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03篇“ 脑立体定向术“的相关文章
立体定向治疗918例神经精神疾病的远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报告符合入组标准的918例立体定向后1~55个月远期并发症、不良反应。方法随访病例从2007年10月至2012年3月手病例,通过门诊复诊记录、电话随访和家属报告。结果抽搐发作12例(1.3%),偏瘫4例(0.4%),共济失调和痴呆各1例(分别0.1%),尿失禁5例(0.5%),刻板行为33例(3.6%),性色彩行为、尿失禁、摸索动作各5例(各为0.5%),轻度持续性意识改变3例(0.3%),暴躁8例(0.9%),总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76例,发生率8.2%。结论现代立体定向治疗远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不良反应是可预测、可控制、可接受、可消失或可恢复。
杨理荣任廷文李瑞惠
关键词:精神疾病远期并发症
传统开颅立体定向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出血不同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取的基底节区出血病人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后,观察组清醒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χ2=9.579,P<0.01),浅度昏迷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χ2=6.982,P<0.01)。手后6个月,观察组Ⅴ级+死亡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χ2=7.500,P<0.01)。结论在基底节区出血治疗中,立体定向后病人意识恢复效果更佳,植物状态病例和死亡病例少,值得推广。
吴祖超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开颅手术脑立体定向手术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小儿MRI下立体定向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几种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MRI下立体定向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90例前需行MRI下立体定向检查且完全不能自主配合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D1组、D2组和D3组,每组30例。入室后所有患儿先给予丙泊酚1~3 mg/kg使其充分镇静。3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均为1.0μg/㎏,10 min泵完,维持剂量:D1组为0.5μg/(kg·h),D2组为0.7μg/(kg·h),D3组为1.0μg/(kg·h)。患儿给丙泊酚并入睡后在局麻下安放立体定向仪头架,入磁共振室前停用右美托咪定。记录3组患儿入手室(T0)、上头架前(T1)、上头架即刻(T2)、上头架完成后(T3)、入磁共振室之前(T4)、出磁共振室之后(T5)NBP、HR、RR和SPO2的变化,并记录各组患儿丙泊酚用量、需追加丙泊酚的病例数,以及呼吸抑制、过早苏醒、后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D1组比较,D2组和D3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D1组需单次追加丙泊酚的例数为17例,呼吸抑制病例数为10例,其中1例因严重呼吸抑制而放弃检查;D2组需单次追加丙泊酚的例数为5例,明显少于D1组(P〈0.01),无呼吸抑制发生(P〈0.05);D3组所有患儿检查过程中均不需追加丙泊酚,且无呼吸抑制(P〈0.05),HR有所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3组后苏醒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小儿MRI下立体定向过程中,右美托咪定以1.0μg/kg负荷,并以1.0μg/(kg·h)维持较好,它既可以明显减少追加丙泊酚的次数及剂量,还可保证患儿在检查全程安静不动,且无呼吸抑制。
李占军韩曙君董兰刘多辉李立纲蔡俊刚
关键词:小儿
MRI引导计算机辅助内窥镜立体定向9例被引量:1
2014年
MRI引导计算机辅助内窥镜立体定向推进了神经外科向高科技、微侵袭发展.2013年2~6月,我们对9例患者施行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例患者均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病房,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7~59岁,平均38岁;颅内病变活检6例,炎性肉芽肿取出1例,蛛网膜囊肿造瘘1例,等体积胶质瘤切除1例;病变均位于深部或重要功能区,其中额叶2例、颞叶2例、顶叶2例、基底节区1例、环池1例、多发病变1例.
