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2篇“ 脑转移性肿瘤“的相关文章
-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17—2019年收治的脑转移性肿瘤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放疗组和联合组,各30例。放疗组患者采用6MV-X线进行全脑放疗,联合组患者在放疗组基础上采用替莫唑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治疗期间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观察2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总缓解率高于放疗组(P<0.05)。联合组患者OS、PFS长于放疗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NSE、CEA、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后,联合组患者血清NSE、CEA、CA125水平低于放疗组(P<0.05)。2组患者治疗6个周期后血清NSE、CEA、CA125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2组总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近期疗效确切,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其血清肿瘤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吴仁瑞钟琼许梅
- 关键词:脑转移性肿瘤全脑放疗替莫唑胺生存期血清肿瘤标志物
- 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脑转移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脑转移性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58例脑转移性肿瘤患者均于2017年2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分别采用磁共振平扫和磁共振增强扫描。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两次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通过磁共振平扫法(T1WI、T2WI)扫描出脑转移性肿瘤患者51例,有7例是经磁共振增强扫描后检查出来的。由此,磁共振平扫法准确率为87.93%;采用磁共振增强扫准确率为100.00%,并且强化形式病灶也得到了清晰的展示,其中不规则结节型强化患者为18例;环状型强化患者为17例;其他类型的强化患者为23例;(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法对脑转移性肿瘤病灶的检出率较高,诊断较磁共振平扫更为准确,值得推广。
- 胡英杰
- 关键词:磁共振增强扫描脑转移性肿瘤
-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性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入组59例术前功能磁共振扫描初步判断为单发脑肿瘤患者,其中经术后病理确认为脑胶质母细胞瘤24例,经病理学检查符合脑转移性肿瘤形态、明确系统恶性肿瘤病史的脑转移性肿瘤24例,患者均进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SC-MRI)灌注扫描,时间间隔为24 h以上;余11例未经病理学确诊,其中5例进行DSC-MRI扫描,6例进行DCE-MRI扫描。患者进行扫描前,均未进行相关治疗。观察脑胶质母细胞瘤和脑转移性肿瘤间DCE-MRI和DSC-MRI扫描参数对比、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和脑转移性肿瘤的各参数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信号回复率(PSR)和时间-信号曲线下面积(iAUC)鉴别诊断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平均PSR肿瘤实质区域(TP)高于单发脑转移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最小PSR TP高于单发脑转移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PSR TP的敏感性为91.60%,特异性为100.00%,最佳诊断阈值为0.375,AUC为0.923。最小PSR TP敏感性为50.00%,特异性为100.00%,最佳诊断阈值为0.612,AUC为0.78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平均PSR TP和平均iAUC瘤周区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91,P=0.003)。结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性肿瘤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术前DSC-MRI及DCE-MRI灌注扫描有助于区分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脑转移性肿瘤。
- 王留洋张跃强
- 关键词:脑胶质母细胞瘤
-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SC-MR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扫描所获得的多参数在脑胶质母细胞瘤及单发脑转移性肿瘤术前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7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并确定病理类型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2例及脑转移性肿瘤患者12例,术前均行DSC-MRI及DCE-MRI扫描,通过颅内肿瘤实质区域(TP)及瘤周区域(PT)DSC-MRI扫描所得的时间信号回复百分比(PSR)及DCE-MRI扫描所得的对比剂容积转运常数(Ktrans)、时间-信号曲线下面积(i AUC)的比较,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两种肿瘤之间各参数差异,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获取诊断阈值(cutoff值),对病理结果未知、常规影像学无法区分的脑胶质母细胞瘤及单发脑转移性肿瘤94例进行鉴别。结果脑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实质区域的PSR平均值及最小值明显高于单发脑转移性肿瘤(P〈0.05),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4和0.785,诊断阈值分别为0.613和0.376。脑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瘤周区域的iAUC平均值明显高于单发脑转移性肿瘤(P〈0.05),其ROC曲线下面积为1.000,诊断阈值为0.025。此外,肿瘤实质区域的PSR平均值与瘤周区域的iAUC值具有中度相关性(r=0.591,P=0.003)。通过以上获取的诊断阈值对病理结果未知的两种肿瘤行鉴别诊断,肿瘤瘤周区域i AUC平均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分别为87.50%和76.47%。结论结合DSC-MRI及DCE-MRI两种灌注功能磁共振的术前扫描,肿瘤实质区域的PSR平均值及最小值、肿瘤瘤周区域的i AUC平均值可以区分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脑转移性肿瘤,这对于术前无创性评价颅内肿瘤类型采用的磁共振参数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 杨又源童海鹏曹之乐方靖琴刘恒杜学松郭虹张伟国
