后mRS评分差值>0),47例(79.7%)脑组织血供改善(手术前后脑灌注评分差值<0);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术后3个月mRS评分及脑灌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双支血管分流组明显优于单支血管分流组(P<0.05)。双支血管分流组术后mRS评分改善率、脑灌注评分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单支血管分流组(P<0.05)。结论STA-MCA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MMD疗效良好,而且双支血管分流术的短期预后优于单支血管分流术。
- 张果秦小宏程荆吴明洪张文斐吴立权陈治标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血运重建术颞肌贴敷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单侧血管重建术后发生对侧脑梗死1例
- 2023年
- 1病例资料。69岁女性,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伴头昏1个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示右侧Hoffmann征阳性,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MRI、MRA示双侧额顶叶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图1a、1b),左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节段性狭窄。DSA示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80%),伴大量细小侧支血管网形成(图1c、1d),考虑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 林颖谭香余旻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血管重建术脑梗死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指原发性双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血管网扩张所导致的脑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此病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因脑底的异常血管网在DSA上似“烟雾状”或“朦胧状”(日文moyamoya),又被称为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
- 韩守孟(综述)李明昌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外科治疗高灌注综合征卒中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血运重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总结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MD)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行颅内外血运重建术治疗的827例MMD的临床资料。采取直接血运重建术323例,间接血运重建术376例,联合血运重建术128例。结果术后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11例(1.3%),癫痫21例(2.5%),高灌注综合征34例(4.1%),脑梗死61例(7.4%),颅内出血13例(1.6%)。经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置,均恢复良好。结论MMD病人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后并发症复杂多样,若不及时处理,影响病人恢复。临床护理要做到提前预防,尽早发现,及时并有针对性的干预,以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危害并改善病人预后。
- 侯岩李宝华赵东红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血运重建术术后并发症护理
- 动脉自旋标记MRI技术在脑底异常血管网病中的应用与发展
- 2021年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又称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脑血管疾病,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闭塞,脑基底部大量异常血管网代偿性形成为主要特点[1]。MMD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首发症状可分为梗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型、出血型、癫痫型、频发TIA型、头痛型和无症状型[2]。
- 沈栩轩(综述)韩聪(审校)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动脉自旋标记技术MRI
- 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15年
- 目的:探讨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底异常血管网病(俗称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烟雾病患者进行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定认知功能状况。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脑血管造影(DSA),观察患者颅内血液循环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脑卒中再发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DSA,36例(100%)患者脑底异常血管网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并且存在新生的侧支血管;同时MMSE总分、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表达、图形描述和阅读理解方面评分均明显增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脑出血,也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发生。结论: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 赛勇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脑血管重建术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临床分析
- 2012年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oyamoyadisease,MMD)亦即烟雾病,它是脑卒中的病因之一。该病在以前基本是通过DSA检出的,近年来由于MRA或CTA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MoyaMoya病被筛查出来。我们对2008-112010—04共收治的32例MMD病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白雁明李舟胡淑丽朱晓波
- 关键词:烟雾病
- 高压氧治疗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一例报告
- 患者,女,14岁。因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来本院就珍,经MRA检查,发现患有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患者于2010年1月6日至北京天坛医院行脑动脉搭桥术,术后9D于2010年1月21日入本院神经内科治疗。患者:神志清...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相关作者
- 段炼

- 作品数:104被引量:50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烟雾病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出血型烟雾病 颞浅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 张东

- 作品数:165被引量:727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烟雾病 颅内动脉瘤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脑动脉瘤
- 王嵘

- 作品数:130被引量:612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烟雾病 颅内动脉瘤 神经外科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 刘文华

- 作品数:54被引量:3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烟雾病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成年型 数字减影 侧支循环
- 刘新峰

- 作品数:558被引量:3,575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卒中 颈动脉狭窄 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 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