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13篇“ 脑电双频谱指数“的相关文章
- 观察者警觉/镇静评定评分与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在全麻诱导期丙泊酚滴定给药中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丙泊酚滴定给药过程中,观察者警觉/镇静评定(OAAS)评分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之间的关系,分析BIS监测延迟对麻醉深度评估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全麻诱导期予丙泊酚0.5 mg·kg^(-1)·min^(-1)泵注速度分别滴定至OAAS评分4分、3分、2分、1分,达到1分后给予瑞芬太尼2μg/kg、罗库溴铵0.6 mg/kg,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每个评分时的BIS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丙泊酚给药量,并分析OAAS评分与BIS值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BIS值在判断OAAS评分达到1分时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不同OAAS评分对应的BIS值之间的存在差异(P<0.01),OAAS评分从5分至4分时,BIS值平均下降4.08;从4分至3分时下降8.32;从3分至2分时下降5.43;从2分至1分时下降5.24。OAAS评分与BIS值之间有显著相关(ρ=0.775,P<0.001)。OAAS评分1分对应的BIS值中位数为76,83.33%的患者BIS值超过60。ROC曲线分析显示,OAAS评分达到1分的最佳BIS截断值为84,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73.3%,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0.803~0.881)。结论全麻诱导期OAAS评分与BIS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OAAS评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实时性,可有效弥补BIS监测延迟的不足。
- 陈丽红谢惠琳黄霞罗彤枫郭婧林春萌刘雪艳史李铄靳三庆
- 关键词:全麻诱导期丙泊酚脑电双频谱指数
- 脑电双频谱指数指导麻醉深度管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炎症应激反应、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探讨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采取脑电双频谱指数指导麻醉进行深度管理后对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录入样本选定骨折老年样本共108个,这些样本的录入实践段在于2020年2月至2023年10月之间,纳入的样本选择地点为:杭州明州脑康康复医院麻醉科,按特定方式进行组分后研究,对照组实施基础麻醉+常规模式的管理,观察组一共54个样本实施脑电双频谱指数指导干预,实施管理措施之后,对组间指标差异实施对比。结果 研究组之中三维度炎症应激反应指标数据分别达24.72±3.67、73.30±9.21、73.48±4.51,均比对照组低下,P<0.05。研究组之中三维度认知度水平在术后3、4小时分别达至28.32±0.42、28.89±0.23,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之中苏醒时间达到4.56±0.56小时,术后6.23±0.32恢复自主式呼吸,P<0.05。 结论 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采取脑电双频谱指数指导麻醉,不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还能提升患者的术后的认知度。
- 陈阿龙刘耀端
- 关键词:脑电双频谱指数骨科手术
-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联合预警分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探究对神经外科手术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联合预警分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均为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预警分级护理,研究组30例患者使用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联合预警分级护理,将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认知功能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患者,P<0.05。结论 对神经外科手术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联合预警分级护理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防止术后认知能力下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覃凤萍邱雁飞李东丽
-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重症监护病房
-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下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对老年人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下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对老年人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本院明确诊断的实施无痛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单纯丙泊酚组)、Ⅱ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和Ⅲ组(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组),每组各60例。比较各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Ⅲ组镜入喉腔和镜检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镜检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Ⅰ、Ⅱ组,镜入喉腔和镜检结束时SpO_(2)及Ramsay评分高于Ⅰ、Ⅱ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诱导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能够提升患者舒适度,具有较好的麻醉、镇痛及镇静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更少,更适用于老年超声支气管镜的检查。
- 白玉燕周沂霖
- 关键词:布托啡诺丙泊酚舒芬太尼脑电双频谱指数
- 脑电双频谱指数指导下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对女性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在目标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下,观察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对女性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手术女性患者78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18 kg/m^(2)≤BMI≤30 kg/m^(2)),将其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9例。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率(HR)、血压(B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BIS监测患者镇静深度。使用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分别诱导两组患者,当两组患者在BIS值40~6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时(T0),气管插管时(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管插管后5 min(T3)时的血流动力学、血糖变化及诱导时间、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瑞马唑仑组与丙泊酚组镇静成功率都是100%,但瑞马唑仑组的诱导时间较丙泊酚更长(P<0.05);诱导期间,瑞马唑仑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糖在T1、T2时间点较丙泊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女性患者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较高。