耿鑫余化霖孙涛夭晓燕李经辉王飞马以骝
关键词:脑立体定向术MRI引导内窥镜颅内病变炎性肉芽肿蛛网膜囊肿
立体定向治疗难治性癫痫91例手室护理被引量:2
2012年
难治性癫痫是指无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或占位性病变,经2年以上正规抗癫痫治疗,达到患者能耐受最大剂量,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仍不能控制发作,且影响日常生活的一种慢性原发性疾病[1]。立体定向是一种高精度、低损伤的微创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
刘萍郭宝玲
关键词:脑立体定向术难治性癫痫抗癫痫治疗手术室护理进行性疾病原发性疾病
立体定向治疗丘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对丘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2012年收治的丘出血患者32例进行临床治疗及观察。结果首次血肿清除率平均43.5%总清除率平均82.5%。临床效果治愈:意识清楚,瘫痪肢体的肌力恢复到IV-V级,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16例,占50%;好转:意识清楚,瘫痪肌力恢复到I-III级10例,占31.2%;远期疗效:治愈20例,占62.5%;好转6例,占18.7%。结论立体定向治疗丘出血清除血肿较彻底,且损伤小,患者病情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可靠。
臧东运
关键词:立体定向术丘脑出血引流
立体定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近期疗效及安全性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比分析8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立体定向治疗前后大体评定量表(GA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韦氏智力量表(WAIS)、韦氏记忆量表(WMS)的评分;同时分析上述患者立体定向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①立体定向前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GAS、SAPS、SANS、BPRS、ADL、SDSS评分差异具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WAIS、W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88倒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立体定向后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除嗅觉障碍、抑郁状态外,其余所有并发症均在后6个内内恢复。结论立体定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该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且对患者的智力及记忆力无明显影响.
周彬蔡溢郭田生黄红星医卫平邬志美朱勇陈小峰李波
关键词:脑立体定向手术难治性分裂症社会适应能力
喉罩通气在小儿立体定向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小儿立体定向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立体定向患儿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观察组)和气管插管组(对照组)各30例。全身麻醉药物诱导完全起效后分别行喉罩和气管导管置入通气,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喉罩(气管插管)置入前、置入后、后撤除喉罩(气管插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值,并对撤除喉罩(气管插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前、喉罩(气管插管)置入前的MAP、HR、SpO2相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喉罩(气管插管)置入后、后撤除喉罩(气管插管)时,观察组的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喉罩通气可安全应用于小儿立体定向全身麻醉中。
谢林波刘永勤许笑彬陈宇李亮
关键词:喉罩通气小儿全身麻醉脑立体定向术
氯胺酮复合右旋美托咪啶静脉麻醉在小儿立体定向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立体定向是神经外科微侵袭手,因手时间短,创伤小而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和选择。但因其定位要求相当精确,中患者绝对不能有丝毫移动,而儿童不能或不完全能配合医师进行手操作,因此需要给予全身麻醉,麻醉过程力求平稳,生理干扰小,后尽早苏醒。我院选择40例立体定向患儿,采用氯胺酮+右旋美托咪啶(Dex)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闫诺杨程陈宁
关键词:氯胺酮右旋美托咪啶脑立体定向术
立体定向在癫痫外科的评价与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立体定向,运用多元化定位和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内核(团)治疗癫痫效果突出、安全、微创、无严重并发症。双侧胼胝体、杏仁核、内侧隔区及单侧红核前区多靶点组合治疗,对癫痫的治疗有明显作用。使内神经传导和生化递质达到新的平衡,符合或接近正常生理变化,后服用小剂量抗癫痫药,可达到改善和控制症状目的。
杨俊国王本瀚郭效东陆卫风郝文明刘明辉
关键词:癫痫立体定向术

相关作者

常义
作品数:225被引量:586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导航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 帕金森病
陈成雨
作品数:68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研究主题:癫痫 立体定向术 致痫灶 杏仁核毁损术 外科手术
丁福忠
作品数:43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研究主题:癫痫 立体定向术 脑立体定向 儿童 癫痫患者
唐文国
作品数:146被引量:763H指数:14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高压氧 高压氧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动脉瘤 手术治疗
王承缘
作品数:472被引量:3,240H指数:2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MRI MR 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