- 关键词:胶质瘤脑转移性肿瘤DCE-MRIDSC-MRI
-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与单纯全脑放疗对脑转移性肿瘤疗效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全脑放疗、全脑放疗与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治疗在脑转移性肿瘤患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00例脑转移性肿瘤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全脑放疗,联合组采用全脑放疗与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治疗。治疗5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半年内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病情总缓解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放疗与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治疗对脑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可以优化治疗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
- 董柱清
- 关键词:全脑放疗替莫唑胺脑转移性肿瘤临床疗效
-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与单纯全脑放疗对脑转移性肿瘤疗效探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与单纯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脑转移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全脑放疗,研究组接受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近期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07±1.52)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为(12.16±2.55)个月,均长于对照组的(9.53±1.76)、(9.08±2.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脑转移性肿瘤进行治疗,可提高脑转移肿瘤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且安全可靠,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大。
- 张殿宝康议心郭艳珍
- 关键词:替莫唑胺化疗全脑放疗脑转移性肿瘤临床疗效
- 疑似脑转移性肿瘤的巨细胞病毒脑炎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脑转移性肿瘤70%~80%为多发性占位病变,单个转移灶及弥漫性病变少见。成人巨细胞病毒(CMV)脑炎发病率低,主要临床表现为弥漫性全脑损害,CMV对神经系统有直接和间接破坏作用,可引起神经元凋亡,在坏死细胞中形成包涵体,周围胶质细胞增生,因此CT、磁共振检查可见类似脑转移性肿瘤的多发性占位病变。本文报道1例农妇淋雨后发热,继而出现脑损害症状和体征,CT、磁共振检查表现类似脑转移性肿瘤,最后确诊为CMV脑炎。
- 魏金刚黄敬锋杨东蔡云龙
- 关键词:脑炎巨细胞病毒脑转移性肿瘤
-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比较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与单纯全脑放疗对脑转移性肿瘤疗效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优化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将台州市肿瘤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经增强CT、MRI确诊的脑转移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3000 CGY/10F,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莫唑胺75 mg/m2同步化疗14 d。后续治疗按不同原发肿瘤予以相应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65.0%(13/20)vs.30.0%(6/20),χ2=4.91,P<0.05)、无进展生存时间[(12.1±2.7)月vs.(9.2±2.1)月,t=3.79,P<0.05)]及中位生存时间[(13.5±1.4)月vs.(9.4±1.8)月,t=8.04,P<0.05)]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性肿瘤具有增效作用,且安全可靠,可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高,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尤光贤文强蒋先明瞿海江刘丽丹叶瑞智
- 关键词:全脑放疗替莫唑胺脑转移性肿瘤
- 脑转移性肿瘤的局部治疗被引量:3
- 2011年
- 脑转移性肿瘤占脑部恶性肿瘤的多数,局部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全脑放疗、手术及立体定向照射。不同颅内转移灶数目、不同一般情况、不同颅外病灶控制情况的患者应个体化选择不同局部治疗方式(单用或联合等)。全文就脑转移性肿瘤局部治疗情况作一分析。
- 朱正飞傅小龙
- 关键词:脑肿瘤全脑放疗外科手术立体定向照射
- 陀螺刀治疗脑转移性肿瘤的护理
- 2011年
- 脑转移性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之一,占脑瘤病人的10%~15%[1].陀螺刀设备融合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治疗技术于一体,它利用肿瘤细胞相对于正常组织细胞对放射线更敏感的原理,采用60钴发出的γ射线,用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γ射线集中于预照靶点,致死性地摧毁靶点内的肿瘤组织.同时,使人体正常组织所受到的照射较小,杀死病灶组织,保护正常组织[2].脑转移性肿瘤是陀螺刀治疗的适应证,我科2010年6月-2011年2月对40例脑转移瘤病人行陀螺刀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梁建博
- 关键词:脑转移瘤护理
相关作者
- 张泰和

- 作品数:105被引量:518H指数:1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 研究主题:病理 病理学 电镜 超微结构 丙型肝炎
- 贾筠

- 作品数:88被引量:3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紫杉醇 预后 化疗 疗效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张新华

- 作品数:157被引量:74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分析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孟奎

- 作品数:185被引量:1,04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文献复习 临床病理研究 临床病理分析
- 成奇峰

- 作品数:20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鼻咽癌 甘氨双唑钠 放射增敏作用 颈淋巴结转移灶