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5篇“ 脑缺血疾病“的相关文章
- 一种普适性脑缺血疾病检测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适性脑缺血疾病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本体,检测装置本体包括吹气管;吹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吹气口,吹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吹气管内设置有气道,吹气口和出气口之间通过气道连通;检测装置本体内设置有控制器,吹气...
- 章剑剑陈劲草李翔李洁莉魏嵬刘萍陶天舒邹鹏
- 基于目标策略的健康干预在改善短暂性脑缺血疾病认知及不良情绪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观察基于目标策略的健康干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疾病认知、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列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基于目标策略的健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情况、心理状态,并对所有患者开展为期6个月的短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自我护理能力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疾病认知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2、2.920、3.700,P<0.05);干预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0、2.949,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ESC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7、3.641、2.617,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5)。结论:基于目标策略的健康干预在TIA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认知及心理不良情绪,对改善患者远期自我护理能力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 宋真真王一村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健康干预疾病认知不良情绪
- 预防和保护脑缺血疾病的标志物及阿司匹林衍生物在预防和保护脑缺血疾病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阿司匹林对脑卒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新的分子靶点。阿司匹林通过乙酰化神经细胞内的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2α(CaMK2α)发挥对脑卒中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本发明阐明了阿司匹林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不依赖其...
- 王碧含韩威殷东敏
-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法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下脑缺血疾病的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 2023年
- 目的:探究该院神经内科与全科医学科治疗脑缺血疾病的住院费用及用药情况,为脑缺血疾病治疗中的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22年1—10月该院出院的“脑缺血性疾患,不伴合并症或并发症”[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为BR25病组]病例,剔除收治病例数<10例的科室,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对病例进行匹配,并对匹配前后的病例基本信息及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对病例的用药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法分析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情况。结果:BR25病组的收治科室涉及8个科室,主要集中在神经内科和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治疗BR25病组的医疗资源消耗高于重庆市该病组平均水平;而全科医学科在脑缺血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应。上述2个科室使用频率排序居前6位的药物类型中均有其他神经系统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药物、调节血脂药、抗血栓形成药。其中全科医学科使用频率排序居第3位的药物类型为治风剂;进一步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治风剂、调节血脂药和其他神经系统药物的联合应用最多。结论:在治疗脑缺血疾病时,与神经内科相比,全科医学科的用药特点在于治风剂的使用较多。治风剂与调节血脂药和其他神经系统药物联合治疗脑缺血疾病,可改善疗效。但由于中成药成分复杂,临床应进一步重点关注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联合用药更科学、规范、合理。
- 甘岚澜伍渊麟向贵圆陈世耕鲜秋婉刘耀
- 关键词:脑缺血疾病中成药西药关联规则分析
- 3D-ASL灌注技术联合MRA诊断脑缺血疾病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t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灌注技术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脑缺血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予以3D-ASL灌注技术及MRA检查,分析两组图像表现,测量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值,判断灌注区rCBF值与血管狭窄程度及缺血程度的关联。结果:对照组rCBF值(1.052±0.037),ASL图左右对称,没有显著的异常灌注区;研究组包括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22例大面积梗死,28例小面积梗死,rCBF值在(0.752±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包括灌注正常者25例,灌注异常者55例,其中有灌注增高5例,灌注减低50例;脑缺血性疾病患者患侧平均rCBF值(0.78±0.17),比健侧的(0.97±0.1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D-ASL灌注技术及MR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疾病的诊断中价值高,能够为病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陈雯婷
- 关键词:MRA脑缺血疾病
- 灯盏花素在脑缺血疾病治疗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脑缺血损伤的防治成为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关键。报道指出,脑血管意外中脑卒中是导致成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仅我国的患病人数就已经高达2800万人,但由于其病因复杂多变,有效的治疗手段仍需探索。近年来的深入的研究发现,灯盏花素具有使氧自由基清除、血脂降低、抗炎、减少血脑屏障破坏、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缺血导致的心脏、血管、脑组织损伤的治疗,本文对其活性成分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机制进行综述。
- 王瑞朴龙
- 关键词:脑缺血损伤灯盏花素氧自由基抗炎
- 补阳还五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治疗脑缺血疾病研究进展
- 2022年
- 虽然将补阳还五汤应用于脑缺血疾病的治疗颇受认可,但是其目前的应用方向集中在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恢复期,然而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这和其药物组成成分以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有待深入,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补阳还五汤在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机制方面的具体表现包括促神经再生和促进神经发生等,以此来丰富补阳还五汤在脑缺血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岳媛
-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脑缺血疾病神经功能恢复
- 基于养血清脑颗粒、川芎嗪和雷帕霉素的脑缺血疾病治疗及药物设计
-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局部或永久性的脑缺血和脑梗塞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第一大原因。然而,除静脉溶栓药物阿替普酶和血栓切除术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中医药以及活性天然产物近年来被证明可以...
- 王阌哲
-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川芎嗪雷帕霉素缺血性中风超分子自组装药物设计
- 化合物EPZ5676及其相关抑制剂在制备抗脑缺血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 本发明属制药领域,涉及化合物EPZ5676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具体涉及化合物(C<Sub>30</Sub>H<Sub>42</Sub>N<Sub>8</Sub>O<Sub>3</Sub>)及其相关抑制剂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脑缺...
- 朱依谆刘新华王静欢
- 文献传递
- 藏药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1年
- 脑缺血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机制包括能量代谢障碍、代谢性酸中毒、Ca 2+超载、兴奋性氨基酸分泌、自由基生成增多、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等。藏药性质特殊,且藏药方剂成分复杂、炮制工艺和服用方法独特,使藏药对脑缺血疾病有着巨大的治疗潜力。本文就脑缺血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单味藏药和藏药方剂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脑缺血疾病的病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藏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王倩杨建鑫刘贵琴李向阳
- 关键词:脑缺血损伤发病机制藏药
相关作者
- 缪朝玉

- 作品数:195被引量:389H指数:10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药理学 烟酰胺 疾病 NAMPT 高血压
- 管云枫

- 作品数:33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烟酰胺 单核苷酸 药物组合物 药物 疾病
- 徐添颖

- 作品数:44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烟酰胺 尼古丁 NAMPT 药物 脑缺血疾病
- 王培

- 作品数:58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单核苷酸 烟酰胺 NAMPT 缺血后 药理学
- 刘振涛

- 作品数:25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苯酞 阿比朵尔 乙型肝炎 药效实验 药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