- 刘国澜彭丹萍于俊相潘侠
- 关键词:脑电双频谱指数麻醉诱导期应激反应气管导管
- 脑电双频谱指数指导下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激反应、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下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激反应、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3月在江油市人民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1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n=53,BIS指导下全凭静脉麻醉)和观察组(n=60,BIS指导下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比较2组应激反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皮质醇(Cor)水平、丙二醛(MDA)水平]、苏醒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认知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插管即刻(T1)、切皮后10 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SBP、DBP、HR较麻醉诱导前(T0)降低(均P<0.05),但观察组T1、T2、T3时SBP、DBP、H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72 h的Cor、MDA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72 h的Cor、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定向力恢复和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 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6、12、24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指导下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可减轻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提高苏醒质量,改善术后认知功能,缓解术后疼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肖兵周峰强徐仁毅
-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脑电双频谱指数七氟烷静脉麻醉应激反应苏醒质量
-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麻醉深度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麻醉深度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0)、观察A组(n=25)和观察B组(n=25)。对照组采取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全身麻醉,观察A组在全身麻醉前增加0.5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观察B组在麻醉诱导前采取BIS把控输注右美托咪定,浓度为0.6 mg/mL。比较3组患者麻醉效果,分别在3组患者入室时(T_(1))、切皮时(T_(2))、手术开始后20 min(T_(3))、手术结束即刻(T_(4))的血氧饱和度(SpO_(2))、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评价麻醉深度情况,比较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最后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B组的麻醉效果Ⅰ级患者比例为88.00%,高于观察A组(60.00%)和对照组(40.00%),麻醉效果Ⅲ级患者比例为0,低于观察A组(4.00%)和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和T_(4)时,3组患者SpO_(2)、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和T_(3)时,观察B组和观察A组SpO_(2)均高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与观察A组各时间点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及T 1和T 4的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分别为(467.25±73.27)mg、(957.25±163.73)μg、(5.82±1.21)min,均明显低(短)于观察A组[(565.25±43.25)mg、(996.35±127.84)μg、(7.85±1.32)min]和对照组[(687.25±68.36)mg、(1126.35±179.26)μg、(10.87±1.36)min],差异均有统计�
- 盛曙光朱杨林张倩
- 关键词:脑电双频谱指数全身麻醉老年骨折麻醉深度
- 面向神经重症患者护理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优化设计
- 2024年
- 为了实现当前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监测仪对神经重症患者的动态化监测,研究对其内部麻醉监测架构进行改进,提出了优化的BIS监测仪,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框架在麻醉监测上相对于使用LSTM网络模型的框架提升最高达到15%左右,预测准确性最高。而在实际应用中,麻醉前后动脉血压的差距为6%~14%,而体温变化维持在0.9℃~1.6℃之间,术后心率的变化同样维持在1.3~4.4次/分、血氧饱和度差距仅在0.4%~0.5%,BIS指数分数差距为5~12分之间。同时其在麻醉诱导、维持以及苏醒上的精确性分别为58.1%、96.0%以及56.6%,整体上准确率达到了90.1%,综合性能最好。综合来看,研究提出的改进的BIS监测仪在麻醉深度监测上具备较高的有效性,对神经重症患者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 庄先艳郑小琴秦丹丹王秀华
- 关键词:编码器EEG
- 一种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包括监测仪主体以及承载监测仪主体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壳体,且壳体内部的前侧开设有顶部敞口的插槽,所述插槽内表面粘贴有缓冲泡沫座,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吸附结构与桌面连...
- 李宏明冯永春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所述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本体的前端中间固定设置有显示屏,所述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本体的前端下部均匀设置有若干调节按键,所述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本体的前端四角均开设有...
- 李宏明冯永春
相关作者
- 岳云

- 作品数:477被引量:3,956H指数:2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异丙酚 麻醉深度 异氟醚 二异丙酚
- 佘守章

- 作品数:427被引量:3,643H指数:31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左旋布比卡因 舒芬太尼 镇痛 罗哌卡因 硬膜外
- 薛荣亮

- 作品数:261被引量:1,583H指数:20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再灌注损伤 麻醉 全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丙泊酚
- 郭曲练

- 作品数:574被引量:3,593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鞘内注射 麻醉深度
- 王国恩

- 作品数:65被引量:211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脓毒症 脑电双频谱指数 PD-L1 重症医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