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1 篇“ 脑脊液置换术 “的相关文章
对比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与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5年 本研究旨在对比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与脑脊液 置换术 在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通过随机选取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上述两种治疗方法。评估指标包括治疗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 满意度及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的干预组在治疗达标率(96.67% VS 76.67%)、手术 满意度(96.67% VS 73.33%)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6.67% VS 36.67%)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发现表明,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中,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和更低的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价SSRS、ESCA评分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干预组干预后ES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32.14±3.95 VS 105.39±3.56,P=0.005)。WHOQOL-100量表评分对比显示,干预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领域及总体生存质量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相比脑脊液 置换术 在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方面,不仅能提高治疗的达标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手术 满意度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薛亮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术 治疗达标率 一种用于脑脊液 置换术 的收集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 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脑脊液 置换术 的收集装置。包括有穿刺针、收集筒、对接管、置物板、感应机构等,将所述收集筒放置在所述置物板上,以使患者的脑脊液 能通过所述穿刺针和所述对接管流出至所述收集筒内,之... 杨阳 吴泽湘 邱蓉蓉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与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与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研究组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手术 前后颅内压、预后良好率、术 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和术 后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头痛消失时间、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和脑脊液 转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 后5、7 d,研究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 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 后1个月,两组MMP-9水平均低于术 后5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netrin-1水平均高于术 后5 d,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术 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提高预后良好率,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和神经功能指标水平,降低颅内压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 周玉霞 王彦平关键词:脑脊液置换术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功能 颅内压 并发症 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 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适合的手术 治疗后实施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脑脊液 澄清、头痛减轻与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和重度残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更少。 田茂华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脑脊液 置换术 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2023年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脑脊液 置换术 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78例,以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常规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研究组联合脑脊液 置换术 ,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脑脊液 置换术 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联合应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甘宁 吴瑞峰 徐智杰 胡博 单玉超关键词:脑脊液置换术 脑脊液 置换术 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脑脊液 置换术 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aSA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 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 后颅内压恢复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 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 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 置换术 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治疗aSAH患者,可加快临床症状缓解,降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效果优于单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 甄真关键词:脑脊液置换术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瘤破裂血管介入栓塞术 后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和尼莫地平对预防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血管介入栓塞术 后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和尼莫地平对预防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抛硬币正反面分组。两组均在脑动脉瘤破裂后行血管介入栓塞术 治疗,对照组30例术 后接受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和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术 后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神经功能、脑氧供需平衡以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术 前1 d,两组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_(2))、中心性静脉血氧饱和度(CjvO_(2))、颈静脉球部血氧分压(PjvO_(2))和动脉血氧(CaO_(2))含量比较(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SjvO_(2)、CjvO_(2)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PjvO_(2)、CaO_(2)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SjvO_(2)、CjvO_(2)、PjvO_(2)、CaO_(2)含量较术 前1 d均降低(P<0.05),观察组SjvO_(2)、CjvO_(2)、PjvO_(2)、CaO_(2)含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随访预后恢复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破裂血管介入栓塞术 后应用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和尼莫地平治疗可以降低CVS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 罗文凯 程慧冉 陈运江 冯要钦 贺鹏 梁洪磊关键词:脑动脉瘤破裂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脑氧供需平衡 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后行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对患者脑血管痉挛及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在颅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后,实施尼莫地平+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式展开本研究,分析我院经治的颅脑动脉瘤破裂后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治疗后的患者62例,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予以尼莫地平+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就两组临床疗效、脑血管痉挛情况、脑氧供需平衡情况以及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展开评价。结果:(1)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96.87%,对照组为76.66%,P<0.05。(2)术 后2周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脑脊液 压力以及红细胞计数较低,脑血管痉挛较轻,P<0.05。T_(1)和T_(4)时段两组血氧饱和度(SjvO_(2))、血氧分压(Pjv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以及静脉血氧含量(CjvO_(2))无统计学差异,P>0.05。T_(2)和T_(3)时观察组患者以上各指标数值降低后再升高,和对照组相较,P<0.05。(3)治疗后不同时段,观察组患者NIHSS分值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预后情况较好,数据和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行介入栓塞术 治疗的颅脑动脉瘤患者,在术 后给予尼莫地平+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效果较好,且可以避免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并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周忠保 杜永强 彭胜林 柳茂成 尹勇关键词:尼莫地平 脑血管痉挛 脑脊液 置换术 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对患者脑脊液 CRP及NSE的影响2021年 目的:探讨用脑脊液 置换术 联合鞘内注射药物法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脑脊液 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脑脊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1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抗结核、保肝、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采用脑脊液 置换术 联合鞘内药物注射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脊液 CRP的水平及脑脊液 NSE的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脊液 CRP的水平及脑脊液 NSE的水平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 CRP的水平及脑脊液 NSE的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脊液 CRP的水平及脑脊液 NSE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 置换术 联合鞘内药物注射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其脑脊液 中CRP、NSE的水平。 黄辉如 黄金梅 钟美妮关键词:脑脊液置换术 结核性脑膜炎 CRP NSE 早期腰大池引流术 与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研究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引流术 与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椎穿刺组(n=30)与腰大池引流组(n=30)。腰椎穿刺组患者于出血后1 d内接受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治疗,腰大池引流组患者于出血后1 d内接受腰大池引流术 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 后1 d、1周、2周、1个月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Lingdegaard指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脑脊液 廓清时间等,术 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 后1 d、1个月,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Lingdegaard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 后1周,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Lingdegaard指数高于术 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 后1周、2周、1个月,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Lingdegaard指数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 后1周、2周,腰大池引流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Lingdegaard指数均低于腰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大池引流组患者脑脊液 廓清时间显著短于腰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 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腰椎穿刺脑脊液 置换术 相比,早期腰大池引流术 能更快降低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Lingdegaard指数水平,有助于缩短脑脊液 廓清时间,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 初广新 郝广志 景方坤 李骁男 李心宁 徐熙萌 赖杰宇关键词:腰大池引流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相关作者
邹泽炎 作品数:13 被引量:18 H指数:2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脑脊液置换术 疗效 脑脊液置换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徐大雄 作品数:16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巴中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术 事件相关电位P300 病因分析 脑卒中 夏培鑫 作品数:6 被引量:18 H指数:2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脑脊液置换术 疗效 脑脊液置换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肖继红 作品数:22 被引量:115 H指数:6 供职机构: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压变化 急性脑卒中 腰池置管 护理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李波 作品数:25 被引量:97 H指数:7 供职机构:巴中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观察 血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